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即将化身“炒股达人”学日本央行买股票?

瑞士央行和日本央行可谓“炒股达人”,但一般而言,大部分国家央行不能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而是像美联储、欧洲央行这样通过购买债券提振经济。不过,有两种趋势可能会让美联储直接购买股票。

瑞士央行和日本央行可谓“炒股达人”,但一般而言,大部分国家央行不能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而是像美联储、欧洲央行这样通过购买债券提振经济。显然,美联储这种方式也很管用,因为最近所有美国股票指数都曾创纪录新高。不过,有两种趋势可能会让美联储直接购买股票。

股票回购连续第二年下滑

首先,购买债券支持股票的主要方式是降低利率,允许企业廉价借贷,并用收益买回自己的股票。企业避免对回购股票支付股息,政府从牛市中获取资本利得税收入。从短视的凯恩斯主义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双赢。

利率持续低迷,企业大量借款回购,但现在,回购狂欢接近尾声:

去年第四季度,标普500成分股公司回购额同比下滑7.2%,尽管环比增长了20.6%。

去年第四季度,美国公司花了1353亿美元回购了他们的股票,而去年第三季度为1122亿美元,2015年第四季度为1459亿美元。整整一年,他们花了5364亿美元回购股票,而2014年和2015年分别为5533亿和5464亿美元,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连续两年下滑。

一大波将被迫出售股票的退休人员袭来

在美国退休储蓄账户结构中,可以找到一个长期但潜在的更大的股市问题。70岁时,个人退休账户持有人需要开始兑现,且这波退休人员数量将出现猛增。

据智通财经了解,在美国,年满70.5岁时,退休人员由法律强制出售其一生中累积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15年内完成。在过去65年里(在人口基础上),每一个新卖家对应三个新买家。未来25年(按人口基础),每一个新买家将对应三个新卖家。

在未来的低迷时期,公司将像往常低迷时期一样,停止回购股票,同时,退休人员将被迫出售他们持有的股票,这将给股价带来不可接受的下行压力,导致过度杠杆系统无法处理这种原因引发的不稳定性。

美联储真的会买股票吗?

由于上述两大趋势,美联储可能将加入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的队伍,开始购买股票。像量化宽松和其他最近几年实验的货币政策一样,购股可能也会被主流经济学家视为一件好事。

据智通财经了解,事实上,去年9月底,美联储主席耶伦也曾表示,如果可以,且若美国经济再度陷入危机,美联储将会考虑通过购买股票与公司债来提振美国经济。不过,耶伦当时表示仍未到紧迫的时候,且目前法律依然禁止美联储购买公司债。

路透社不止一次刊文称“欧洲央行的任何购买股票计划的总额都可能达到2000亿欧元”,这一次又一次地强化着这样一个观点,即央行购买股票只是时间问题。如此看来,耶伦的“未来某个时候”展望并不遥远。

央行购买股票真的是好事吗?

有人认为,央行购买股票是对最富有的社会成员的直接补贴,因为一个人的净资产越高,他们拥有的股票和债券越多。人们不得不怀疑,如果目标是刺激消费--以及在任何情况下,货币习惯的陈旧观念都会被抛弃--世界各国央行不会将每个银行储蓄账户都翻倍,也不会还清所有学生贷款或信用卡债务。当然,答案是,中央银行服务于少数人,主要是金融/政治阶层,而这些阶层正直接受益于不断上升的股价。因此,把美联储购股这项政策视为将财富从穷人转向富人的另一种方式。

另外,如果央行成为大型公司的最大股东,实际上是前者接管了后者。这是一个以借壳方式实现国有化的形式。

这可以持续下去吗?似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精英们终于找到了如何通过让中央银行买下所有的金融资产来将资本主义制度变成一个永动机的方法。这样他们就可以永远地为所有的东西设定价格,从而消除商业周期,迎来政府引导的增长和繁荣的黄金时代。

这是典型的“周期峰值”思维,越是普遍,越接近系统被打破的时间。1999年,许多人认为科技泡沫是永久性的,因为政府不愿放弃所有的资本利得税收入。2006年,人们还认为住房价格将永远上涨,因为政府将房屋所有权视为美国梦的核心思想,并将保持低利率和良性法规,直到差不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子。

股票和债券总是会上升,因为政府总是会购买的这种想法,今天已被广泛接受,就像上述对科技泡沫和房价的痴心妄想一样。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