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站台”利率上行,美联储“紧缩周期”会早于预期吗?

作者: 万得资讯 2021-06-07 10:56:38
美国通胀数据超出预期,而前美联储主席、现任财政部长耶伦则公开表示“利率上升有利于美国”,市场担心美联储的紧缩政策会比预期更快到来。

美国通胀数据超出预期,而前美联储主席、现任财政部长耶伦则公开表示“利率上升有利于美国”,市场担心美联储的紧缩政策会比预期更快到来。

耶伦:利率上升对美国和美联储有利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Janet Yellen)说,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的4万亿美元支出计划对美国有利,即使它会加剧通胀并导致利率上升。

耶伦周日从G7财长会议归来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我们最终的利率环境略有上升,从社会和美联储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都是一个利好。”

近几个月来,围绕通胀的争论愈演愈烈,耶伦等人认为,目前的价格上涨是由疫情造成的短暂异常现象(如供应链瓶颈和经济重开后支出激增)推动的,而批评者则认为,数万亿美元的政府援助可能会导致成本持续飙升。

她说,拜登的一揽子计划每年将增加约4000亿美元的支出,并认为这不足以导致通胀过度。任何由救助计划导致的价格“飙升”都将在明年消退,“过去十年,我们一直在对抗通胀和过低的利率。我们希望能回到正常的利率环境。”

美联储悄悄抛售资产

美联储上周出乎市场意料地宣布,它将开始逐步抛售在疫情期间积累的公司债券,朝着减少去年以来对金融市场的支持迈出了一小步。

美联储持有的公司债券和相关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总资产约为140亿美元,约占美国10.6万亿美元公司债券市场的0.1%。

但美联储退出公司债的举动确实表明,其此前全力应对危机的做法发生了转变。WilmingtonTrust结构融资部门主管Patrick Tadie称:“我认为这是一个好迹象。这显示美联储认为在一段时间内实施的一些支持措施可能不那么必要,民间投资者应能补上缺口。"

不过,与创纪录的近8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相比,美联储的企业资产只是九牛一毛。自2020年3月以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几乎翻了一番,主要是通过每月1,200亿美元的大规模购买美债和机构抵押贷款债券的计划。

这是美联储谈到的主要流动性计划,即在危机中重新启动资产购买,或在经济复苏时考虑“缩减”规模。虽然这一关键的债券购买计划尚未被提上议程,但随着美国国内疫苗接种力度加大、其他地区进展加快,疫情威胁消退,美联储内部就何时讨论缩减购买规模展开了辩论。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New York Fed)主席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上周四发表讲话说,他认为美联储现在开始放慢资产购买速度还为时过早,但对未来进行谈判持开放态度。

重要的不是紧缩来临的时间,而是…

从5月非农就业数据,及美联储近期的措辞来看,尽管美联储在部分市场上出现一定规模抛售,但支持经济复苏的主要政策仍将保持。

而分析师称,对于市场来说,关注点与其说是紧缩政策来得或快或迟,不如说更担心的是美联储政策来得过于“突然”。

施瓦布金融研究中心(Schwab Center for Financial Research)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师凯西•琼斯(Kathy Jones)表示,2013年,市场不仅没有准备好迎接美联储考虑放缓购买,投资者也从未经历过资产购买的缩减。于是在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突然发出削减购债信号时,美债收益率快速飙升,给债市交易员留下深刻印象。

但如今,投资者不仅经历了缩减购债规模的过程,而且2018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的缩减也没有带来什么创伤。

此外,琼斯表示,当美联储发出准备缩减购债规模的信号时,不会让任何人感到意外。事实上,谷歌“缩减恐慌”(taper tantrum)的搜索量在上月飙升后已开始放缓。债券收益率也有所下降,尽管美联储官员已从坚称考虑放缓资产购买为时过早,转变为承认这类讨论可能会尽早提上议程。

未来一周可能进一步考验债券投资者的容忍度。定于周四发布的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经济日历上的亮点。上个月,4月份CPI指数0.8%的涨幅高于预期,同比涨幅为4.2%,这似乎在短时间内引发了市场对紧缩恐慌的担忧。

与此同时,国际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Finance)的经济学家表示,过去两个月10年期美债收益率横向波动可能是美联储平均通胀目标立场的产物,在该计划中,美联储誓言要让通胀率在2%的目标之上维持一段时间,以弥补过去的不足,并让劳动力市场完全恢复。

他们在6月3日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与2013年的恐慌相比,目前计入前端利率的紧缩预期微乎其微,尽管疫苗接种和经济复苏的快速进展使得这样的风险溢价合乎常理。”

他们写道:“我们认为,这是10年期美债收益率走高的真正障碍,需要强劲的数据——反弹的切实证据——才能打破这一僵局。”

本文选编自“万得资讯”,智通财经编辑:张金亮。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