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消息,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5月22日至23日召开,会议主题为“新格局 新发展 新金融”。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陆磊出席并发表演讲。
陆磊表示,从各国货币政策面对的主要矛盾看,全球流动性仍然保持充裕,但通胀预期正在明显抬升。我们注意到2021年4月28日的美联储的议息会议,联储重申未到讨论缩减QE的时机,继续释放鸽派信号,世界主要国家央行也保持鸽派态度,但是4月份CPI同比4.2%,高于预期的3.6%,美债市场5年通胀预期提升至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前后三年左右时间全球宏观经济学界和政策领域热议的一个问题是非常规政策的货币影响及其挑战,从当前看流动性宽松维持多久极其对货币、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可能是持久而深远的这是第一个问题,疫情冲击下的政策选择。
以下为演讲全文:
陆磊: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大家好!这次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的主题是“新格局、新发展、新金融”,我受吴晓灵理事长委托,正式发布2021中国金融政策报告。
政策报告的主题是《在变局中开新局——迈向新发展阶段的中国金融政策》,借此机会我想谈谈这个主题的内涵。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发布了2020年中国金融政策报告,当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还在全球持续蔓延发酵,对疫情冲击的评估有不同的假设和情景,有许多因素还不一定很明朗。今年有了过去一年对全球新冠疫情的观察期和思考期,我们对新冠疫情的认识变得更加清晰,可以肯定的是虽然全球各经济体都采取了积极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政策,但总体来看这次疫情冲击的影响还远未结束,疫情短期冲击正在慢慢消化,但其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层次影响还将会持续更长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指示、批示。总书记反复强调,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正在推动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这也是金融业正处于的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外部环境,需要突出强调的是一个“变”字。报告的一条逻辑主线就是以写实的方式系统地总结在疫情冲击下2020年我国的金融政策是如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这是重要的年度视角。
我们在报告中还有更长期的视角,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三新内涵。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总书记明确提出的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加注重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是金融部门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在“十四五”时期做好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报告处在两个五年规划的历史交汇点上,既是对过去五年的总结,又是对未来五年的展望,时间跨度超越了疫情防控这一范畴,这也是报告更加根本性的一条逻辑主线,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金融与实体良性互动的新发展格局。
因此,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一个“新”字。把变与新两条逻辑主线合在一起,体现了我们对报告的总体思考和定位。中国的金融政策要坚持统筹系统观念,做到变和新、危和机的有机统一,善于在变局中开新局,危机中育新机。
下面我代表年度报告起草组从两个方面和大家交流几点看法。
一,承前启后
从2020年—2021年的变局和政策响应。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全球经贸争端的双重压力,我国金融业在变局中开新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时期金融改革各项任务,为开启“十四五”新征程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及时有效助力应对疫情冲击是2020年金融政策的亮点。面对新冠疫情暴发和全球蔓延,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
一是多挫并举,直接支持疫情防控融资需要。疫情发生以来,金融管理部门迅速响应,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抗疫情融资,为疫情期间重点物资的供应以及人民生活保障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重要动力。
二是聚焦实体经济“稳增长”强化逆周期金融宏观调控。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严重冲击,一季度GDP同比下降了6.8%,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及时加大货币金融政策的逆周期调控力度,稳中求进,精准施策,优化结构,让利实体,推动了经济的平稳运行恢复,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三是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2020年资本市场统筹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要求,注重发挥市场内生机制作用,统筹推进投资端和融资端改革,通过深化改革稳市场预期,保持了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势头。
四是稳妥有序化解金融风险,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通过补充资本金帮助中小银行对冲疫情影响,优先支持具备可持续市场化经营能力的中小银行补充了资本金。资本市场经受住了疫情冲击和外部风险事件的影响,实现了正常开市和常态化运行。
2020年的疫情全球大流行是当前金融运行和政策仍将面临的主要不确定因素,经过一年多时间,疫情统计对全球和我国的经济冲击正在得到修复,但各国的步调和政策并不同步,大体来看我们观察到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一方面,从增长的总量特征看,我国经济呈现出复苏早且走势稳的特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是全球实现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01.6万亿元人民币(6.4340, -0.0008, -0.01%),同比增长2.3%。与此同时以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的经济增长效率稳步提升。2021年的一季度,我国GDP为24.9万亿元,同比增长18.4%,消费需求持续恢复,投资需求稳定增长,进出口需求持续改善。
二是从结构性特征看,世界经济在震荡中恢复,但仍然存在分化趋势。截至北京时间5月15日,全球疫苗接种总量为14.5亿剂。其中中国和美国的接种总量最多,分别已接种3.93亿次和2.71亿计次。一季度美国GDP环比年化增长6.4%,德国GDP下降1.7%,法国GDP同比增长1.5%,英国衰退1.5%。2021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较1月份普遍上调了世界经济增长预测。
三是从各国货币政策面对的主要矛盾看,全球流动性仍然保持充裕,但通胀预期正在明显抬升。我们注意到2021年4月28日的美联储的议息会议,联储重申未到讨论缩减QE的时机,继续释放鸽派信号,世界主要国家央行也保持鸽派态度,但是4月份CPI同比4.2%,高于预期的3.6%,美债市场5年通胀预期提升至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前后三年左右时间全球宏观经济学界和政策领域热议的一个问题是非常规政策的货币影响及其挑战,从当前看流动性宽松维持多久极其对货币、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可能是持久而深远的这是第一个问题,疫情冲击下的政策选择。
