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涨之后怎么看?

作者: 兴业研究 2020-11-05 12:53:23
今天汽车行业再次大涨,文章将分享汽车上涨的原因,汽车后续的基本面,汽车当前行情的演绎以及汽车板块后续的投资建议。

本文源自 微信公众号“兴证汽车非常准”,作者:戴畅。

今天汽车行业再次大涨,我们想通过今天的会议继续给大家分享三方面内容:汽车上涨的原因,汽车后续的基本面,汽车当前行情的演绎以及汽车板块后续的投资建议。

1、汽车为什么涨?——20年市场对乘用车的复苏预期从悲观,到质疑,再到一致性强化

1)18年到20年年初,反复的复苏预期落空使市场对汽车极度悲观

第一次:2016政策强刺激行业增长15%,2017年政策作用大幅消退乘用车增长2%,2018年偿还前期的透支,行业下滑4.3%。基于历史上增速从而连续三年下行,市场预计2019年在经历了2018年的下滑后,开始正常复苏,但是2019国际形势不明朗,行业继续下滑9%左右,第一次行业复苏预期落空。

第二次:2019年末贸易关系的影响边际减弱,市场逐步认识到中美关系的常态化,行业开始增速恢复,年底月度销量同比负增长幅度连续收窄,19年8-12月分别为-7.6%、-6.3%、-5.8%、-5.4%、-0.9%,年底眼看即将转正。但是19年底开始,20年初爆发的卫生事件打破复苏节奏。第二次行业复苏预期落空。

第三次: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初,发改委、国务院多放表态将刺激汽车消费,市场普遍预期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国家将出台有利政策刺激行业发展。但国家级实质性刺激政策较少,地方政府响应号召出台限购放开鼓励消费等温和政策,政策力度比预期弱。市场政策预期落空。

2)20年二季度行业销量数据开始回正,并连续多月大个位数增长,汽车预期反转,复苏的预期日益强化

2020年行业销量增速的转折点在3月份就已经出现,4月继续大幅收窄,5月同比大幅回升至7.2%,市场到了第一个分歧点。5月的回正是卫生事件需求的后移还是行业真的开始复苏,如果是前者,复苏时短暂的幻觉,如果是后者,复苏时周期性的大机会。6月份乘用车同比增速相对5月下滑至2.1%,数据看5月的复苏似乎是昙花一现。接着7/8/9连续三月行业回到大个位数增长,且10月份现在看大概率也是大个位数增长,市场连续多月的回正且连续大个位数增长,行业复苏的趋势得到加强和确认。其背后短期原因有两个:1)一是随着整个卫生事件的逐步结束,行业开始复工复产。2)20年上半年各地政府发布的温和刺激政策在下半年开始发挥作用。

3)20年三季报汽车多蓝筹大票业绩超预期,行业复苏预期进一步强化

汽车行业的二季报同比增速的拐点已经出来了,只是多半还是下滑。核心上市公司三季报超预期,收入10%+的增长下,利润往往30%+的增长,业绩转正且增幅超预期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行业复苏的预期。我们预计后续随着月度数据的出来以及后续季度报表出来,汽车的复苏认识会进一步强化

2020年初及以前,行业多次复苏预期落空,行业单月销量连续30多个月的同比下滑,市场对汽车板块极度悲观。20年二季度后,销量、业绩逐步兑现,行业预期从悲观,到质疑,再到复苏的一致性强化,驱动了汽车的这波周期性上涨。且前期越是悲观,那当前的反转向上就越是猛烈

2、汽车基本面未来会怎么样?均值回归的力量,这一轮的复苏时间空间都很可观

1)年度的角度看,均值回归的力量,我们判断21年会有+12%增长

汽车行业在18年、19年连续两年下滑,20年上半年也大幅下滑。18、19年的下滑的核心原因是偿还16年、17年政策刺激对需求的透支,同时19年上半年因为国际形势不明朗的关系对经济以及微观个体收入预期的负面影响。在19年底的时候,行业的销量同比增速已经开始逐步恢复。但是,20年初的卫生事件产生了宏观冲击,导致行业在18年、19年向下脱离行业的情况下,在20年的上半年进一步的向下滑落。汽车行业20年下半年的复苏跟其他行业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是“在坑里面躲起来”。汽车行业在18、19年就已经脱离正常中枢向下,20年的上半年继续脱离中枢向下,直到20下半年开始慢慢好转,因此我们判断均值回归角度,如果没有额外巨大负面宏观冲击,汽车行业会恢复性向上。我们中性假设21年行业回复回到18-19年的平均水平,则21年乘用车销量会有+12%的增长;乐观假设21年回到17年、18年、19年三年平均的水平,则增长15.9%;即使悲观假设21年只回到19年的水平,也会有增长6.7%。

2)季度的角度看,20Q2-21Q1逐季度向上

20年一季度是42%的下滑,二季度正增长2%,三季度增长回升至7.7%左右。四季度我们判断会有8.7%左右的增长,而明年一季度行业销量增速会同比翻倍。如果明年下半年的行情恢复比我们想更好的话,下半年也会表现更好。因此从季度看后面逐季度销量增速加速向上。

