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E药经理人,作者:Jessie 苏唐
中国头部传统药企的创新布局,正在加速。
2月18日,华东医药宣布中美华东与美国Provention Bio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1.895亿美元引进Provention旗下双抗药物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益。
2月17日,豪森药业与制药公司Scynexis签署独家许可协议。
2月16日,齐鲁制药与美国生物技术公司Cend Therapeutics签署合作协议,以最高2.35亿美元获得Cend旗下新型抗癌药物在大中华区的独家权益。
“在世界医药产业加速全球化的今天,眼睛向内只盯着本土竞争对手,跟在国际原研巨头身后,单靠首仿、抢仿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曾对媒体这样说道。
头部传统药企们以接二连三的license-in交易迈进牛年,也宣告着他们用更加积极的姿态加入中国医药创新的战局。2021年,BigPharma、Biopharma、Biotech在同一舞台上的竞技将更加精彩。
01 失了先手
“盐酸二甲双胍片1.54分一片,全国市场都给你也不足以养活你。” 路只有一条,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死,有创新就意味着活,特别是当前一些现金流比较好的仿制药企,趁有现金流的情况下尽快转型,向创新药方面生存。”
石药集团(01093)董事长蔡东晨的一席话道出了中国头部传统药企的困境与出路。
2018年开始的集采,在中国医药产业掀起了从未有过的波澜。在这场巨变中,头部传统药企无疑是主角。与许多跨国药企不同,传统药企参与集采的态度更加积极,顺应政策、主动降价、争取中选。集采带来了仿制药微利的时代,这是他们适应形势既主动又被动的选择。从结果来看,虽有阵痛但总算稳住了局面。
四轮集采过去,头部传统药企无论是在中选产品数量还是中选率上,都与中小企业拉开了差距。刚刚结束的第四批集采中,头部传统药企的中标数量排在最前列,齐鲁、扬子江、石药、中生、复星(02196)等都有6个品种中选。而在品种数量最多的第三批集采中,石药和齐鲁8个品种全中之外,华海、信立泰、海正同样100%中选,而豪森6中5、科伦5中4、上药8中6,无论是量还是中选率,头部传统药企都表现不俗。
依靠更大的体量和更成熟的经验,头部传统药企得以在集采中“不败”。但诚如蔡东晨所言,集采带来的“量”终究不是取胜之道,重视研发以质量、创新取胜才是未来的出路。
而在这一方面,PD-1不失为一个例子。
作为免疫治疗中发展最快、最热的靶点,PD-1的赛场竞争激烈争分夺秒。2017年底,信达生物提交首个国产PD-1上市申请时,国内已经有16个品种的PD-1提交注册申请了。但回过头看,16个品种属于传统药企的不仅寥寥无几,多数还都徘徊在申请临床的阶段,有进展的只有恒瑞。
目前上市的四家国产PD-1的生产企业中归为传统药企的仍只有恒瑞一家。四分之一的比例背后是传统药企相较于中国biopharma在研发创新上的相对弱势。
不单单是时间上的先后,同样也是创新研发战略和临床研究实力的博弈。2018年恒瑞医药首席医学官邹建军在2018年接受E药经理人的独家专访时曾表示,恒瑞虽然不是第一个申报临床试验的国内厂家,但在整个竞争格局上做了充分的准备,无论研究数量、种类还是适应覆盖上都处在领先的位置。在创新转型上先想先行也帮助恒瑞作为传统大药企的代表成为中国医药市值的龙头。
但纵观中国传统药企整体,无疑是失了先手的。
02 加速加速再加速
困境之下,这些头部传统药企纷纷开启“自救”之路,其中的核心是速度和效率。
中标产品数量独占鳌头、每逢集采必发喜报的齐鲁制药,最近在创新布局上也动作频频。
2月16日,正值农历春节,圣地亚哥喜讯传来。消息显示,Cend Therapeutics Inc.和齐鲁制药宣布签订合作和许可协议,在大中华区开发和商业化Cend旗下研究阶段药物CEND-1。齐鲁制药将向Cend支付1000万美元的预付许可费,Cend将有资格获得高达2.25亿美元的里程碑以及该地区产品销售的分层两位数版税。
CEND-1(科学上也称为iRGD)是一种穿透肿瘤的肽,可特异性激活实体瘤中的药物转运机制。迄今为止,已有200多项使用Cend专有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临床前验证/概念验证。当与标准化学疗法相结合时,CEND-1在转移性胰腺癌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临床活性,ORR率为59%(基准为23%),中位治疗时间为7.4+个月(VS 3.9个月)。
据了解,Cend公司计划在2021年进行胰腺癌的随机第2期研究和其他组合疗法的试验,并计划在2021年和2022年启动其他适应症。
自主开发、外部引进/合作是药企打造研发竞争力的两条路径。
2020年7月底齐鲁制药授权引进膀胱癌领域药物,金额约3500万美元。据当时披露,齐鲁制药与美国SesenBio公司达成独家授权协议,正式获得该公司新药Vicineum项目大中华区的开发及销售权。
据了解,Vicinium是一种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用于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NMIBC)以及其他潜在肿瘤的治疗。2018年,Vicinium获得美国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资格。今年2月16日,Sesen Bio宣布FDA已经受理Vicinium前述适应证的上市申请,并授予优先审评资格,PDUFA预定审批期限是2021年8月18日。
