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记录 | 新希望(000876.SZ):年底育肥产能达900万存栏,但经营将不再“规模至上”

尽管经营结果不理想,但新希望体系尤其养猪体系的基本面、增长的基本动能是具备的。

智通财经APP讯,新希望(000876.SZ)在5月7日召开的分析师会议上表示,之前由于在经营上过多追求短期出栏目标,一线人才培养和管理没有落实到位等因素,导致一季度猪业经营不理想,去年同期 6.7 亿盈利,今年亏损超过6 亿,下降大概 13亿多的利润。未来公司在经营上的核心追求将从“规模”转向“有价值的出栏”。

公司表示,尽管猪业经营结果不理想,但新希望体系尤其养猪体系的基本面、增长的基本动能是具备的:生猪种群体系、后备建群体系足以支撑即将形成的产能规模;截止现在已经竣工 150 万头母猪存栏规模的产能,未来能持续释放有价值的出栏体系;公司资金储备足够保障公司的持续发展,目前储备授信近 1000 亿元,平均融资成本4%左右。

目前,公司育肥产能已经投产的自建 416 万存栏,租赁 156 万存栏,预计年底新增 340-350 万,年底大概 900 万存栏规模;母猪方面,目前能繁存栏 110 万多,到年底产能规模突破 200 万头,足够支撑经营的量,可以完全停止外购仔猪,降低成本。

全年资本开支原则上控制在 200 亿以内,一季度 70 亿,剩下 130 亿会在后面几个季度逐步开支。此外,根据公司1月份回购方案和已经实施的回购情况,目前公司还将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回购,回购金额不超过 1.7 亿元。

具体会议实录如下:

一、副总裁、财务总监陈兴垚结合年报及一季报财务数据情况对公司经营状况做回顾

2020 年整个销售增长 33.85%,到了 1098 亿;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49.44亿,2019 年 50.42 亿,下降了 1.94%,比我们上次业绩快报沟通少了 3.38 个亿,主要是我们当时预计民生银行利润下降 20%,实际上下降接近 40%带来的;公司总资产突破 1094 亿,比 19 年增加 7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 398.46 亿,比 2019年增长 52%。

从业务量来看,饲料去年完成 2392 万吨,比 2019 年的 1872 万吨增长了 28%,其中外销 1768 万吨,比 2019 年的 1484 万吨增加了 19%,内销 624 万吨,比 2019年的 388 万吨增长 41%,饲料整体不错;禽屠宰去年 7.37 亿只,2019 年 7.26 亿只,基本保持平衡;2020 年猪出栏猪 229 万头,比 2019 年增长 134%;食品 48 万吨,2019 年 41 万吨,基本持平。

从利润角度来看,饲料去年利润增长 22%左右;禽产业去年比前年下滑较多,前年 10.7 个亿,去年 8,449 万,下降 92%;猪产业去年接近 30 亿,比 19 年增长102%;食品 8100 万,比 19 年增长 42%。2020 年总体影响比较大的是禽产业,民生银行 10.1 个亿,比 19 年 16.8 亿下降 39.86%,整体 2020 年归母净利润 49.4亿比 2019 年 50.4 亿有一定下降。

2021 年一季度整个利润情况不理想。一季度整体利润 1.36 亿,去年一季度16.2 亿,下降 91.6%。核心是猪产业亏损,猪产业去年一季度 6.7 亿盈利,今年-6 亿多一些,下降大概 13 个亿的利润;其他板块不错:饲料板块同比销量增长28%,今年一季度 626 万吨,猪料增长 112%,水产料增长 53%,从利润来讲,饲料利润总额增长接近 14%;禽产业 Q1 润 1.1 亿,去年 1.8 亿,但去年四季度亏损1.3 亿,环比大幅度增长,另外去年整个禽产业 8,449 万,整体来看经营不错;食品 Q1 利润增长 65%,从 3186 到 5252 万。核心问题在猪产业一季度亏损超过 6 亿,民生银行利润下降 11%;从食品来讲,尽管体量比较小,目前火锅赛道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小酥肉今年 Q1 销售 2.25 亿,同比增长 400%,板块在整体培育过程中。

二、执行董事长、总裁张明贵介绍公司战略近期战略导向

(一)整体战略推动:去年年底发布了三年战略规划,从第一季度来看,饲料、禽、食品、海外都按照整体战略规划和具体节奏在有序推进,非常符合之前对行业的判断和发展趋势,相关板块超过了预期,整体比较良性,因此会坚定推动战略落地。

(二)猪产业:从经营结果来看不理想

1、对新希望猪产业的发展做系统盘点和检讨,从四个方面报告:

(1)发展:前期整体在猪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对发展中的困难认知不充分、准备不到位,导致发展规模、模式、节奏、团队能力、管理体系、运转机制没有很好匹配,很多问题暴露充分,在疫情催化和行情变化下应对能力不足;

(2)经营导向:之前过多追求短期出栏目标。养殖行业自身规律和特性导致我们经营的灵活性和价值走向受到了巨大影响,对相关决策带来了难度,加大了经营风险;