3、后续投资标的怎么选?——行情演绎从结构上涨到行业普涨,之后会再到结构上涨,全面增配汽车

1)行情的节奏:从结构性上涨到行业普涨,后续预计再次回到强阿尔法品种

乘用车行业三年等一回,而现在正是乘用车周期反转的大机会,行业的景气度反转还没有结束,整个板块的行情我们判断会在后续行业销量,上市公司年报,明年季报的各个时点进一步催化向上。

而具体从市场节奏看,当前汽车的行情已经开始扩散。前期行业复苏预期还比较纠结的时候,行业最强阿尔法品种或者核心边际变化品种先涨,包括我们看到的长安汽车、长城汽车(02333)、比亚迪(01211)、福耀玻璃(03606)等;后续因为三季度报核心公司的业绩超预期,汽车的行情在扩散,一些估值底部的贝塔性品种也都开始上涨,包括上汽、华域等等。

2)行情后续的演化:时间和空间的持续性,以及盈利和估值的扩张有望超预期

时间和空间,从行业复苏的时间和空间维度看,这波行情没有结束,至少会到明年上半年。

盈利的角度,汽车这个版块周期的属性,以及行业规模效应的力量,周期向上的时候,无论整车还是零部件盈利会有望随后续行业销售情况进一步向上超预期。

估值的角度,这一波的汽车上涨不能让历史的估值中枢限制了我们对市值空间的判断。2018-2019以及现在,市场的审美在其他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核心资产(行业龙头)的估值已经跳脱了之前的历史区间,市场对标的质地的要求比对估值的要求高的多,2018-2019汽车行情太差,市场不配汽车,汽车的核心资产没有发生类似的情形,但是20H2到2021汽车周期复苏,汽车的核心资产一定会走过其他行业核心资产的道路,优质标的的估值会向上突破历史区间。

3)后续标的的选择:三条路线全面加配汽车

第一条路线:继续加配各个领域里面的最强的阿尔法品种,推荐整车长城汽车、零部件福耀

虽然前期已经有不错的涨幅,但是我们认为在后续行业复苏过程中,他们的个股强阿尔法依然可以保证更加强劲的业绩增长和市值的增长。具体而言:

长城汽车:未来几年整车中的强阿尔法,盈利和估值都有进一步向上的空间

盈利角度,长城新的平台新的动力总成加持,新车(20H2的第三代H6、哈弗大狗、坦克300、白猫好猫,21年的10+换代和新车)销量后续有望进一步超预期,从而使得盈利进一步超预期,我们中性估计长城20/21/22年盈利50、85、118亿;估值角度,我们认为这一波长城估值一定会向上突破15-20倍历史区间,一个是前面说到的汽车核心资产估值提升,二个是长城本轮的变化是历史上最大的,相对之前有明显进化,技术产品提升,商业模式也有望在科技出行的战略变化下从“制造”升级为“制造+服务”,第三是汽车行业因为电动智能的技术升级优胜劣汰加速,竞争格局集中速度未来几年相比前面十年要明显加快。我们预计长城这一波22年接近120亿利润,25倍估值,市值有望突破3000亿。

福耀玻璃:短期业绩反转,长期天幕玻璃渗透驱动增长加速

福耀玻璃本就是行业复苏时最好的贝塔,同时因为天幕玻璃的渗透率提升,玻璃子行业在未来几年有显著超越乘用车行业的阿尔法。短期看,sam减亏,卫生事件影响逐步结束,福耀业绩有望反转,中长期看,天幕玻璃因为降成本(对主机厂),空间感和科技感强(对消费者)会成为行业新趋势,将使汽车玻璃的单车价值量的提是国内从过去每年3%-4%,突变式地提升至10%以上,而汽玻行业格局稳定寡头竞争,福耀份额大概率只会更多不会更少,因此中长期将显著受益天幕玻璃的普及。我们预计因为天幕的渗透率提升,2025年汽玻行业有望翻倍,福耀玻璃业务的盈利有望从之前30-35亿翻倍至60-70亿,叠加sam后续贡献,我们判断福耀2025年利润有望达到70-80亿,20倍估值,看1400-1600亿市值

第二条路线:增配受益行业复苏业绩复苏的低估值品种,包括上汽、华域、广汽

这些公司现在会随着整个行业的反转,受益行业红利,业绩开始好转。特别是上汽,虽然今年的销售表现要弱一些,但是今年年底的MEB车型上市,明年3季度的奥迪国产有望给公司带来盈利向上的动力,有望成为明年整车强阿尔法品种。

第三条路线:加配汽车未来方向,新能源和智能化,继续推荐拓普、三花、中鼎、伯特利、保隆科技

特斯拉(TSLA.US)产业链持续推荐拓普和三花,我们认为特斯拉后面产销会进一步超预期,而拓普三花业绩兑现有望超预期,持续看好。同时建议重点关注中鼎股份,因为空气悬架有望和天幕玻璃一样后续成为特斯拉定义的新趋势之一,而中鼎的国产空悬有望打开中鼎新的增长空间。另外智能驾驶方面推荐伯特利(智能驾驶国产执行端量产)、保隆科技(智能驾驶传感端布局,空气悬架国产)。

附:乘用车历史销量情况以及未来销量预测

blob.png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行;汽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价格战风险

(编辑:赵锦彬)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