目前,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治疗已吸引了国内外超过20家企业布局,包括罗氏、默沙东、BMS、礼来、阿斯利康、百济神州、复旦张江、荣昌生物等。
此后10月,齐鲁制药又以5000万美元从Quantum Genomics公司引进高血压新药firibastat大中华区权益,用于治疗难治性/耐药性高血压。有数据统计,在授权地区,患有难以治疗和抗药性高血压的人口估计在2500至3000万之间。据了解,合作达成时,Quantum Genomics公司正准备启动一项3期临床试验,以研究fribastat作为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为产品上市做准备。齐鲁制药计划将中国难治性高血压试验加入全球研究。
通过梳理这三笔交易,变化肉眼可见。从引进药品的阶段来看,从进入上市申请阶段的药物,到3期临床,再到准备2期临床阶段,齐鲁制药产品引进正在往早期靠拢,这样的转变正发生于这一批创新加速的传统药企龙头身上。
无独有偶,华东医药开年便给投资者们打了一个“双响炮”。
2月18日,华东医药连发两条公告。一笔是以1.895亿美元获得全球在研创新药PRV-3279两个适应症在大中华区独家临床开发及商业化权益;另一笔是最高以8500万欧元收购西班牙EBD能量源设备医美企业High Tech公司100%股权。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发稿日该公司股价前5个交易日之日累计上涨超过30%,远超同行。
据了解,PRV-3279是一款靶向CD32B和CD79B的双特异性抗体。截至目前,PRV-3279用于阻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试验正在美国开展,处于1期阶段。此外,PRV-3279也有预防或降低生物治疗的免疫原性的潜力,尚处于临床前阶段。除了医药方面的布局,华东医药还是国内非手术类产品管线布局最为全面的医美生产商,本次收购将使得该公司在非手术类主流医美产品进行全覆盖。
而不久前,华东医药刚刚从 ImmunoGen公司引进一款卵巢癌3期临床在研ADC产品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独家临床开发和商业化权益。交易总金额超过3亿美金,其中包括4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和2.65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
其实早在2018年,华东医药开始实施第二次重大转型,当年华东医药在美国波士顿和硅谷相继设立了联合科研办事,并公开表示,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药的研发和外部引进力度,力争每年引进 1-2个海外新药品种。
2019年华东医药将重心扑在自建研发上,根据披露该公司当年研发费用投入10.55亿元,同比增长49.14%,占医药工业收入10%;研发人员由550名快速扩充至1078名。
2020年该公司重心略微侧重外部引进和合作,数据显示,其2020年Q3的研发投入较去年同期略微下降,但在BD拓展上却颇有成效,引进了多款产品快速补充管线。据了解,该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完成了BD团队的组建,下半年就完成了多个产品的引进,包括前述α-ADC 产品、索马鲁肽类似物(预计2021 年申报IND)、乌司奴单抗类似物(计划于今年年初开展3期临床)。
在创新红利推动下,改变着的不仅有近年才逐步觉醒的传统药企巨头们,甚至连一直重视研发的恒瑞医药都感觉到竞争的压力。
2月8日,恒瑞医药宣布对璎黎药业进行2000万美金股权投资,以获取该公司旗下1类新药PI3kδ抑制剂(代号:YY-20394)在大中华地区的联合开发权益以及排他性独家商业化权益。该产品滤泡性淋巴瘤适应证在中国已进行至3期临床,美国刚刚进入2期,另有3项适应证也均超过1期。
据恒瑞公告,目前国外有3款PI3Kδ抑制剂获批上市,但以上产品均未在中国获批上市。国内至少有7家制药公司,如石药集团、信达生物、圣和药业、正大天晴与和记黄埔等在开展PI3kδ抑制剂的临床试验,绝大部分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拜耳在我国的PI3kδ抑制剂copanlisib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已经进入了III期临床。
密集的license in,这会成为传统药企创新加速模式的新常态吗?
多位业内人士此前表示,今后自主研发和license in一定是相辅相成,而且长期伴随,在未来一段时期,作为中国新药研发公司的一个基本模式。
2021年是否会成为传统药企创新布局的关键之年?兴业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徐佳熹曾在今年开年的预判中表示:2021中国医药BigPharma、Biopharma、Biotech交相辉映。
他表示,中国式Big Pharma目前说来业务仍然以国内市场为主,在充分发挥国内渠道、资源优势的前提下,兼顾海外业务。未来发展的重点为拓展海外Biotech等公司优秀产品中国区的研发及销售权益,帮助巩固自身的龙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