(3)生产管理:快速壮大的一线队伍的管理体系、人才培养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从一万人到现在的五万人,快速成长的培训体系和培训方法没有成熟模式可借鉴,生产管理把控力相对偏弱;

(4)整体组织管理:整体组织架构设置、管理支撑、过程运营、精力投入都有问题,之前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产能扩张上,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这种导向就暴露出了在生产和经营上的明显影响。

2、针对以上问题做的相关改进安排:

(1)发展:从过去通过产能驱动规模、聚焦快速发展转向聚焦日常生产经营,为此我们从组织架构方面做了非常彻底的调整,让生产能手回归生产,把发展职能全面从这些体系里剥离出来;

(2)经营导向: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有效经营和持续经营,确保稳定、稳健、可持续增长,尤其在种猪、仔猪上不做过山车发展,有价值的出栏是我们经营的核心追求;

(3)围绕全面提升一线生产员工能力,强化从高层到一线的工作作风,资源全面向一线聚焦;

(4)过去面对庞大的猪群、管理团队和区域覆盖,对事前把控做得不够好,今后核心解决强化、管理和运营,要做到一贯到底、到厂、到线。

3、尽管经营结果不理想,但新希望体系尤其养猪体系的基本面、增长的基本动能是具备的,未来仍然会积极健康、可持续发展:

(1)生猪种群体系、后备建群体系足以支撑即将形成的产能规模;

(2)截止现在已经竣工 150 万头母猪存栏规模的产能,年底整体会超过 200万头,未来能持续释放有价值的出栏体系;

(3)公司资金储备足够保障公司的持续发展,目前储备授信近 1000 亿元,平均融资成本 4%左右。

(4)从高层到中基层干部团队稳定、认知高度一致,有信心协同解决问题。管理层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最近做了终止,主要因为发展节奏、发展速度和内部管理不匹配,我们调整了发展节奏和经营导向,和之前制定的股权激励方案不匹配了,因此我们希望终止这个计划,得到了董事会和大股东的支持和认可。但是管理层对公司成长发展依然很有信心,因此我们 16 位高管自愿从二级市场增持大概 2.5 亿元的股票,我个人大概投资 7000 多万元。

三、总裁助理兼生产中台负责人朱利强介绍公司猪产业疫情防控、生产经营

(一)疫情防控:第一季度,疫情在北方区域(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比较严重,冬季常见疾病对生产也有一定影响,目前生产比较稳定,只是在零星几个省有发病情况,整个发病的场线控制在不到 5%;雨季南方比较难控,但是公司加速在南方布局新的生产动作,19 年和 20 年在南方疫情控制都比较理想,对生产动作做了检查和规范,主要检查动作包括:

1、物资规范管理。

2、加快透明猪场建设。新希望猪场布局全国 20 多个省,增加了智能化摄像头,目前已经完成了 30 多个项目的审批,在建设当中。

3、全员深入一线。各级领导干部到一线考察,同时对员工进行线下培训,2020年疫情使人员流动受到影响,内部培训更多在线上做,今年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到

现场对员工做培训。

4、原来对非洲猪瘟弱毒疫情认知不够深入,在之前防控基础上,对防控动作进行了简化,方便各级管理干部能快速到一线检查工作,有利于快速执行。

5、成立了纵队、战区和分子公司公司组成的防疫应急小组,对很多动作进行纠偏,便于新员工遇到非洲猪瘟或者其他突发情况的应对。

(二)生产经营:对整个公司的生产安排计划方面,去年底、今年初北方区域受到一些影响,但是都得到了快速妥善处置,92%都恢复了正常配置,弱毒影响有限。去年有大量母猪厂投产,引进了一些低效母猪,经历两个季度之后确实存在一些不能受孕的,公司综合评估猪群价值后,一季度做了一定的淘汰。截止到四月底,能繁母猪里接近一半是自留的,另一半是外购的,之后会全部实现自产母猪替换。目前三元母猪占比大概在 10%左右,今年会全部更新掉。随着产能释放,母猪自有率会提高,每月断奶猪苗现在 120 万,很快超过 150 万,每月配种窝数 4月 28 万多,5 月份以后会持续在 30 万以上,会持续提高,外购猪苗育肥比例快速下降,甚至在局部区域完全实现自培。

四、董事会秘书、首席战略投资官兰佳介绍近期资本运作、股权激励和回购等情况

(一)资本运作:4 月 23 日,公司可转债通过证监会审核,有效期 12 个月,公司目前资金足够保障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后续根据市场情况选择考虑可转债发行时机,暂时还未确定具体发行日期。

