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大幅跑赢港股,恒生AH股溢价指数不断攀升。期间,恒生AH股溢价指数曾出现7个月的持续上涨,并于8月14日站上135.88点,创逾18个月新高。截至10月15日,恒生AH股溢价指数报131.72点,较年初累计上涨了11.19%。
恒生AH股溢价指数报131.72点,意味着目前A股整体比H股贵31.72%。理论上,恒生AH股溢价指数追踪的AH股,是按照同股、同时、同价的原则分别发行。实际上,AH股存在明显的价差。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主要是两个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不同造成的。
事实上,无论是从 2007年恒生AH股溢价指数发行开始进行计算,或是从2014 年11月沪港通开通开始进行计算,还是从2016年12月深港通开通开始计算,AH 溢价指数都不存在显著的向上和向下的趋势。这意味着,H股在长期内并没有表现出对A股的估值回归现象。
不过,目前的恒生AH股溢价指数已经处于过高的溢价水平,实际意味着港股的收益风险比更高,虽然难以就此说明港股迎来趋势性上涨机会,但至少意味着从相对收益的角度看,较之A股,配置港股更划算些。从历史数据来看,通过AH之间仍是有利可图,即低折价公司具备Alpha,高折价公司更多看Beta。
AH股溢价指数持续走高
恒生AH股溢价指数是追踪在内地和香港两地同时上市的股票(内地称A股,香港称H股)的价格差异。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恒生AH股溢价指数根据纳入指数计算的成份股的A股及H股的流通市值,计算出A股相对H股的加权平均溢价(或折让)。指数越高,代表A股相对H股越贵(溢价越高),反之,指数越低,代表A股相对H股越便宜。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恒生AH股溢价指数持续攀升,曾出现7个月的持续上涨,并于8月14日站上135.88点,创逾18个月新高。截至10月15日,恒生AH股溢价指数报131.72点,仍保持相对高位,较年初累计上涨了11.19%。
恒生AH股溢价指数拉大的背后,是A股整体跑赢港股。据智通财经APP统计,年初以来,港股方面,恒生指数累计涨幅2.55%,国企指数累计涨幅3.71%;A股方面,上证指出累计涨幅19.93%,深证成指出累计涨幅为33.59%,创业板指数累计涨幅32.82%。显然,因为沪深股指大幅跑赢恒指,“A+H”股的A股也普遍跑赢H股,所以恒生AH股溢价指数逐渐走高,以至于目前A股整体比H股贵31.72%。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恒生AH股溢价指数的编制规则,其编制时是使用成分股的流通市值大小进行加权计算。因此,使用恒生AH股溢价指数度对A股和H股进行价格比较,会存在失真的情况。比如,如果A股全市场股票相对香港市场都贵,但是只有几个大盘股的溢价比较小,那么恒生AH股溢价指数则不会反映出巨大的A股溢价。所以,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实际的AH股价差甚至比该指数显示的更大。相对A股,部分H股比看起来可能还要“便宜”。
事实上,恒生AH股溢价指数追踪的114只上市交易的“A+H”股中,无倒挂现象,溢价率超过恒生AH股溢价指数的个股有91只,占比约80%;溢价率超过100%的个股有37只,占比约32%;溢价率超过200%的有16只,占比约14%;溢价率超过300%的有7只,占比约6%。
洛阳玻璃溢价率最高,达601.03%,遥遥领先其他股。浙江世宝和中信建投溢价率排名第二和第三,分别为513.58%和353.07%。
AH价差难以消灭
理论上,恒生AH股溢价指数追踪的AH股,是按照同股、同时、同价的原则分别发行。实际上,AH股存在明显的价差。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主要是两个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不同造成的。
