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华为“一辆车”引爆汽车板块,哪些细分领域将受益?

作者: 中金研究 2021-04-21 08:57:24
电动和智能的仍然是投资的成为主赛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金点睛”。

策略

王汉锋

市场从2月中旬开始的中期调整现在在逐步接近尾声,虽然还未见底,但是局部主题开始浮现,市场情绪开始转好,中期前景下不需过度悲观。我们周一在报告中提示“情绪指标已经接近目标区域”,并推荐电动车及自动驾驶方向、科技硬件等。自动驾驶及电动车相关的主题,涉及面广、可能持续的周期长、有相对比较明确的代表性个股标的、并符合产业发展中长期的方向,在市场普遍回调后,具备成为阶段性持续热点的条件。

汽车

邓学

华为“一辆车”引爆汽车板块,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周期属于复苏通道当中,不需太过悲观;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方兴未艾;下半年碳中和方面政策的选择有可能进一步触发行业变动;标的的选择方向值得关注。

在汽车周期运行方面,我们认为汽车的复苏周期还未结束。从2019 年见底后,行业仍在缓慢进入加库存的周期。近期,市场对汽车板块的担忧,一方面来自于行业景气度横向比较下并不突出,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对汽车缺“芯”的担心,这些可能会制约汽车行业上半年的表现。经过一轮的调整,市场基本将其纳入预期,芯片短缺供给受限利于降低库存,同时台积电称6月后供应将平稳,为汽车下半年加库存留足空间,可能会带来较强的景气回归机遇。

智能电动汽车是一轮十年周期的产能更新。运行至今,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企业正在加速这一产业,推动传统汽车公司积极拥抱智能汽车。包括华为、小米在内的科技公司已经全面介入,后续更多的手机头部公司加入汽车产业链已是不可逆的趋势。

智能汽车硬件先行的时代已经开启。重要电动化平台已经搭建,智能化正在开始发生较大的革命。传感、决策、执行的硬性系统平台已经慢慢形成。上周六,华为智能汽车发布五大产品,对车企合作进行重大宣传,包括深度协作,使用Huawei inside华为智能汽车方案等,未来还将用华为商城和手机渠道卖车。

今年的碳中和技术路线的选定,也会影响电动和智能。汽车尾气排放不仅涉及污染,还涉及碳排放。我们对未来技术路线的预判是,乘用车锁定电动化,商用车锁定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能源清洁化将提上日程。上述因素叠加下,电动和智能的仍然是投资的成为主赛道。

科技硬件

彭虎、陈昊

我们认为汽车行业已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加速发展。电动化方向上,世界主要国家提出碳中和时间表,意味着电动汽车发展在提速。未来的发展可能将以解决当前痛点为主,逆变器中SiC取代Si便是一次巨大的变革。SiC优异的材料性能可以帮助提升续航里程约6-10%,同时,其耐高压的特性可以帮助提升整车功率并实现快速充电,此外,SiC可以在高温下稳定工作因而可以减少散热处理,叠加SiC本身尺寸相较Si IGBT要更小,可以帮助减轻整车的质量。

在智能化方向,我们更多的聚焦在传感器和全新汽车架构,包括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等。对于摄像头,我们认为未来单车摄像头的量将有望大幅增加,参考Tesla Model3和最新发布的华为北汽极狐,未来单车摄像头的量将有望达到8-10颗甚至更多。全新的域集中控制汽车架构将有助于汽车摄像头成本的降低助力迅速普及,我们看好车载摄像头领域中的CIS这个赛道。对于激光雷达而言,考虑到Tesla拥有更多的数据量和更多收集数据的终端,因而在智能感知上其他车厂同Tesla的差距较大,为了缩小这种差距,选择激光雷达成为了其他整车厂的必然选择,未来也将逐步成为智能汽车的标准配置。毫米波雷达可以提升探测距离加强准确性,还可以帮助解决极端天气下的盲点问题,是整车探测的重要补充。

网络化方向上。我们认为支持OTA模式已经成为各个车厂的必然选择。通过OTA升级,不但可以持续优化汽车性能提升用户体验,还可以助力汽车智能驾驶能力的提升,在智能汽车时代,需要不断的累计数据优化智能驾驶体验。同时车联网可以增加用户粘性,推出更多的增值服务。车联网此由下到上的逻辑形成,将有望加速整个产业的发展并推动新产业的形成。

软件

钱凯、于钟海

我们始终关心自动驾驶赛道,什么是皇冠上的明珠?什么是具备掘金卖铲逻辑的赛道,能够高确定性的受益于自动驾驶的大潮。经过思考,我们发现比起算法等赛道,芯片和算力是更具备确定性的核心赛道。而从软件的角度,服务于这些芯片和算力在自动驾驶领域落地的厂商,具有非常好的投资价值。

智能网联汽车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实现网联化、智能化,具备环境感知、智能决策、联网交互、自动控制能力。智能网联汽车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主要延伸出了智能驾驶域与智能驾舱域两方面的能力,前者负责控制车辆行驶,实现智能驾驶;后者重点在于人机交互和信息服务,提升驾驶员及乘客体验。智能网联汽车概念宽泛,相关产业链复杂,目前智能驾舱域相对落地较快,而智能驾驶域由于涉及到车辆行驶安全,因此各方面态度均较为谨慎,正在逐步推进落地。特别的,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行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是融合AI和通信技术的战略制高点。近年来汽车智能网联化快速推进,根据工信部数据,2018年中国智能网联新车型渗透率达到31.1%,预计在2020年将达51.6%。智能驾舱域目前已开始大规模落地,在部分高端汽车品牌中,智能网联汽车的渗透率目前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的数据,2020年1-10月奔驰E级新车智能驾舱搭载率已超过90%,凯迪拉克CT6新车搭载率则高达99.96%,基本成为了“标配”。

