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6月末银行业境内总资产328.8万亿元,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发行资本债

作者: 智通编选 2021-07-14 17:10:25
初步统计,6月末银行业境内总资产328.8万亿元,同比增长9.2%。

智通财经APP获悉,7月14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1年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在会上介绍,银行业保险业资产和主要业务稳健增长。初步统计,6月末银行业境内总资产328.8万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1.9%。银行业境内总负债301万亿元,同比增长9.1%。保险业总资产24.8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原保险保费收入2.9万亿元,同比增长5.2%。

由于去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大概1万亿元,同比下降9.4%,这个基数是很低的。因此,预计今年上半年银行业利润增速会有明显的回升,这一特点和实体经济各行各业的特点是相类似的。同时,从银保监会的角度来说,是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在市场上发行资本债或者其他的资本性工具来补充资本,增强资本实力,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服务乡村振兴。

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张忠宁先生,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先生,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2021年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首先,有请刘忠瑞先生作简要介绍。

中国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由我简要介绍银行业保险业上半年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深化改革开放,银行业保险业保持了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总体来看,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银行业保险业资产和主要业务稳健增长。初步统计,6月末银行业境内总资产328.8万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1.9%。银行业境内总负债301万亿元,同比增长9.1%。保险业总资产24.8万亿元,同比增长12.7%;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3.1万亿元,同比增长14.9%;原保险保费收入2.9万亿元,同比增长5.2%。

刘忠瑞:二是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76万亿元,同比多增6677亿元,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3.4万亿元,为实体经济提供合理资金支持。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大力支持普惠小微、乡村振兴、制造业、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发展。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保持在30%以上,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科学研究服务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9.3%、23.7%,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加1.7万亿元,同比增速连续14个月保持在10%以上。涉农贷款余额超过41万亿元,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2.52万亿元。保险业充分发挥风险保障作用。上半年提供保险保障金额5276万亿元,同比增长31.6%,累计赔付支出7651亿元,同比增长21.3%。

三是重点领域风险有效防控。6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083亿元,不良贷款率1.86%,较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银行保险机构流动性总体保持平稳,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57.2%,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稳定增长。高风险金融机构得到稳妥有序化解,中小机构改革化险工作稳步推进,影子银行风险持续压降,委托贷款、信托贷款较年初减少8000多亿元。坚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强化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审慎监管。房地产贷款增速降至10.3%,继续低于全部贷款增速。

刘忠瑞:四是银行保险机构稳健性显著增强。推动银行前瞻性提足拨备、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风险抵御和损失吸收能力。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拨备余额达到6.7万亿元,拨备覆盖率190.3%,较年初上升7.5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3.54%,与年初基本持平。当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4.51%,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46.7%,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34%,均保持较高水平。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忧患意识,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谢谢!

寿小丽: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媒体朋友们开始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银保监会曾经明确表示,鼓励保险资金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产业基金,加大对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的支持。今年上半年情况怎么样?未来还有什么新的政策支持?谢谢。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张忠宁:你问的是保险资金运用这方面的情况。对于保险行业来说,负债经营和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经营的两个轮子,其中保险资金运用这个轮子不但对于保险经营非常重要,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银保监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鼓励保险资金发挥长期、稳定和价值投资者作用。通过股票、股权、债权、基金等形式,为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提供多层次资金支持。

回顾一下大致有几个方面:一是拓宽产业基金资金来源。支持保险资金开展创业投资、基金投资,设立成长基金、新兴战略产业基金等私募基金,通过基金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二是加大股权直接投资力度。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限制,加大对制造业长期股权性和资本性资金支持,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形成错位发展和优势互补。三是强化对上市企业的融资支持。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比例由“一刀切”改为八档分级分类管理,最高可达总资产的45%。四是丰富市场中长期投资工具。引导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挥长期资金管理的优势,积极创设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保险资管产品,以多元化的产品为制造业企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这五个方面是近年来银保监会在推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

到今年5月末,保险资金通过投资企业债券、股票、基金、股权、资管产品等方式,直接投资制造业、能源、科技及相关基础设施领域4.35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19.07%。保险资管行业还积极创设保险资管产品,参与投资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对接高科技产业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一批典型项目。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持续地深化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支持保险资金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长期资金支持。一是完善监管政策。修订保险资金投资金融产品的政策,将更多风险收益特征符合保险资金需求的金融产品纳入投资范围。适度放宽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的要求,丰富产业基金和科创类基金长期的资金来源。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资产支持计划发行程序,提升产品发行效率。三是开展产品创新,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长期限产品,通过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股债结合等形式,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今年上半年银行业的经营状况怎样?一系列以让利为目的的宏观政策对银行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谢谢。