(二)股权激励调整安排:这么做一是一季度公司外部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对今年形成了一定影响,同时对过去一年养猪产业在高速发展中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虽然过去一年快速发展为今天带来了一些好的基础,但在经营导向上更应该注重长期有效、稳健发展,对于外购种猪、仔猪经营决策未来将根据公司长期价值进行相应决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于未来发展模式进行调整。在这个背景下,公司决定终止股权激励计划,之前公司回购的 8 亿股份未来仍将用于对核心团队的股权激励,公司会选择合适的时机制定更加符合公司发展情况和有激励效果的股权激励计划激励核心团队。

今天公告了 16 名公司高管和核心骨干通过契约型基金在二级市场增持至少2.5 亿元公司股份:一是二级市场以市价增持体现我们风险共担意愿;二是增持金额不低于 2.5 亿元;三是增持的股票至少有 50%以上自愿保持稳定,两年内不减持,对公司长期价值高度认可;四是基金备案等需要一定时间,预计五月底可完成。体现了对公司长期价值的信心,也表达了对改善公司经营管理的决心和信心。

(三)股份回购: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公司已经陆续回购了 10.3 亿元,其中 8 亿元未来将用于股权激励回购股份、2.3 亿元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根据公司1月份回购方案和已经实施的回购情况,目前公司还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回购,回购金额不超过 1.7 亿元。

五、问答环节

问:关于出栏量,公司对今年、未来三五年规模增长情况的大概指引?存栏量、配种等是不是能支持增长?一季度养殖成本在什么水平,刨掉母猪淘汰损失6亿因素的成本,之后的成本改善指引?

答:第一:我们在发展节奏和经营思路上做了很大的转变和调整,暂时没法公布具体出栏数量。目前种群规模、产能规模是客观的,但出栏量变数较大,因为涉及到外销仔猪的灵活决策,总体上我们更加追求有质量、利润最大化的出栏。

第二:投苗一季度大概 280 万左右,4 月份 102 万。配种 4 月份 28 万多,5月份之后会在 30 多万以上,有比较好的提升。断奶仔猪 3 月份和 4 月份大概 120万只左右,之后会持续提升,很快会超过 150 万头,年底母猪产能规模应该会突破 200 万头,足够支撑经营的量。

成本问题:原来我们大量外购仔猪、种猪,导致肥猪成本较高。管理层经过讨论后明确提出:第一,原则上父母代种猪不外采,目前后备情况能支撑产能规模且有一定富裕空间,形成这个体系之后成本会大幅度下降;第二,停止外购仔猪,之前计划大概有 300 多万头肥猪是通过外购仔猪来形成规模,现在外购仔猪不管成本压力还是防控压力都很大,所以现在完全停止。一季度自繁仔猪育肥完全成本接近 20 块(未分摊开办费用),未来成本趋势描述暂时不能给很精准的说法,从一季度来说成本是比较高的,之后成本会大幅下降,外购仔猪育肥成本远超过 30,我们今后要通过相对低成本养殖能力的建立逐步扩大规模。

问:能繁母猪存栏具体情况;育肥产能今年上半年能否完成多少规模;今年资本开支大概多少,分季度拆分情况?

答:能繁存栏 110 万多;育肥产能已经投产的自建 416 万存栏,租赁 156 万存栏,预计年底新增 340-350 万,年底大概 900 万存栏规模;资本开支全年原则上控制在 200 亿以内,一季度 70 亿,剩下 130 亿会在后面几个季度逐步开支。

问:一季度自繁仔猪育肥完全成本 20 元/公斤,拆分一下构成?

答:种猪死亡等也分摊进去了;苗种 4 元多,普通死淘 1 元多,种猪死亡分摊2.7元,饲料成本接近 8 元,其他的 3-4 元是药费等各种费用。

问:一季度销售单价超过 20,一月份、二月份都在 28 以上,怎么会亏损?

答:自有育肥出栏不到 100 万,外购育肥大概 110 万,外购育肥亏损,自有育肥盈利。另外亏损的 6 亿里有 5.2 亿是筹建公司的相关费用和亏损。

问:对猪价和鸡价的看法?

答:关于猪价,从供给来看,从去年 12 月份开始到今年一季度,各个大企业都受到了比较大的疫情影响,包括三月份、四月份集中抛售、集中小体重猪出栏,影响比较大,最近猪价跌破 20 元/公斤,幅度比较大,从周期来看,预计在二季度下半段猪价会有反弹,对应疫情损失和种猪在一季度淘汰带来的后续产能下降;从需求端来看,有一定的需求下降,按照 17、18 年来看,整体消费有所下降。所以供给在未来短缺,需求有一定下降,但整体猪价会有一定反弹。

对于鸡价,今年由于猪价下行,同时祖代、父母代禽的存栏量仍然处于历史高位,所以对全年禽产业行情不是太乐观。

问:公司去年大量外购,公司 4 月份出栏应该差不多了?之后外购仔猪出栏的占比?

答:从三月份开始外购仔猪就在控制,到 4、5 月份、7 月份之后外购仔猪存栏基本占比就很小了,现在外购仔猪存栏还有近 100 万头。

[免责申明]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来源于企业发布的投资者活动记录表,文字略有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原始纪录以及更多信息请参考企业相关公告。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