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喜欢网购的朋友来说,“双11”又要来了,“败家”“剁手”族的时间窗口又快要打开了。2015年,淘宝系“双11”的成交额是912亿元人民币(下同),今年市场估计当日的全日交易额将会首次突破千亿元人民币大关,快递小哥们又要忙坏了。
智通财经获悉,菜鸟网络联合各大快递企业10月13日联合公布了今年双11的备战情况。据统计,今年双11期间(11月11日至16日),全行业将有268万人一线人员投入到双11快递服务当中,较去年增长超过50%,干线车辆增长59%,航空运力增长40%左右。
另外,今年双11期间全行业处理的邮件(快件)业务量将超过10.5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5%。可以预见的是,今年双11的包裹量将会再创全球新高。
顺丰、三通一达IPO皆绕开香港
双11除了阿里爸爸赚翻了,物流也将大分一杯羹。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尤其是网络购物快速兴起,网络购物市场规模从2007年的520亿元,增长到2015年3.8万亿元,复合增速达71%,网购规模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已超过10%。
激增的市场需求使得快递业爆发式增长,快递业60%的业务量来自电商。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快递业务量规模从2007年的12亿件增长到2015年的207亿件,复合增速达43%,快递业务收入亦从343亿元增长到近2800亿元,复合增速达30%。
智通财经了解到,顺丰和“三通一达”等快递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并纷纷在2016年登陆资本市场:9月13日,圆通借壳A股服装上市公司大杨创世上市,正式获得中证监批准,成为民营快递第一股;10月10日,中通上市招股书曝光,将在本月于纽交所敲钟,公开发行募资金额15亿美元(约100亿元人民币),超过顺丰的80亿人民币、申通的48亿人民币以及圆通的23亿人民币;10月11日,民营快递龙头顺丰借壳鼎泰新材的方案获得有条件通过。其它快递企业借壳进程有望提速。
此外,部分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等,正通过自建物流体系的方式降低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依赖。
虽然中国的一线快递公司纷纷进入了抢跑IPO的节奏,然而,这轮快递公司上市潮的主战场显然是A股,4家借壳上市的公司都将准星瞄准了这里。中通最后选择了赴美上市,于是最可怜的就是港股。
但中通没有借壳,也没有选择港股,而是另辟蹊径去了美利坚。6月17日,证监会以新政给借壳者上了紧箍咒,中通快递选择赴美上市,避免这一政策的“紧箍”,也避免了壳又少又贵现状。
中通也并没有选择港股,这可能与近年来香港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不断削弱相关。另外,港股估值比美股低。选择美国IPO的中通,除节省在国内上市排队时间外,也让现有股东更容易投资获利。
而顺丰,三通一达为什么纷纷选择在2016年上市?据智通财经了解,抢时间力争2016年上市才是内地快递公司纷纷借壳的主要原因。2015年10月,总理李克强签批了《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项国家政策勾勒了8000亿元的快递市场,同时有政策扶持快递公司走向国际化以及下沉村镇网点,这些消息对于拟上市的快递公司来说都是巨大的利好,而2016年正是这一《意见》政策的实施年,赶在这一年上市可以获得资本市场更高的认可,溢价也可能会比较理想。
事实上还有一个客观现实原因,中国快递市场的增速料会放缓,2015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增幅只有48%,结束了2011年起连续4年超过50%的强劲增幅,而整个快递市场2016年快递业务量增速还会降至34%。
受益港股标的亦多多
内地的一流的快递物流公司都选择A股或者美股上市,但这并不代表港股里面就没有双11的标的,智通财经整理了以下几个“双11”的港股标的,供投资者参考:
【阿里健康(00241)】10月9日,由阿里健康联合天猫医药主办的“滋补中国”品牌战略发布会在杭州举行。据介绍,“滋补中国”计划旨在助力中国滋补品行业转型升级。今年9月天猫医药正式并入阿里健康,这是双方第一次公开发布活动。这意味着双方就“重大业务部门保健食品、膳食营养补充食品及传统滋补营养品业务”注入阿里健康的探讨已具体落地。
作为目前全球较大的电商网站,阿里的技术水平,加上天猫购物的品牌效应,阿里集团的整体背景。无疑,这对阿里健康打造“滋补中国”是有优势的。
据了解,“滋补中国”计划首期引进18个战略合作品牌,10大滋补品产地,并期望用2至3年时间实现10亿元的线上交易额。
据悉,今年阿里健康将第一次作为集团的互联网+健康的旗舰第一次参加双11,在双11推广滋补中国这一品牌。
