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36氪”
第一移动支付巨头的蚂蚁金服不久前刚提交上市申请,结果最终还未落地,现在另一大由银联控股的银联商务启动登陆科创板的上市流程。而在此之前,还有像去年的上市的拉卡拉,支付行业迎来了一轮收割大爆发。
银联商务是国内最早的一批在电子支付行业摸爬滚打的拓荒人,但在C端市场上人们对其了解较少。根据工商信息界定的范围,银联商务是中国银联控股的专门从事线下、互联网以及移动支付的综合支付与信息服务机构。
在银联商务的宣传官网上,目前业务范围已经覆盖到了全国所有的地级市以上的城市,截至2020年5月,累计服务商户接近800万家,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支付服务机构之一。因此银联的主业是争对B端的用户,用户并不清楚也不意外。
当然在C端市场上,和支付宝一样也有用户熟悉的一款支付产品——云闪付,它正是隶属于银行商务的移动支付工具。2017年,云闪付横空出世,以超强的补贴从微信和支付宝中拿下了一些市场份额,根据易观数据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
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商务分别占有48%、33%、7%的市场份额,因此银联商务已经是支付市场吨位不小的一头大象了。支付宝这个万亿规模的巨象上市后,银联商务这个百亿吨级的也走到了成熟后收割的关键时刻。
其实这还只是竞争激烈的支付市场的冰山一角,还未上市的选手中,从形态上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和银联商务一样主攻B端市场,如通联支付、汇付天下等,还有一类是在主攻互联网方向的,如新晋的美团支付、刚刚通过曲线方式获得支付牌照的字节跳动想必不久之后同样会推出自己的支付品牌。
最后一类的支付机构我们可以称之为四方支付,它们主要是依托银行和支付机构的收单工具,主要是一些主攻聚合支付的厂商,例如有收钱吧、扫呗等。用户简单的一个扫码支付或者移动支付的动作背后,就有多个支付角色的参与,是多个力量在角逐分食。
以扫码支付为例,微信支付为用户提供消费支付的第一步服务,而商家的收单侧,聚合支付的厂商成为商家收到前的第一道关卡,而这些厂商必须从你的支付额中扣取一定的手续费作为自己的服务费,最后才会流入到商家的微信或者支付宝,而在商家将钱体现至银行卡时,这些移动支付的巨头则再次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作为自己的服务费,这只是我们扫码交易中最为简单的链条。而在这个链条上就已经盘踞着多个类型的支付玩家。
这只是支付主航道中所能产生的利润,虽然直接通过规模性的资金交易获取利润,但这并不是支付厂商的所有,对于移动支付巨头来说,支付背后所能带来的数据才是最有诱惑力的部分。因此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最大的价值不是交易额是多少,而是交易额越大的背后代表了每一位用户更完整的用户画像。
支付数据是具备强金融属性的数据,字节跳动仅仅依靠用户的点击就能通过算法推荐的模式赚的盆满钵满,支付宝所拥有的这些金融数据则可以直接计算出该用户的潜在价值和风险,一个用户该去营销什么、它在什么时间段需要什么,通过这些数据的模型搭建几乎可以准确的推送给客户。
从此用户所有的交易都是在自己的支付生态圈完成的,并且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通过第一次支付获取到用户支付数据,然后通过直接性的营销获得用户的行为画像及经济价值数据,再进行下一次的支付,由此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当然这仍然不是支付厂商所想要的全部。
将自己的所拥有的支付数据通过脱敏化处理之后,输出给像银行类似的金融机构用于预测客户的风险,这是这些数据可以应运的另外一层,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未来还能延伸出什么样的价值,我们还不能预测,总之,支付厂商将会迎来一家又一家的上市。
(本文编辑:孙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