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新基建”占基建比重多少?

作者: 广发证券 2020-03-03 08:15:27
对于基建投资来说,除了合意的速度,更需要合意的结构,“新基建”是未来一个重要的政策方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郭磊宏观茶座”,作者:吴棋滢。

报告摘要

第一,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是未来一个重要的政策方向。

第二,什么是“新基建”?为方便理解和测算,我们可以把“新基建”理解为两个口径,一是狭义新基建(“重创新”),二是广义新基建(“补短板”)。

第三,“新基建”占基建比重多少?我们粗略测算目前广义“新基建”在基建整体占比约在15%左右,比例较去年显著上升,年内存在继续上行概率。

第四,“新基建”的价值不止在于优化基建投资本身结构,更重要的是它对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有带动作用,即有一部分贡献会统计在制造业投资中。

第五,传统基建目前仍占大头,需要承担稳定整体增速的任务;新基建代表结构性的方向,二者对于2020年经济的贡献都不容忽视。

正文

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法由此产生。

2020年开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截至目前,已有25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新型基建,其中21个地区表示推动5G建设与布局等相关工作,并有8个地区明确规划了年内计划新建5G基站的数量,合计约27.6万个。

我们知道,投资、消费、出口是需求端三驾马车。在出口和消费存在约束时,投资就必须顶上。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地产投资(占比25%左右)、制造业投资(占比30%左右)、基建投资(占比25%左右),其中房地产投资已度过黄金时段;制造业投资是派生变量,一般是顺周期;基建投资就仍比较关键。对于基建投资来说,除了合意的速度,更需要合意的结构,“新基建”是未来一个重要的政策方向。

什么是“新基建”?为方便理解和测算,我们可以把“新基建”理解为两个口径,一是狭义新基建(“重创新”),二是广义新基建(“补短板”)。

为方便理解与测算,我们以两个口径对新基建这一概念做出阐释:

(一)“狭义新基建”。它指的是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为核心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通常提到“新基建”大家所能联想到的几大领域。从政策文件、专项债细分项目、发改委批复情况等方面梳理,狭义“新基建”具体行业大致有以下几类:

①5G及相关电子信息领域配套设施(如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如AI医疗等、大数据中心、云计算等)、②传统基础设施的信息智能改造领域(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农业、智慧警务、智慧消防等)、③新能源新材料及其应用领域配套设施(如光伏、生物质能、清洁供热、垃圾发电、高端制造)、④无人化配套设施(如无人机、无人配送物流系统、无人化防疫系统)、⑤卫星太空基建等以及这些领域对应的园区项目,以及⑥医药园区、⑦军民融合产业园等科技行业专有园区。

(二)“广义新基建”。它包括了“狭义新基建”以及存量规模相对大部分传统基建行业较小,未来增量空间较大的领域,也就是所谓的“补短板”领域,通常为某传统基建领域的新兴细分子行业,主要有:

①交通运输短板领域(轨道交通、冷链物流等)、②能源行业短板领域(核电、特高压、充电桩、加氢站、锂电创新、工业供汽等)、③环保基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④市政建设短板领域(停车场等)、⑤民生基建(公共卫生、教育、养老、医养结合等),以及⑥特色小镇、⑦文旅配套设施、⑧现代农业园区、⑨旧改、⑩新旧动能转换园区等。

简言之就是狭义新基建重创新,广义新基建补短板。

“新基建”占基建比重多少?我们粗略测算目前广义“新基建”在基建整体占比约在15%左右,比例较去年显著上升,年内存在继续上行概率。

囿于数据的可得性,对于新基建在基建中的占比测算,我们从现有的专项债投向入手,逐项拆分测算,并辅以PPP存量数据与各地政策佐证,具体如下——

从2020年已发行专项债项目来看,“狭义新基建”(包含电子信息互联网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冷链物流等)所占比重自2019年全年的0.6%(129亿元),显著提升至1月的3.9%(282亿元)与2月的14.8%(347亿元),开年以来新基建比重的上升趋势较为明显。其中,在去年政治局会议与国常会重点提及的几大领域都有明显的增长,如冷链物流项目在专项债投向中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变化,轨交项目规模增长约59%,停车场项目规模增长约5倍,配电网项目规模增长约10.8倍等。

那么广义新基建在基建投资中所占比重大致为多少呢?

从专项债项目来看,2020年专项债投向中从无到有的新基建项目主要有物流冷链、垃圾发电、新旧动能转换园区、新动能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占比有所提高的新基建项目主要有电子信息科技/大数据/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军民融合产业园、环保能源(发电)相关、特色小镇、生物医药配套基础设施、医养结合配套基础设施、文旅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智慧城市/交通/停车场等。此外,包括轨道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停车场等广义新基建领域均有明显增长。

经测算,1~2月专项债中广义新基建占基建比重约为15%[1]。对于此数据,我们通过财政部PPP管理库交叉验证,同口径占比结果与专项债结果基本吻合,约为13%(图1)。

就全年来说,这一比重的适度上行概率要大于下行概率:

第一,根据各省近期发布的年度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表来看,大部分地区计划开工项目中新基建所占比重基本高于15%[2],如河北省这一比例约为20%。考虑到重大项目与所有项目存在一定样本偏差,地区整体的新基建占比或将略低于重大项目所占比重,但仍有可能高于15%。

第二,新基建项目财政资金参与度或将低于传统基金项目,因此通过专项债投资、PPP项目拆分得到的占比或较实际值偏低。

第三,如果两会后财政空间扩张,政策端或将顺势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对新基建的投资力度,进而提高新基建在基建总体中的所占比重。

“新基建”的价值不止在于优化基建投资本身结构,更重要的是它对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有带动作用,即有一部分贡献会统计在制造业投资中。

根据定义我们知道,狭义与广义“新基建”除分布在传统的基建三大行业外,其自身与上下游还广泛涉及了制造业(如高端设备制造)、信息软件技术服务业(如电子信息产业园)、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如高校、医院、养老院建设和医养结合项目)、文化体育娱乐业(如文旅产业配套设施、市民娱乐场所建设)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

可见,“新基建”作为2020年的重点工作方向,除优化基建投资结构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上下游联动效应,进一步带动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蓬勃发展。这意味着新基建占比的提升,不仅能够支撑基建投资稳定增长,亦对制造业投资存在积极意义。

传统基建目前仍占大头,需要承担稳定整体增速的任务;新基建代表结构性的方向,二者对于2020年经济的贡献都不容忽视。

我们做了一个粗略测算:在房地产投资增速2%,制造业投资增速持平去年的背景下,基建投资增速需要扩张至10%左右,才可以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致稳定在5%左右的空间。

整体来看,新基建的提升对于优化基建投资结构、打开基建存量空间的意义重大,是年内基建的重要投资方向。但需要注意的是,纵使“新基建”占比显著上升至15%以上,传统基建规模仍占大头,也依然主导着基建投资的增速变化,依然肩负着稳增长的重要使命。因此,把握新基建投资方向,稳定传统基建增长速度是当下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

核心假设风险。人工测算过程存在误差,经济下行超预期。

[1] 考虑到轨交项目对测算结果影响较大,且与传统基建相关度较高,此处计算时未包含轨交在内。

[2] 各省数据基本为投资数而非投资额,误差偏大,如山西新基建项目数占比高达60%。目前仅河北公布具体的投资额比例,占比约为20%。

(编辑:李国坚)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