“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发行,而在整个港股市场交易中,据香港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机构投资者仍是港股市场中最主要的参与者,占比达54.84%;个人投资者依旧是港股中的少数派,占比仅16%。“A股”是在内地的证券交易所发行,而A股市场交易中,则以投资者为主,中证登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A股投资者数量共14582.73万个,其中个人账户数达到了14549.66万人,占比超过了99.77%。
“个人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敏感程度远不如机构投资者,所以要达到同样的收益,需要的补偿更低。这就逐渐拉高了A股的价格。”业内人士表示。
此外,AH股的价差会吸投资者进行套利,理论上,AH股的价差会被套利所消灭。实际上,自恒生AH股溢价指数发行至今,指数长期高于100点。
行为金融学上有过对此的解释,叫做“有限套利”。有限套利,说的是“套利消除价差”是建立在一个资金完全自由流动,完全无摩擦的假想世界的。
现实中,A股和港股的资金并不能完全自由流动。比如外汇管制,要把人民币转换成港币,才能交易H股股票。因此,投资者仅凭AH溢价,以简单粗暴的折溢价策略进行投资,容易失真。
事实上,H股也没有向A股靠拢的趋势。
计量经济学指出,一个时间序列数据如果不存在“单位根”,便可以说明该数据是“稳定”的,意味着数据没有一个显著的向上或者向下的趋势存在。
通过对 AH 溢价指数进行了计量经济学中的ADF检验,可以发现无论是从 2007年恒生AH股溢价指数发行开始进行计算,或是从2014 年11月沪港通开通开始进行计算,还是从2016年12月深港通开通开始计算,AH 溢价指数均是一个“稳定”的时间序列,不存在显著的向上和向下的趋势。这意味着,H股在长期内并没有表现出对A股的估值回归现象。
AH股仍有利可图:低折价股看Alpha ,高折价股看Beta
不过,沪、深港股通的出现,也让两地资金的流动性加强。从历史数据来看,AH股仍是有利可图,即低折价公司具备Alpha,高折价公司更多看看Beta。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恒生AH股溢价指数持续攀升,于8月14日站上135.88点创逾18个月新高后,出现回落。截至10月15日,恒生AH股溢价指数报131.72点,处于历史高位。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过高的溢价水平,实际意味着港股的收益风险比更高,虽然难以就此说明港股迎来趋势性上涨机会,但至少意味着从相对收益的角度看,较之A股,配置港股更划算些。分析认为,鉴于此,从配置的角度看,投资者当下可以考虑在中国权益资产配置上适度向港股倾斜。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很有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即要么A股的跌幅大于港股,要么港股的涨幅大于A股。无论哪种情况出现,都意味着从配置的角度看,似乎港股的配置价值更大一些。
但以简单粗暴的折溢价策略进行投资,容易失真。广发证券分别以低折价和高折价公司为样本:2006年以来,AH溢价中枢最低的10家H股公司作为低折价公司;选取年末市值大于50亿港元、AH溢价率最高10个公司构建高折价H股板块,成份权重按市值加权,成份每年换一次。
通过数据的演变,据广发证券指出,低折价H股反而跑赢大盘,体现出一定Alpha属性。事实上,除2015年外,折价率偏低的H股公司均获得超额收益。该类公司倍受追捧,可能和其更好的公司质地有关 (如中国平安、海螺水泥等)——尽管此类公司相对A股的估值优势有限,但基本面瑕疵较少,同时受到南下资金和外资的认可,更容易跑出超额收益。
同时,高折价H股未跑赢大盘,仅在AH溢价回落期间阶段性跑赢恒指更多体现为Beta属性。有别于“便宜才是硬道理”的认识,2015年以来AH溢价最高的公司组合并不能跑赢,尤其考虑到AH溢价最高的标的很多市值偏小、流动性偏差;行业分布方面,AH溢价最高的公司多集中在制造、周期、券商等领域,并不属于外资偏好的板块。不过,在“H优于A”的阶段,AH溢价率回落,高折价的H股还是能够取得超额收益,具有一定Beta属性。
此外,高折价的H股金融股是个例外,既有Alpha,也有Beta。相比其他高折价标的,港股金融股相对A股的折价率体现出更强的“均值回归”特征,同时外资并不排斥,更容易获得超额收益,还有南下资金更偏好且重仓,均以银行、保险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