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票房,刻意将影片压到节日档期上映,已成为各大电影操作方赚钱的“手段”。据智通财经统计,圣诞档期第一天(12月23日),中国内地报收票房共1.77亿元,其中,作为阿里影业(01060)首部主投的电影项目《摆渡人》更是以8175万元的收入夺得单日冠军。纵然市场票房表现良好,但让人更为关注的是,大手笔投资的《摆渡人》需要10亿元才能实现保本,这无疑让阿里影业此次的首秀承担了较大压力。
阿里主控项目业绩承压
目前,由阿里影业主投、王家卫监制的电影《摆渡人》霸占着各大影院“头条”,上映首日便获得8000万元票房,并在第二日实现单日1.16亿元票房。据猫眼票房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8时,《摆渡人》票房累计2.84亿元。
虽然时下《摆渡人》的票房情况在同档期内表现较好,位于单日票房的首位,但有消息显示,《摆渡人》的投资、发行等各项成本加起来达到近4亿元,且张嘉佳此前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摆渡人》需要达到10亿元票房才能保本,这也意味着《摆渡人》需要跻身今年所有上映影片的前十位。
主片方回本压力巨大的同时,主投人阿里影业也难独善其身。智通财经获悉,《摆渡人》的出品方是阿里影业、泽东影业、和和影业以及联瑞影业。该片开机时间是2015年7月9日,杀青时间是2016年5月11日。对一部爱情喜剧题材的电影来说,10个月的制作时间简直是超标,不过也足以重视阿里影业对这部电影的重视。
事实上,自2014年阿里收购文化中国并更名为阿里影业后,阿里影业可谓动作频频,如收购票务系统供应商粤科软件、注入淘宝电影和娱乐宝等,但业内一直将内容制作方面视为阿里影业的短板,且阿里影业成立后,虽然参与投资发行了包括《碟中谍5:神秘国度》等中外影片,可主要是参与者的身份,缺少自身主控的项目,这使得此次《摆渡人》的上映被业内认为是阿里影业交出来的第一份成绩单。
在如期交出首份成绩单之际,阿里影业却一直在持续亏损。据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阿里影业的营业收入增长超过10倍,但净利润却处于赤字状态,净亏损达4.657亿元。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一部《摆渡人》的背后,站着的是阿里整个大文娱团队,若无法取得10亿的票房,将对公司的业绩进一步产生影响。
资本对赌成票房“保证”
鉴于近年来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各路资本纷纷在电影市场上布局,但电影市场的高风险不可小觑,不仅每年超过600部的电影产出只能实现200多部电影在影院上映,此外10部电影中八赔一平一赚的情况也并非个例,尤其是今年,国内电影市场逐渐进入调整期,增速大大减缓,多部影片均未达到预期票房。
在这一背景下,电影市场也开始频频和资本市场挂钩“对赌”:
光线传媒对赌《美人鱼》;姜文的《一步之遥》与相关机构签订10亿的保底协议;冯小刚为《我不是潘金莲》手撕万达是因为5亿元的对赌协议;乐视影业CEO张昭手撕自媒体影评人,乐视影业发出警告函,也是为了一场23亿的豪赌,以至于《长城》的票房成为乐视影业今年冲业绩最重要的砝码之一;《铁道飞虎》在上映之初刚刚和微影时代签署了10亿的高额保底协议等。
但对于对赌协议,业界众多人士也是褒贬不一。“与其签署对赌协议绑定一个明星或IP,不如延伸生态链,与游戏、电商等合作,达到‘自给自足’的造血能力来得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