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中国品牌智能手机厂商拿下了中国市场85%的份额。未来五年,凭借中国的制造、5G的普及和积累的经验,中国品牌智能手机还将豪取海外市场10%的份额,在2024年夺走全球42%的份额。
在国内品牌手机厂商的“闪电战”攻势下,“受伤”的不仅仅只有三星、苹果等海外知名厂商,还有国内做中低端市场的小手机厂商,联代科技(UTME.US)便是其中之一。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近日联代科技更新招股书文件,这是自8月以来公司更新其2020财年Q1财报业绩后再一次更新其招股书,而这也进一步加快了公司在美股的上市进程。不过从联代科技披露的运营及财务表现来看,公司在上市后或很难得到投资者的青睐。
小船难抵大浪
相比于此次更新的招股书,市场对联代科技在8月份更新的那一版更感兴趣。在那一版更新的内容中,联代科技披露了其2020年Q1季度的业绩情况。
招股书数据显示,截止3月31日的2020财年,公司净销售额为1.93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下降18.9%;毛利为1935.3万元,同比下降22.6%;相比于上年同期录得净亏损1195万元,公司在本财季 净亏损扩大为2170.1万元。
从公司的收入及利润端情况,投资者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卫生事件对公司带来的冲击。对此联代科技表示,其工厂在2月关闭,并在3月重新开放,产能的断档成为造成公司收入出现减少的主要原因。
不过,卫生事件作为系统性风险,其对企业在今年上半年的危害已得到资本市场的普遍理解。目前,市场观察的重点主要放在企业业绩能否在卫生事件边际影响衰退的市场背景下迅速回暖。而这成了联代科技未来上市后面临的一大考验。
智通财经APP获悉,联代科技主要从事手机、配件及相关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和销售,其中大部分产品属于“代工”、“贴牌”类型。截至今年3月底,OEM/ODM业务收入占比从2019年同期的85.7%持续上升至今年的90.7%。贴牌业务收入占比的提升,一定程度说明了公司手机业务的萎缩。
自2017年以来,国内的手机市场趋于饱和,为争夺更高的市场份额,各大品牌商家开始提供更高性价比的手机产品,在剧烈的竞争之下,品牌商家的智能手机价格持续下降,对于低消费人群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而联代科技大部分产品都属于“代工”、“贴牌”模式,在品牌智能手机价格大幅下降后,其产品便受到挤压。
招股书显示,目前公司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占比仅占其整体手机业务的10%,收入也仅有271.4万美元。
不难看出,在卫生事件及手机行业“马太效应”的双重大浪下,联代科技这艘“小船”的业务受到了明显的影响,但这并不代表公司未来没有出路。
正如上文提到的,中国智能手机出海已成为未来5年内的必然趋势。并且在未收到卫生事件冲击前,在2017-2019财年,联代科技来自印度、非洲、美国等国家的收入稳步上升。待全球卫生事件逐渐缓和,联代科技仍有希望在国内手机出海的大趋势下实现业务回暖。
看好卫生事件后的国内手机出口市场
如今支撑联代科技在美股估值的重要逻辑,就是中国手机产业在全球市场的扩张。即便是联代科技这类小型厂商也将有望依托国内完善的手机供应链及产业规模化优势,取得市场突破的机遇。
国内手机进行全球市场扩张的关键在于国际各地在卫生事件影响下的复苏速度存在差异。
数据统计显示,过去三年,印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保持了同比14%,13%,8%的高增长,远高于全球和中国手机增速,有着扛起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增长半壁江山的趋势。但全球卫生事件的到来,打断了印度手机市场的发展进程。
相比于中国的迅速复苏,印度仍深陷卫生事件带来的泥沼中。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随着卫生事件在印度暴发,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同比下降48%,远远高于中国一季度的智能手机下滑幅度。这或将直接导致印度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20%的下降。
在供应端有望拿下新市场份额的同时,旺盛的需求端同样不能忽视。数据显示,在2019年,印度地区、非洲地区的智能手机占全部手机(功能机+智能机)出货比例还相对较低,分别只有54%和41%,明显小于全球和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的76%和95%。
根据IDC的预测,撒哈拉以南的智能手机渗透率将从2018年的39%上升到2025年的67%。我们按照非洲地区大约12亿人口计算,在2018-2025年有大约3亿部的新的智能手机用户增量。这也是全球智能手机需求推动力之一。
由此可见,联代科技手机业务的市场前景依然较为可观。但虽然未来可期但也难解当前“燃眉之急”。招股书显示,相较于上年同期公司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740.8万元,截止2020年3月31日,公司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55.4万元,此外公司当前总负债达到1.28亿元,现金流压力较大,因此尽快在美股上市融资才是联代科技的“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