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平米”的Manner容得下资本野心吗?

作者: 智通编选 2021-07-08 08:42:00
但在今日资本撤离,美团(03690)、字节跳动入场的当下,这家“排斥”互联网零售的咖啡品牌,或许并没有想好未来如何走。

在这一轮咖啡投资风口中,线下咖啡连锁品牌Manner Coffee似乎坐上了C位。

全天候科技根据“烯牛数据”投资事件库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咖啡店领域相关项目融资事件数量为8起,而Manner独占其3。加上12月底Manner完成的A轮融资,在半年的时间中,这家精品咖啡品牌完成了4轮融资,估值达到了20亿美元。

有投资人透露,Manner今年将加快开店的速度,到年底门店数量将达到400-500家。

Manner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瑞幸(LK.US)?这是当前业界关注的话题。有观点认为,资本之所以对Manner青睐,不乏其具有“极简式的门店模型”,在能够良好控制成本的同时,还可实现复制,进行规模化扩张等原因,有些许瑞幸的影子。

它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投资标的,但也因此掀起了一起VC圈的“悬案”。“风投女王”徐新与她的今日资本因为与Manner创始人韩玉龙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控股Manner三年后最终退场。而后美团龙珠资本与字节跳动的加入,也给这家创业6年坚持不做外卖的咖啡连锁的未来,带了更多的变量。

韩玉龙的理想,是开一家“纯粹的咖啡馆”,但2平方米大的“理想”能容得下资本的野心吗?

1  理想与资本“最远的距离”

咖啡师阿堂(化名)第一次接触Manner咖啡,是在2020年底。在上海的南阳路至奉贤路,同一个街区有着4家manner的门店,“这是要下五子棋吗?”阿堂笑道。

短短472米的南阳路,或许是咖啡馆行业最为内卷的一条街,有着7家精品咖啡店,附近连锁咖啡品牌也有着星巴克(SBUX.US)和Tim Hortons。

Manner这4家门店面积都挺小,基本不提供堂食,但在早高峰、午高峰时间段,门店外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如果自己带杯子去“打”咖啡,还能够减5元,15元—20元,就能够喝到一杯口感不错的拿铁,这也使得Manner在行业中有了“极致性价比”的优势。

阿堂听过一种说法,星巴克附近只要新开一家Manner,星巴克的流量就会减少30%。“这个事情没有被考证过,但我入职以来待过5家Manner的门店,的确是这样,大部分人流量会过来。”

上海南阳路也是Manner咖啡创始人韩玉龙“梦想的起点”。

2015年8月,南通人韩玉龙在这里盘下了一个两平方米的小店面,彼时还被称之为全上海最小的咖啡馆。它的门面只有一个雨篷,以及一个约80厘米宽的小窗口,不提供堂食,也不提供外卖。

但在当时,它一天能够卖出两三百杯的咖啡,一个月的营收就有大约10万元。

一位早期曾经采访过韩玉龙的媒体人介绍,韩并不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反而有着一股子的天真。他对咖啡馆经营的理解很简单:“选址唯一的标准就是降低成本,够小,够便宜,这样我才能按15 块的价格做起来”;“旁边必须要有好的咖啡店”,因为这表示附近有喝咖啡的市场。

不以甜点为“噱头”,也不做“第三空间”,开一家“纯粹的咖啡馆”就是当时韩玉龙的理想。

直到如今,Manner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细节,都保留着他当时的“天真”。

例如对咖啡师的培训,不同于许多同行直接挖来成熟的咖啡师,Manner花了很多精力和成本打造了一套培训体系。据阿堂介绍,新入职的咖啡师会接受5周的培训,而后进行大考,考试包括拉花、手冲、机器调试、打奶泡等3个大类,十几个小类。如果“挂科两门”就需要参加复试,若还是考不过,就可能被劝退。

而对咖啡本身,在“互联网+咖啡”概念盛行的当下,manner至今仍不提供外卖。韩玉龙对此曾解释说:咖啡是一种有机的饮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温度的下降会使其酸度和顺滑度发生变化,奶咖也会因为时间的推移,使得牛奶和咖啡逐渐分层,影响口感。