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健康于2014年成立,其前身是数据公司中信21世纪,中信21世纪在2005年就与药监局合作建立了药品电子监管系统。阿里集团和马云名下的私募股权基金云峰基金在2014年共同收购了中信21世纪54%的股权,中信21世纪被马云纳入旗下后更名为阿里健康。此后,阿里集团的非处方药在线销售业务划至阿里健康。今年9月,天猫医药与阿里健康正式合并,同时今年将会首次参与到双11中。然而,不难发现,自此前天猫医药发展受限后,阿里健康开始发展滋补、体检等业务,其从计划垄断中国医药电商到打健康牌,无疑又会是一盘大棋。
【银泰商业(01833.HK)】2012年开始,百货行业下行趋势加剧,而银泰商业率先做出应对。2013-2014,银泰商业共开设了12家购物中心,并开展了商品数字化工作。2014年,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银泰商业成为第二大股东,而翌年阿里巴巴CEO张勇接替沈国军成为董事会主席,陈晓东担任CEO,“新银泰”正式启航。
自阿里巴巴入股银泰商业以来,银泰商业推出了“喵街”、“喵货”、“喵客”、“西选”、“意选”、“集货”等诸多创新业务。
智通财经发现,这些创新业务看似纷繁复杂,实则离不开“好东西不贵”这条主线。正是基于“好东西不贵”的理念,银泰在压缩经营成本、减少供应链层级、促进线上线下同价等方面做了很多尝试。虽然这些尝试在短期内或许不会对公司业绩的提升起到显著作用,但在长期来看商品经营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银泰商业稳步获取竞争对手丢失的市场份额。
2015年双11,银泰商业首次推行了线上线下同款同价的政策。从效果上看,双11单日全集团线下销售2.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银泰网销售7000万,同比增长75%。根据银泰商业的规划,2016年争取在重大节庆日都做到线上线下同款同价,并最终在2017年实现全年线上线下同款同价。
【迅销(06288)】双11开始4分钟破亿,整体销售额突破6亿元,位列服饰类旗舰店榜首。这是优衣库2015年双11的电商成绩。
2009年,优衣库牵手天猫,2014-2015年连续两年双11销售额位列服饰品牌首位;2015年8月18日,GU独家入驻,试图借助天猫大数据,更快更精准地找到潜在消费者群,为其下一步打开市场做准备。
相信这个双十一,优衣库也将背水一战,为迅销业绩添上靓丽的一笔。
智通财经了解到,自2015年4月宣布新品提价20%以来,迅销公司一直饱受因错误的价格策略带来的销售打击。根据该公司10月13日发布的全年业绩公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止,虽然公司整体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6.2%至17864.73亿日元,但这一增幅正在下降,去年增幅为21.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1100.27亿日元减少到480.52亿日元,同比减少56.3%。
好在一年以后,优衣库重新启用“简单定价”机制,在下半年挽救了同店销售和全年收益,呈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
迅销公司的中期愿景仍然是成为世界第一的信息化服饰零售商,并计划于2017年8月31日前将净利润提升108.1%至1000亿日元。
报告显示,优衣库日本业务的年度收益同比增长2.5%至7998亿日元,主要归因于同店销售同比增长0.9%,线上销售同比强劲增长30.1%。迅销公司的未来目标是将电商占比由目前的5%水平提升至30%,并通过全渠道的方式提升消费体验。
尽管尚未透露具体的时间表,但一系列信号可以看出迅销公司在电商布局上的野心。
【国美电器(00493)】国美在线2015年12日公布的双11售数据显示,截止24时,国美在线全天创造三项行业第一:全站交易额(GMV)同比劲增406%,为主流电商增速第一;移动端订单量占比高达70%,移动端平均客单价超过2300元,为移动端客单价第一。同时,国美在线的优势品类家电手机销量突破100万台,其中高端智能家电销量占比超过30%,为智能家电第一畅销渠道。此外,国美在线日用百货、服饰箱包、家居家装、黄金汽车、互联网金融等品类都出现7至8倍的增长。
其中,海尔白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全系列产品销量相较去年同比劲增6倍,突破4万台,成为国美在线家电品牌销售冠军。
智通财经获悉,麦格理将国美2016-2017年盈测调高21%及83%,至4亿元人民币及及12亿元人民币。目标价计入2017年预测市盈率15倍,麦格理认为国美上半年纯利跌82%,好过早前公司发出盈警,该行认为国美会重拾盈利动力,进入上升周期。
因此,麦格理大幅上调国美电器目标价3.3倍,由0.3港元升至1.3港元,评级由“跑输大市”升至“跑赢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