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时间结束,微软(MSFT.US)和谷歌(GOOG.US)又要开始“扯头花”

作者: 智通编选 2021-07-05 08:49:53
谷歌(GOOG.US)与微软(MSFT.US)在2015年达成为期六年的“停战协议”在今年4月中旬到期后,双方已决定不再续签。

同为市值达万亿美元的科技巨头,微软(MSFT.US)与谷歌(GOOG.US)之间或多或少有着一定的业务重合,所以也导致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这不,就在微软方面刚刚宣布Windows 11可支持运行Android应用后,谷歌就与其开始“扯头花”了。日前据媒体报道显示,谷歌与微软在2015年达成为期六年的“停战协议”在今年4月中旬到期后,双方已决定不再续签。

早在2015年10月,当萨提亚·纳德拉和桑达尔·皮查伊两位印度裔分别成为微软和谷歌的CEO,为这两家科技巨头翻开崭新的一页时,双方也正式握手言和,宣布达成结束持续了5年的智能手机和游戏主机专利纠纷协议,撤回了在美国和德国约20起诉讼,当时两家公司均在声明中表示,将共同寻找其他途径来解决与知识产权相关的问题。

事实上在谷歌和微软化干戈为玉帛前,双方的纠葛早在更加久远的PC互联网时代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在千禧年之时,当时微软还是一家标准的软件巨头,而谷歌则是初出茅庐的搜索引擎大厂,双方本应是井水不犯河水,但奈何互联网的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促使其需要进行无边界的扩张。

微软方面在2005年推出了自己的搜索引擎MSN搜索(MSN Search),直击谷歌的核心营收来源数字广告业务,而谷歌也不甘示弱地2006年推出了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也就是互联网版本的office套装,进攻微软的腹地传统软件领域。就此,两家的“梁子”也算是结下来。

当时间来到2010年,也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序幕逐步拉开时,谷歌领导下的开放手机联盟拿出了Android,而微软也针锋相对地与诺基亚联合。“希望通过与诺基亚的协议将其变成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手机平台——只要手机用户更加紧密地与Windows个人电脑平台和Office产品相联系,就可以保证微软大量的利润”,这句话也正是媒体资深科技编辑查尔斯·亚瑟在《数字战争:苹果谷歌微软的商业较量》一书中,对于微软移动战略的描述。

为了力推自家的Windows Phone系统,微软开始给谷歌的Android使绊子。在2010年,微软声称Android操作系统未经许可使用了其部分技术,并且起诉了彼时还是一家独立企业的摩托罗拉,同时也开始大量向HTC、三星等Android阵营的厂商征收专利费用,HTC每售出一台Android设备就需要支付微软5美元的专利费。

为此,谷歌方面曾公开表示,“微软、甲骨文和其他企业借助虚假专利,针对Android发起有组织的恶意攻击”。而关于Android是否使用了微软的专利,如今早已没有了争议,例如“闪存擦除”、“系统状态监视和通知系统”、“弹出式上下文菜单系统”、“长文件名支持”等等智能手机上的必备技术,几乎全是微软的专利。在外界看来,微软利用Android相关领域的专利来打击Android厂商,就与当年其利用Linux专利打击使用Linux技术的企业几乎一模一样。

由于孱弱的专利库无法保障Android在专利战争之中幸存,因此在争夺加拿大北电网络中输给了以微软和苹果为首的财团后,谷歌斥资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并借此获得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1.7万项专利。旋即在2013年,为了对抗微软要求针对Android产品收取专利费的行为,谷歌授意摩托罗方面拉起诉微软Xbox 360游戏手柄侵犯了其五项专利,要求每年收取40亿美元与Xbox相关的专利使用费。

自此,谷歌与微软也打响了在专利方面的全面战争。在互相起诉的同时,双方也不约而同地用了盘外招,例如在谷歌与甲骨文的Java版权官司中,微软就在一旁为“加油鼓劲”,并公开支持甲骨文,认为谷歌应该为侵犯Java的版权而承担责任,乃至于谷歌在2018年被欧盟罚款43.4亿欧元的反垄断案,其源头据称就与微软有关。而谷歌方面同样也毫不手软,曾向负责监管微软反垄断案执行情况的美国联邦地方法院递交了一份动议,建议其对微软执行反垄断和解协议的监管更加严格,并延长监管时间。

最终在2015年,微软和谷歌之间旷日持久的纷争最终以握手言和告终。毕竟,此时微软在移动端的努力伴随着Windows Phone的落幕而失败,开始发力云服务的微软已经没有了与谷歌对垒的紧迫需求,而站稳了脚跟的Android也需要将谷歌精力放在苹果这一真正的大敌身上。

时移世易,6年前双方和解是出于企业利益的考量,避免无谓的消耗,如今分道扬镳则被认为同样也是基于利益。进入2021年,双方就已经开始了一些小摩擦,比如在澳大利亚与谷歌就媒体内容付费法案展开交锋时,微软声援了澳大利亚政府,甚至于在谷歌威胁搜索服务推出澳大利亚后,微软则马上表示bing可以填补,同时也表示谷歌在利用自身地位压制同行和垄断。对此,谷歌高层抨击微软是“赤裸裸的公司投机主义”,试图打破“开放网络的运作方式”,甚至警告用户过度使用同一家供应商(微软)的软件,会使面临更多被黑客攻击的风险。

事实上,经常关注海外科技行业的朋友会发现,微软和谷歌近期的摩擦基本是在进入2021年之后,而在此前双方则是以合作为主,无论是微软的Edge使用使用Chromium内核,谷歌携手微软合作开发Fugu项目,以改善Android系统中渐进式网络应用程序(PWA)的体验等。

为什么仅仅一年时间后,谷歌与微软之间的关系就风云突变。其中的关键或许就在于去年年末,全球主要国家的反垄断部门不约而同开启了新一轮针对科技巨头的反垄断浪潮,苹果和谷歌首当其冲,而微软则因为世纪初的反垄断案在此后多年里大幅度改善自身的政府关系和公共形象,从攻势思维变为更加保守温和的竞争策略,因而在这十几年间其已基本上不再是反垄断案件的主角了。

在全球范围内的反垄断浪潮席卷之下,如果谷歌和微软续签和解协议,无疑会向外界释放出这样一个信号,那就是面对反垄断监管,科技巨头选择了“攘外必先安内”,用报团取暖、搁置争议来一致对外对抗监管。对于微软来说,当下正是美国立法者就微软是否应被纳入众议院针对大型科技公司所提出的反垄断法案进行辩论的时候,并且在相关条款中,微软也被巧妙地排除在外。

例如,最初草案中关于垄断产品的调查范围,确定为月活跃用户量在50万人以上,或市值在6000亿美元以上公司推出的月活跃用户在10万人以上的产品。但最终这一条款,却变成了月活跃量在5000万用户以上的产品,而微软Xbox Game Pass以1800万月活的“优势”幸免被纳入其中。

从微软的角度出发,得益于过去十余年来一直站在公共政策一边,当下其在反垄断浪潮中也就处于了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而另一方的谷歌则毫无疑问是风暴的中心,同时也是各国反垄断机构的重点关注对象。所以在当下,与这样的主角站在同一战壕自然殊为不智。

因此当有一方认为,继续维持当年的和解协议已经与当今潮流相悖时,这样一份“停战协议”自然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本文选编自“三易生活”,作者:三易菌;智通财经编辑:熊虓。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