在其内部还有一条规定是,如果顾客线上点单超过20分钟未到店内取餐,会重新为客人制作一杯咖啡,以保证咖啡的口感和质感。不过在客流高峰期,执行这条规定相对较为困难。

在韩玉龙管理Manner的三年之中,他只开出了3家门店,并未引起资本的关注。改变Manner的实际上是“风投女王”徐新以及她的今日资本。

2018年,今日资本以8000万元投资了Manner,持股高达40%,还一度成为大股东,在2020年底持股44.75%,甚至高于创始团队。据《IPO早知道》报道,Manner的日常管理也由今日资本派去的投资经理金斌斌接手,而韩玉龙及其妻子则专注于产品研发。

也是在今日资本进入之后,Manner开启了快速规模化扩张。2019年,Manner开始走出上海,到其他城市开店。去年完成A+轮融资后,Manner宣布全国新开30家店。

截至2021年1月底,其门店数量为120家。今年6月,Manner再次宣布新开了50家门店。由此估算,当前,Manner的门店数量已达170家。

徐新还主导了Manner早期融资,在今日资本之后的两轮融资均未对外开放,而是徐新的“朋友圈”融资。

今日资本对Manner的控股型投资,还曾被业界认为是VC里最接近完成“控股产业资产”的案例,显然徐新的野心不小。她在近期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我想要的是大单品”、“做到几百亿销售收入、大几十亿利润是终极格局。单品牌也做不了太大,还要搞多品牌。”

今日资本与Manner的合作,最终并未支撑起徐新的“大单品”和“多品牌”野心。

5月26 日,企查查信息显示,今日资本已从Manner的股东列表中消失。其持股由Coatue和H Capital 接盘,两家机构分别持股16.3%、17.7%。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今日资本的退出,是因为和韩玉龙的意见不统一。韩玉龙甚至表示,若今日资本不退出,他就再造一个相同定位的新品牌。

今日资本虽然能够从这次投资中拿到了约7亿美元的高额回报,但业内人士表示,Manner还在快速上升期,当前并不是一个撤离的好时机。

就在5月21日,Manner获得了美团龙珠资本独家投资的2亿美元,投后估值接近20亿美元。而后不到一个月,字节跳动也成为了Manner的战投方。上述报道还称,今年Manner的营收目标为5-10亿元,开店目标为400-500家,2023年底计划开到1000家。

而徐新最新的动态,是去到了长沙,投资了烘焙品牌“墨茉点心局”。Manner与今日资本渐行渐远。

2  再造一个瑞幸?

实际上,除了在街角开出两平米小店,Manner也会进入繁华的大商场,只是开店形式依然“隐秘”。

在北京的华贸购物中心,Manner的门店隐藏在了一家男装店里。10平米不到的空间中,摆上了咖啡机、咖啡豆,以及各类包装材料。3名店员站在柜台前操作,显得十分拥挤。

据店员介绍,这家男装店是Manner的品牌合作伙伴,让渡了一些空间给Manner,目前已经营业了两三年。这样的合作,可以相互分担一些店面租金成本,对男装店而言,咖啡的香气以及吸引而来的流量,也正是他们想要的。

这种合作模式的小店在Manner中虽不常见,但据阿堂介绍,Manner80%的店面都是1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有的开在地铁口,乘客出地铁站就能够买到一杯咖啡;有的开在商场里,以其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店为例,它已经算的上是大店,可以堂食,但实际上借用的是商场的公摊面积。

韩玉龙过去勾画出来的“小”店模型,跑出了一条极致坪效的商业模式。资深品牌顾问Juju告诉全天候科技:“Manner的优势就在于通过缩减门店大小提升坪效。‘极简式的门店模型’能够良好的控制成本,可复制性极强。”

这与瑞幸有着相似之处。Juju认为,瑞幸的核心商业逻辑是以打折优惠活动快速线上拓客,在移动端完成整个购买过程,通过快取店的选址与用户建立紧密联系,同时控制成本。两者均可实现快速的规模扩张,以及标准化的经营。

而这或许也是资本瞄准Manner最重要的因素。

当陆正耀带着瑞幸咖啡冲进咖啡行业,“互联网+咖啡”的新零售故事猛烈地冲击着这个原本各自安好的领域,也带动了资本的涌入。据企查查数据,仅仅是2018年,咖啡行业的融资就达到了23起。而后也因瑞幸的造假事件给行业蒙上了阴影,到了2020年,行业的投融资减少至13起。