二,在变局中守正出新。
从十三五金融成就到“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三五时期的金融改革成就斐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自身的韧性、安全性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我国金融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计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处理好长期矛盾和短期挑战,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设计的各项金融改革任务,金融业综合实力稳步增向,金融风险趋向收敛,成功应对疫情冲击,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2016—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年均6.7%的增速。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达到了1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0%左右。另一方面,金融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建设不断推进。
一是货币政策加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不断完善,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框架逐步成型,积极培育以DR为主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构建利率走廊,引导货币政策利率运行,启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
二是银行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上新台阶,银行业总资产规模由2.15年末的199.34万亿元增至2020年末的319.74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9.9%。
三是资本市场改革助推市场稳健发展,市场容量不断扩大。2020年末股票市场总市值约80万亿元,债券托管余额约114万亿元,均居全球第二位。对外开放力度持续加大,互联互通机制不断完善,全球投资者参与度显著提高。2020年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总计8.98万亿元,比2015年末增加了5.35万亿元,增幅超过150%。
展望十四五,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金融工作的主题、主线。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今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指出,要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前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为全面提高宏观经济金融治理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具体到未来五年的金融政策上,我们首先需要科学准确全面理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和路线图。根据中央部署,结合中长期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先局是“十四五”金融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我们可以预期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应对各种内外部风险挑战,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义。
1.着力提升我国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持宏观金融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持续优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
2.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能力,加大对构建国民经济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深化金融区域改革,推动金融开放创新。
3.加快建立与金融强国地位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一定要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有序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发展。
4.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构建及时高效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完善金融机构的微观治理和监管体系,维护公平、高效、透明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建设。
5.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和监管能力,积极稳妥发展金融科技,打造审慎包容的监管环境。
上述五个方面从资源配置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市场监管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等多个侧面构成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标和路线图。
在具体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还需要把握两个着力点和优先性。当前服务我国总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题需要,为补齐经济发展方式的短板,发展绿色金融和建设有利于推动实体经济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是迫切需要长抓不懈的重要着力点。
第一个着力点是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2020年9月22日,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承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以来金融部门通过金融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碳价格发现,逐步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政策激励体系、产品和市场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性建设。根据国家发改委监测中心等三个部门的预计,中国碳领域投资规模估算约70到140万亿元,发展前景广阔,任重道远。
第二个着力点是要着力完善支持创新的金融体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通过畅通科技型企业国内上市融资渠道,增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提升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功能,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创业创新投资引导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市场投资作用。
2020年以来的金融政策实践再次证明,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运行的本质规律在于科学的金融政策与高效的金融资源配置是应对内外部经济金融变局,开创新发展新格局,并最终实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选编自万得资讯;智通财经编辑: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