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与交易所齐发声:IPO项目申请不能一撤了之,投行、发行人都要承担责任,当前IPO排队有别于堰塞湖

作者: 财联社 2021-02-27 08:53:19
证监会启动现场检查是否代表IPO趋紧?“检查即撤回”现象原因何在?对于撤回的项目,接下来会有何监管安排?对于最近IPO排队审核企业数量较多是不是“堰塞湖”重来,市场亦充满疑虑。

本文来源“财联社”

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IPO的一个热词非“撤回”莫属。证监会近期组织开展了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现场检查随机抽查,出现了相当比例的企业检查即撤回申请的现象。

深交所披露显示,本次检查涉及11家创业板申报项目,有9家项目的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分别在收到现场检查书面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撤回首发申请和撤销保荐;本次检查涉及上交所科创板申报项目9家,有7家项目的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分别在收到现场检查书面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撤回首发申请和撤销保荐。两所撤回项目中,均由6家出于首轮问询阶段。

此现象引发市场关注,证监会启动现场检查是否代表IPO趋紧?“检查即撤回”现象原因何在?对于撤回的项目,接下来会有何监管安排?与此同时,对于最近IPO排队审核企业数量较多是不是“堰塞湖”重来,市场亦充满疑虑。

2月26日,证监会、沪深交易所针对上述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现场检查将呈“常态化”

证监会表示,近年来,会里持续对首发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多年经验表明,现场检查是监管部门书面审核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有利于推动各方归位尽责、提高审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震慑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是注册制试点成功的关键。当前情况下,现场检查对提高IPO信息披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上交所表示,对申报企业实施现场检查,是发行上市审核全链条监管中的重要一环,是进一步加强科创板首发企业信息披露监管、严把上市入口关的重要手段,是坚持注册制改革“三原则”要求、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保障科创板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机制安排。

深交所表示,对申报企业实施现场检查,是发行上市审核全链条监管中的重要一环,是进一步加强创业板首发企业信息披露监管、严把上市入口关的重要手段,是坚持注册制改革“三原则”要求、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保障创业板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机制安排。

两所表态称,将根据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做好现场检查工作,并将根据检查结果及时采取相应自律监管措施,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证监会发言人表示,近日,证监会启动对各板块企业的现场检查并完成抽签工作,后续将抓好落实,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发行人信息披露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问题进行分类处理,严格对保荐机构的评价标准,加大奖惩力度,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证监会将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常态化开展问题导向及随机抽取的现场检查,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上市。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IPO保持了常态化发行,既没有收紧,也没有放松。截止2月19日,证监会共核准或同意注册66家企业IPO,数量与去年同比有较大增长,环比则变化不大。

IPO申请不能“一撤了之”

对于“撤回”现象,沪深交易所均表态称,高度重视项目撤回情况,及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梳理。目前来看,项目撤回原因有多方面因素,对其中涉及信息披露和保荐机构核查的若干问题,均已在审核过程中予以重点关注。

两所同时强调,在注册制下的发行上市审核中,一直着力把好上市公司“入口关”。

上交所表示,科创板设立以来,上交所始终坚守定位,在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同时,严把上市公司“入口关”。开板至今,科创板累计受理企业540家,通过审核问询、现场督导和自律监管等全链条监管,共淘汰了80多家,每年的审核淘汰率始终在17%左右,有效减少企业“带病申报,抢跑占位”。

而自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以来,深交所已对18家IPO、再融资、资产重组项目中违规的企业,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采取自律监管措施13次,出具监管关注函17份,并定期将监管处理情况向行业通报,强化监管警示,形成监管威慑。

而且,两所在发行上市审核过程中均建立了面向保荐机构的现场督导机制。

近两年来,上交所对45家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项目的保荐机构启动了现场督导,其中37家主动撤回材料,传递了压严压实中介机构把关责任的明确导向。

截至目前,深交所共对32家IPO项目的保荐人实施现场督导,其中20家已因现场督导主动撤回申请;终止审核企业56家,占已召开上市委审议及终止审核企业总数的20%。通过精准问询和持续问询,督促企业“说清楚”“讲明白”,无法及时回复、超过时限要求的严格按照规则予以终止审核,目前已有10余家公司因未能及时回复问询而主动撤回申请、被终止审核。

沪深两所表示,将按照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充分发挥现场检查、现场督导与审核问询的监管联动机制,严把上市“入口关”。对于现场检查进场前撤回的项目,如发现存在涉嫌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保荐机构、发行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绝不能“一撤了之”,也绝不允许“带病闯关”。

IPO排队不同于历史上的“堰塞湖”

针对近期IPO排队审核企业数量较多的情况,证监会表示,这有别于历史上的“堰塞湖”。

证监会发言人表示,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以来,总体成效明显,市场各方反映积极正面,企业踊跃申报上市,IPO排队数量增长较快。当前IPO申报企业排队现象与历史上的“堰塞湖”问题有区别。当时市场关注焦点主要在于,IPO没有实现常态化,停停开开,预期也不明朗,一些企业从首次提交申请到获得核准用时需要2到3年。近年来,证监会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特别是注册制改革后,证监会着力提高审核透明度和效率,目前科创板、创业板审核注册平均周期已经大幅缩减到5个多月。

近期,沪深交易所IPO排队审核企业数量较多,一方面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成果的客观反映。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不少“硬科技”和创新创业企业加快成长,同时,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这类企业。有关方面通过上市谋求加快发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的意愿更强、积极性也更高。这使得近些年发行上市申报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客观上也反映了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活力。

另一方面也是资本市场改革成效的直接体现,反映出各方对资本市场的信心。近两年来,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一部署下,证监会启动了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我国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通过构建覆盖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的多元包容发行上市条件,以及建立市场化的新股发行承销机制等改革措施,大幅改善了市场预期,境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明显提升。

证监会强调,排队现象也反映出,实施注册制后市场有一逐步适应的过程,有关方包括发行人、中介机构等对注册制的内涵与外延理解不全面、对注册制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关系把握不到位、对注册制与交易所正常审核存在模糊认识,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编辑:陈秋达)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