操作系统是承载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底座。操作系统的基本职能是提供智能应用运行平台、硬件虚拟化平台和开发者的开发环境和工具。在智能网联汽车中引入操作系统,能有效降低汽车应用开发难度和复杂度,提升硬件资源使用效率,对各种任务进行协同管理,并控制各项任务优先级别。我们认为操作系统是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的基础,是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核心。

互联网

白洋

当前阶段自动驾驶(量产车自动驾驶和高级别自动驾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关于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和商业化路线的选择仍然存在市场争议,例如是L3、L4路线之争、纯视觉和激光雷达路线之争。

我们认为自动驾驶技术并非新兴事物,作为自动驾驶领跑者,谷歌(08年)和百度(13年)各自都已经持续投入技术研发很多年。

其次,我们看到市场在L3和L4路线选择上存在争议,Waymo、Cruise选择L4级别自动驾驶研发,特斯拉和华为则选择了量产车自动驾驶的渐进式路线。短期来看,两种路线难分优劣,各自都有合理性和明显的缺陷。

再者,市场对纯视觉路线和激光雷达路线的选择也存在争议。基本上也分为两个阵营,特斯拉坚定选择了纯视觉方案,而新势力、华为都选配了激光雷达方案。我们认为中长期看,低成本激光雷达方案是主流趋势。但是激光雷达虽然好用,可是短期(2-3年内)方案成本仍然较高,限制了能够落地的车型的价位区间。

机械

孔令鑫

国内外车企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投入,有利于为下游客户提供多样解决方案,并且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中长期来看,安全便利的解决方案,将提升出行效率。1-3月累计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280%。,动力锂电池的装机容量同比提高308%。动力锂电池招投标进度超预期。从订单和排产的角度,均可以看到行业的超景气。大部分企业供不应求,上市公司选择产能扩张。

动力锂电池设备企业选择上,我们看好技术壁垒高,研发能力强,客户资源稳定的企业。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趋势将带动汽车用镁铝合金的渗透率提高。在汽车白车身制造领域,铆接工艺成为新方案,由于新能源汽车工艺区别于普通汽车,我们建议基于新工艺转变关注相关股票。

有色金属

齐丁

有色金属在汽车产业链上的投资机会主要来自两个方向:

汽车轻量化。新能源车对于汽车轻量化的需求,为铝汽车板打开了局面。前期由于铝、钢价格差,高价铝汽车板主要集中于燃油车豪华车型。现在,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为铝汽车板打开了局面。在全球铝汽车板增加的背景下,国内铝汽车板市场空间巨大。目前市场面临的主要矛盾不在需求端,而在于是国内没有优质供给,因此国内汽车板是供给决定需求的。

锂电池。锂电池相关上游品种有望在汽车产业链影响下涨价,尽管当前龙头标的已经出现一定的估值回落,但是产业趋势依旧向好。从去年7月份开始,锂行业供需平衡从过剩转为紧平衡,上游偏过剩,冶炼中游为王。现在,产业链正处于从冶炼中游为王转向锂矿上游为王的时期,有的冶炼厂家由于缺矿而开工率不足。最近一个月,工业级、电池级碳酸锂涨幅非常有限,锂矿价格大涨30%。我们预计未来半年锂价上涨仍是主要来源于在锂矿的上涨。

电新

曾韬

我们延续“春季攻势”的思路,从投资逻辑上看,2021~2023年可能是第一阶段,而2023~2025可能是第二阶段,第一、第二阶段都是按照“碳中和”主线实现跨越的。对于龙头公司来说,2025~2030年成长空间将全面被打开,市场对于利润的复合增速预期也将在2023年左右大幅上升,因此2021年要把握这一边际变化。

把握行业边际变化较大的部分,主要是正极材料制造工艺的提升及行业整体需求变化带来的产能方向上的大规模布局,铁锂、三元(特别是高镍三元)进入了较好的时间点。由于2021~2025年间,不同里程的车型将逐步实现购买的平价,500~600公里续航可能会成为明显的分水岭,这一分水岭以下的车型可能会大多采用性价比较高的铁锂,而长续航的车型可能会主要采取三元,因为其能量密度、制作工艺来看,三元电池的可塑性及产能密度优势会更明显。500~600公里车型的购置平价大约在2022~2023年左右,由成本下降和规模优势带来。因此我们看好边际变化较大的铁锂和三元。企业洗牌后,龙头企业将享受到行业需求爆发增长的红利。2024~2025年开始,储能需求可能会进行到向上的拐点,主要运用到磷酸铁锂的材料,因此铁锂在未来五年可能都是较好的。另一方面,高镍方向主导的技术路线正在发展,渗透率有望在2022~2023年出现提升。原来比较偏头部的厂商可能会受益于高镍的渗透率向上的趋势,份额和全球化配套能力可能会上行,或存在跑赢行业的alpha。

(智通财经编辑:张金亮)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