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我们无法左右变革,只有走在它前面”。
对于这一句话,碧桂园(02007)创始人杨国强深谙其道,他常说,碧桂园唯一不变的就是永远都在变。回顾该集团近些年发展历程,其也算是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论:2015年,通过一系列区域裂变深耕市场,实现规模快速扩张;2018年下半年,走在政策前面提出“行稳致远”战略,向管理要效益;2019年1月,提出“高科技综合性企业”新定位,驶入多元布局、协同发展新航道。
时至今日,在机器人+现代农业这“两驾马车”的共同拉动下,碧桂园的科技感越来越强了,离实现“高科技综合性企业”的目标也更近一步了。
看似不起眼的布局,实则对碧桂园而言意义重大。下面不妨从其具体动作出发,来探究一下机器人+现代农业之于碧桂园,究竟有着哪些实质性意义?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机器人”梦
说起碧桂园的“机器人”梦,则不得不提起碧桂园的创始人杨国强。
作为一名白手起家的地产企业家,杨国强并没有把目光局限在地产行业,反而对机器人制造有着极大兴趣。
颇有实干精神的他,并没有把对机器人制造的兴趣停留在表面:2018年7月,碧桂园成立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博智林”——让博士智慧聚集成林,代表着杨国强对其的美好寄语;同年9月碧桂园在顺德建设机器人谷;12月博智林与清华大学共同建立机器人联合研究院。
梦想有了,成功还会远吗?对于碧桂园来说,答案早已在它一一展示的成果中作出了回复。
截至2020年9月,博智林已递交专利有效申请2500多项,其中已获授权700多项,发明专利120多项,在关键领域拥有一批自主核心技术。同时,博智林现有在研建筑机器人有50多款,就在9月底共有9款43台建筑机器人“列队服役”,工作效率约为人工的2-4倍,后续将会有12款104台陆续交付。
(博智林旗下机器人产品)
除此之外,碧桂园对于机器人业务延伸的设想也在旗下餐厅有所显现。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截至2020年10月,碧桂园旗下的千玺集团已有13家机器人餐厅实体门店正式对外营业,自主研发机器人设备及软件达80多种,其中有61款投入使用,涵盖火锅、中餐、快餐、煲仔饭等多个业态,餐厅的相当一部分工作可以由机器人来完成。
在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碧桂园的煲仔饭机器人还曾驰援过武汉抗疫一线,该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无人化全自动出餐,有效降低了传染风险,缓解医护人员无法用餐或用餐不及时的问题,得到医护人员一致好评。
可以说,在上述建筑机器人及餐饮机器人的相辅相成之下,碧桂园离“机器人”梦又近了一步。而往深层次来看,碧桂园布局机器人的动作实则眼光独到,不仅一脚踩中即将到来的“机器人时代”的发展机遇,还可以实现碧桂园“零伤亡、高标准、好效益”的愿景。
一方面,目前工业机器人发展空间极大: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由2014年12050台增长到了2018年147682台,复合增长率达到了87.1%,而在人口老龄化加速提高,技术进步和国产化突破等背景下,机器人的优势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建筑机器人能够帮助碧桂园提升工地的安全、效率和节能环保,机器人餐厅能够向全世界提供健康卫生、好吃、快捷、实惠的美食,从而促使碧桂离“高科技综合性企业”越来越近。
现代农业,另一盘在下的“大棋”
在实现“高科技综合性企业”的路上,碧桂园不仅仅只有机器人这一驾马车驱动,还有另外一驾马车也值得注意——现代农业。
具体而言,2018年5月,碧桂园成立“碧桂园农业”,根据官网信息显示,碧桂园农业将布局农业全产业链条,致力于成为现代农业系统方案的提供者和服务商,包括前端研发,“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中端生产组织,以碧优选社区门店为主体的终端销售。
2019年1月,碧桂园提出“高科技综合性企业”新定位,并明确提出地产、机器人、现代农业是未来重要三大业务。直至目前,碧桂园在现代农业这一块新业务上已经形成研发服务、智慧种业、现代农业科技园、海外大农业、社区生鲜门店等五大核心业务版块,覆盖研发端、生产端到销售端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
就目前的效果来看,碧桂园在研发端、生产端和销售端上均做出了一些成绩,具体如下:
研发端,采取人才引进和技术引进“双手抓”的方式。人才方面,引进研发领域领军人物、生产板块专业技术人士,截至2020年6月末,碧桂园农业共有研发人员174人,其中博士学历占比达到12%;技术方面,碧桂园农业与多家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达成深度合作,深圳华大基因、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农科院等机构均在其“朋友圈”中,并已在分子育种、基因编辑、智慧农业等方面形成出竞争力。
生产端,走的是强强联合,整合资源的“路子”:通过与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联合,建设全球首个超万亩无人化农场“碧桂园无人化农场”,推动中国农业机械现代化、无人化发展进程;与武汉开发区联手建立“中国种谷”,布局智慧种业,推进中国种业发展;携手湖南国家杂交水稻中心,助力非洲实现粮食安全。
(无人直升机表演“飞防”)
销售端,打造碧桂园旗下社区生活服务品牌——碧优选。据了解,碧优选这一产品同现代农业紧密相连的社区生活服务品牌,其主打特色生鲜食品、日用品和增值服务,致力于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向数百万业主直供农副产品,同时帮助实现健康食品“从田间到餐桌”, 向数百万业主直供农副产品。
事实上,如布局机器人业务一样,碧桂园布局现代农业的背后也蕴藏着两层深意。
一是智慧农业渗透率极低,市场整体可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农业总产值为6.6万亿元,而再结合《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19)》预测2019年智慧农业潜在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左右,以此计算,现代农业的渗透率尚不足10%。
二是规模红利之下,还隐藏着碧桂园乡村振兴的“初心”——其发展现代农业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农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共同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而按照创始人杨国强的话来说,就是“40年前我是个农民,碧桂园发展到今天,有条件去为乡村振兴做点事情。”
协同作战,不止于地产概念
碧桂园的地产、现代农业、机器人三大主业,看似没多大关系,但实则仍紧紧围绕其地产主业进行的,有着多元布局、协同发展的战略逻辑。
举例来看,建筑机器人可以完成重复、繁重、危险的工作,进一步保障安全和质量。而巡检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则可以提升物业服务,而碧桂园作为一家服务数百万业主的地产龙头,该业务在建筑、物业方面无疑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现实需求。
再来看餐饮机器人,产业链前端,该布局可整合碧桂园在现代农业方面积累的优势,通过产地直采模式搭建供应链体系。产业链末端,千玺集团的机器人餐厅和单机设备能为包括碧桂园社区、酒店、教育、商业项目在内的全社会提供智慧化餐饮服务,进而实现与主营业务协同提升、联动增效。
可以说,机器人、现代农业于碧桂园不仅仅只是新的业务线,它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用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的话来说,则是——如果主营业务是“老虎”,新业务就像是为老虎插上的“翅膀”,将给主营业务带来更大的价值。
目前来看,碧桂园经过近几年的前瞻布局,已经开发机器人建房、机器人餐饮、现代农业等新业务,并形成了房地产产业链、生态产业链、社区产业链的全覆盖,内循环经济格局初步显现。
对于这一布局,全球知名投行高盛评价道,碧桂园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以及机器人、现代农业等多元化业务发展的协同效应,长期看不仅能够将碧桂园和其他的龙头房企区别开,并且还可以为碧桂园新的利润增长点提供强有力支撑。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充满不确定性的2020年上半年,其中报成绩也是一如既往的打眼——实现总收入1849.6亿元,毛利448.9亿元,净利润219.3亿元,均处于行业的高位。这一切,是基于碧桂园对多元化战略的深刻理解,不断打破成长天花板而实现的。
现如今,在高科技版图的坐镇下,碧桂园的未来已经不止于地产这一个概念了,而这一布局也正在为碧桂园打造一条“真正的护城河”——丰富且眼光独到的多元化战略,将为其未来的业绩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长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