但资本并非放弃了这个赛道,许多投资人向全天候科技透露,依然看好瑞幸的商业模式。即便是发生了财务造假事件,瑞幸依然有着4800家门店。

Manner的出现,投资人们似乎在它身上看到了更“健康”的瑞幸的影子。

一方面,Manner的财务数据十分亮眼。

小店模式节省了店面租金,人力成本上的开支也相对同行要小。据一名Manner员工介绍,其门店的人员组成大致为门店负责人,入职半年以上的老员工,以及一名新入职的员工,实现老带新。3名员工负责一个门店,是Manner最常见的店员组成模式。一些大的门店会增派人手,至4、5名店员,而2平米的创始店,一直只需要一名员工操作。

Manner咖啡师薪资水平高于行业平均薪资,新入职员工通过考核也能够达到8000元的水平,但因为门店所需店员数量少,单个店面薪资单月开支在3—4万元左右,总支出并不算高。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一位投资 Manner 未遂的投资人称,截至2021年1月底,Manner 门店单店日均销售额8000元,毛利率为50%,与星巴克接近。而Manner除去人工、店面等成本,能够保持10%以上的净利润,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星巴克。

另一方面则是Manner在消费端的口碑。

Manner的产品定价低于星巴克,在15元至25元之间。同时,许多消费者反馈Manner的咖啡口感、品质也不输给星巴克、costa等头部品牌。据阿堂介绍,Manner的咖啡之所以被许多消费者认为好喝,主要原因是因为用料足,“我们一杯咖啡会用的咖啡粉量是高于同行业的。”

花十几块钱就能买一杯有人工拉花的精品咖啡,这也让Manner吸引了一批白领铁粉。

但Manner终究不是瑞幸。到目前为止,Manner依然是实体店模式,虽然可以线上点单,但并未开启外卖业务,只能够触达门店周边的商厦、办公区,这也决定了Manner的上限。

3  Manner走向何方?

韩玉龙挤走了徐新,并不意味着Manner能够回到他理想中的“小而美而精”。

他以前曾喜欢讲一个故事:一天晚上,一位大叔买了一杯拿铁,喝到最后打开盖子,借着楼道里的灯光才发现,这杯打包的咖啡竟然还有拉花。

这位消费者对他说,“我被感动到了。”而韩玉龙也曾认为,这是卖咖啡最有意思的事情。

但蜂拥而上的资本看重的却不是这样的“精神价值”,而是Manner实际能够带来的“经济价值”。

当美团龙珠资本、字节跳动入场,带着互联网基因的投资者,是否还能够容忍Manner不做外卖,以及在互联网零售上“慢节奏”?全天候科技在问询龙珠资本后,并未得到答复。

但瑞幸在前,资本显然不会放弃“互联网+咖啡”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

从整个咖啡行业的竞争来看,华创证券分析师王薇娜在其研报中指出,现磨咖啡在一线城市已经发展得非常充分。以星巴克、Tims为代表的咖啡店连锁店,抢占着以“第三空间”为主题的咖啡馆市场。快取为主的Manner,还要与以外卖为主的连咖啡,以及自助咖啡机为主的咖啡之翼等品牌竞争。

资本想要在这个赛道找到下一个优秀的标的并不难。在今年,Tim Hortons获得了由红杉资本领投,腾讯投资、钟鼎资本跟投的战略投资;M Stand也在1月完成A轮融资,有投资人告诉全天候科技,M Stand的新一轮融资也已经快要交割的阶段。

亦有投资机构透露,他们近期看过包括Manner、Tim、M stand等在内的多家线下咖啡连锁品牌,但都未选择参与投资,因为发现咖啡的投资逻辑和茶饮一样。

而Manner自身的经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目前其将经营范围已经扩张到了北京、成都等城市,但据公开报道显示,Manner七成门店依然在上海,在其他城市的扩张速度和声量还远远不足。它想要在其他城市复制上海的成功,也需要资本来推波助澜。只有跑得更快,才不会被同梯队的其他竞争对手追上。

一边是快速狂奔,一边是精致的“纯粹的咖啡馆”,鱼和熊掌,韩玉龙最终会选择谁?

本文编选自微信公众号“全天候科技”,作者:胡描;智通财经编辑:楚芸玮。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