中国人是出了名的爱吃火锅。相比其他餐饮,火锅由于具有强社交属性,可复制性强,消费群体庞大,因此被视为餐饮业的最佳赛道。国内已在港股上市的两大火锅品牌海底捞(06862)和呷哺呷哺(00520)近年来快速增长,三年内店面数量翻倍增加,带来业绩和股价齐升。
火锅行业的进入门槛也非常低,市场较为分散,这意味着谁都有可能在近万亿的庞大市场分得一杯羹,但想要做强做大却并非易事,尤其在香港。
近日,香港本地火锅连锁餐厅一品发展再次向联交所递表,申请在主板上市。一品发展以“一品鸡煲火锅”的品牌在香港经营,目前共有7间餐厅。
一品发展成立的时间不长,2011年由罗兆明及朱德华以个人自愿拨付资金成立,首家餐厅开在荃湾,后来相继在红磡、土瓜湾、旺角、铜锣湾开店。为了支持餐厅运营,2013年一品发展在荃湾设立食物制造厂,作为中央处理设施,主要用作加工火锅材料、临时存放存货,以及向自营餐厅供应食材及用品。目前,荃湾三间餐厅共贡献30.7%的收益,其次是旺角餐厅,其收益占总收入28.3%。
过去几年,一品发展收入增长缓慢,且呈放缓的趋势。2016-2018年,营收分别约为1.46亿港元、1.65亿港元、1.74亿港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19%。2017年收入同比增长12.72%,2018年增速放缓至5.76%,2019年上半年增速进一步放缓至3.94%,收入为8280万港元。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2017年收入增加主要由于铜锣湾餐厅开业后的运营所带动,2018年收入增加则由于年内上调菜单价格,客户平均消费增加所致。今年上半年,尽管没有上调价格,但旺角餐厅及铜锣湾餐厅的顾客到店人数上升,令收入同比有所增长。
然而,收入增长的同时,2017-2018年该公司溢利却连续两年下跌,分别同比降13.75%、13.71%,今年上半年溢利略微同比上升约2%。纯利率逐年下降,2016年为21.1%,到今年上半年已经降至仅8.3%。6月份以来,香港本地事件令其经济受到影响,难免令人对一品发展的业绩产生担忧。
招股书显示,原材料及消耗品成本占经营开支最大部分,2019年上半年这部分开支约为224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27.1%,其次是员工成本及租金,分别占总收入的25.6%、18%。近几年,员工成本及租金增长较快,占收入的比重也明显上升。
从香港的餐饮业来看,市场饱和,增长缓慢,2018年市场规模为1195亿港元,近五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3%,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19-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4.1%。火锅市场仅是其中很小的细分领域,占香港餐饮市场规模约6.3%,增速与整体餐饮业相当,市场竞争激烈及分散,目前仍没有一个品牌主导整个火锅餐厅市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8年八大火锅餐厅品牌占香港整个火锅餐厅市场份额约21.2%,按销售收入计算,一品发展占约2.3%市场份额。
从经营指标看,一品发展的翻台率不及内地的火锅品牌海底捞和呷哺呷哺,以今年上半年为例,一品发展餐厅的平均翻台率为1.57,海底捞和呷哺呷哺的翻台率分别4.8、2.4。与香港其他餐饮品牌相比,一品发展的翻台率也落后一大截,太兴集团(06811)翻台率达到5.4,旗下的敏华冰室达到惊人的17.1。
通常情况下,翻台率高则意味着企业能在有限的坪数及营业时间内,提高座位的流动率,从而带来营收的成倍提升。由于香港整个社会的快节奏及餐饮从业人员的专业度等因素,香港餐饮品牌的翻台率远超内地,比如太兴集团香港餐厅的翻台率是其内地餐厅的3倍,但一品发展并没有体现这一特点,这也反映了在茶餐厅文化浓重的香港,火锅生意并没有像内地那么受欢迎。
展望未来,一品发展计划继续发展火锅店的同时,也增加茶餐厅业务。按照招股书披露的计划,公司此次上市募资净额将用于在全港各区新开6间特色火锅餐厅,同时开设5间港式茶餐厅,部分资金用于重新设计及装修现有7间火锅店,其余用于设立新总办事处、加强营销及推广工作、改善资讯科技系统及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香港本土餐饮市场增量有限,香港餐饮老字号如大家乐集团(00341)、翠华(01314)、太兴集团等在守住大本营的同时,纷纷加速内地市场布局,而一品发展选择继续开拓香港市场,其增长潜力恐怕难以吸引投资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