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已开始“降温”?高盛给出供应链复苏时间表

作者: 万得资讯 2021-06-29 08:30:38
高盛乐观地认为,随着对家庭收入的财政支持减少和支出转向服务业,对耐用品的高需求在未来几个月应该会有所缓和,推动供需恢复正常。

由于投资者预期欧佩克+本周增产,国际油价创周一下挫,美油和布油分别跌逾1.7%。近期从铜到木材的一系列商品价格已有所降温,但供应链中断仍是一个严峻挑战,对全球经济和通胀都有较大影响。

对此,高盛的经济学家们研究了商品等领域供需失衡的根本原因,并讨论了正常化的时间表。该投行还讨论了由供需失衡造成的价格飙升应在何时、在何种程度上开始逆转,以及这对今年和明年更广泛的通胀前景意味着什么。

在供应方面,高盛从三个角度分析供应链瓶颈何时缓和:

首先,部分企业最初缩减规模是因为预计需求下降,而另一些公司则因为病毒而不得不停止生产。例如,汽车制造商在疫情开始时关闭工厂以提高安全性,导致汽车产量大幅下降。他们还减少了微芯片的订购,从而导致芯片制造商减少了产量。同样,资金紧张的汽车租赁公司在最初面临需求急剧下降时,售出了大约三分之一的汽车。

第二,生产受到供应链中断的阻碍,特别是导致全球半导体短缺的负面供应冲击。微芯片的短缺已经影响到许多消费品,包括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和汽车。芯片短缺导致汽车产量在过去四个月里第二次下降,使美国汽车产量自疫情开始以来的缺口达到250万辆。

第三,全球航运业经历了一系列问题——集装箱短缺、苏伊士运河阻塞、港口拥堵以及关键港口的疫情爆发——这些问题减缓了运输速度,并大幅增加了运输成本。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供需格局正常化的时间表是什么?高盛乐观地认为,随着对家庭收入的财政支持减少和支出转向服务业,对耐用品的高需求在未来几个月应该会有所缓和,推动供需恢复正常。

与此同时,在供应方面,高盛辩称,半导体短缺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改善。原因如下:

在短期内,芯片制造商将优先生产汽车芯片,部分牺牲了消费电子芯片。从中期来看,随着去年年底订购新机器以提高产量的现有半导体工厂将新产能投入运营,供应将增加。

新工具交付大约需要6-9个月,安装和测试需要一个月,新产能开始生产芯片需要两个月,这意味着全球供应将在年底前后增加。从长远来看,美国和海外在建的新工厂应在大约两年后投入运营,这将进一步提振全球供应,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高盛的行业分析师认为,其净效应是,最近的价格大幅上涨将在今年结束,但全球半导体市场在2023年之前将继续吃紧,价格趋势将继续强于疫情前的通缩常态。

大宗商品仍是华尔街的热门押注

尽管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回调,但木材、铜等商品仍居于高位,重新开放的滞后者石油和天然气也已大幅升至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大宗商品价格向投资者发出了相互矛盾的信号。一方面,价格上涨被视为对复苏的威胁,因为它们导致商品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投资者倾向于买入大宗商品以从经济增长中受益,并保护投资组合免受通胀影响。

Direxion的替代投资主管Ed Egilinsky表示,"我认为我们正处于这一趋势的早期阶段。"该公司管理着押注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交易所交易基金。“我不认为通胀会像美联储所说的那样是暂时的。”

旺盛的消费者需求、政府支出、美国万亿美元基建刺激计划,以及多年来产能投资不足,都是一些投资者看好大宗商品的原因。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的研究人员称,在通胀时期,大宗商品相对于其他资产类别往往表现良好,而其当前价格上相对于股票又显得便宜。由于科技公司的巨大影响力,主要股指在过去10年飙升至创纪录水平。

德意志银行研究策略师里德(Jim Reid)表示:“商品作为一种资产类别已经过时10多年了。”“仅仅是小幅轮动,就可能对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选编自“万得资讯”,智通财经编辑:庄礼佳。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