刘忠瑞:感谢你对银行业经营情况的关心。你问的是银行业上半年的经营效益情况。自疫情以来,各行各业经营效益情况引起大家高度关注。关于银行业的情况,我作个简单介绍。

疫情以来,银保监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引导银行机构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从具体数据来看,2021年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143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在各方面共同努力和协同支持下,实体经济利润增速明显上升。今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3.4%,两年平均增长21.7%。从数据对比来看,银行业利润增速和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一降一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金融向实体经济让利的积极效果。

由于去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大概1万亿元,同比下降9.4%,这个基数是很低的。因此,我们预计今年上半年银行业利润增速会有明显的回升,这一特点和实体经济各行各业的特点是相类似的。宏观经济受疫情冲击一年多以来,银行业通过让利等政策安排,与实体经济“同呼吸、共命运”。从局部来看,银行业利润出现一定的暂时性的波动,但是从宏观来看,实体经济利润回升有利于银行改善资产质量,对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形成重要支撑。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把握“经济活,金融活,经济稳,金融稳”的规律,持续引导银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在融资服务方面,进一步缩短融资链条,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强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加强内部核算,提升成本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促进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请问目前银行业在碳减排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效?下一步针对绿色低碳产业将提供怎样的创新支持?谢谢。

张忠宁:这个问题请政研局的叶燕斐同志回答。

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谢谢记者提出非常好的问题,也是大家比较关切的。大家知道,去年9月份,习近平主席代表我们国家庄严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在这个目标宣示之后,银保监会、银行保险机构都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系列论述,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这方面的一系列战略部署。

银行业做了很多工作,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明确了银行机构自身的战略。这个战略是通过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来实现银行机构自身的全面绿色转型,这个战略目标非常明确。二是明确了银行机构自身的长远目标,长远目标就是要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一样。银行的资产端要实现碳中和,银行的自身运营也要实现碳中和。当然,实现这个目标是一个长期过程,首先要碳达峰,碳达峰之后要逐渐甚至比较迅速降低碳排放强度,最终实现碳中和这个长远目标。另外,自身经营运行碳中和,因为银行机构虽然不是碳排放最主要的市场主体,但是在运营过程中,不管是建筑还是IT设施,还是其他运营维护,可能都有碳排放,所以要通过采取措施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这个长期目标。三是梳理和强化了相关机制。最重要的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把客户的碳表现作为授信流程当中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从更长远来看,把碳的定价纳入授信、融资决策、贷款决策的重要参考。四是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特别是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等的支持力度。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余额达到12.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3%,其中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占比超过70%。我国绿色信贷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整体良好,近5年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0.7%以下,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的整体不良水平。我国整体不良率大致2%左右,一直在上下浮动。但是我们绿色信贷不良率,最低不到0.4%,高的时候也就0.7%。绿色信贷环境效益逐步显现,按照绿色信贷资金占绿色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每年可支持节约标准煤超过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7亿吨。现在全年碳排放量大致在100亿吨到110亿吨之间,各方估计的数据不一样。但是绿色信贷每年支持二氧化碳减排7亿吨。与此同时,绿色保险保障功能不断提升。保险机构也做了很多工作,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已覆盖重金属、石化、医疗废弃物等21个高环境风险行业,地理范围覆盖到31个省市,为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针对下一步对绿色低碳产业的支持,第一方面,要大力支持新能源、低碳能源发展,继续支持低碳交通发展,还有一个潜力非常大的领域就是低碳建筑领域。第二在创新方面,现在碳排放权市场很快就要开始交易了,碳排放权的价值也逐渐显现,所以碳排放权将来作为一个很有效的抵质押品,可为银行扩大融资提供重要的质押基础。这个方面是可以探索的。第三个方面,银行业面临很多客户,它在识别和挖掘绿色信贷资产方面还是有很大潜力的。对这些资产提供信贷之后,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卖给更多的金融机构,更好地把绿色信贷资产效益传递下去,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本来投资绿色资产。我先回答到这儿,谢谢。

澳门澳亚卫视记者:想问一下,上半年银行业处置不良贷款的情况如何?延期还本付息相关政策的延期,是否会对商业银行的不良暴露产生一些滞后影响?银保监会是否进行过风险评估,目前情况如何?谢谢。

刘忠瑞:风险监管是银保监会的主责主业,感谢你对银行风险状况的关注。不良贷款的监管是我们监管工作的重点之一。银保监会高度重视银行信用风险防控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指导银行审慎判断、准确分类、加快处置。当前,银行业信用风险总体可控。6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86%,保持在合理水平。另外,由于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不良贷款率较年初有所下降。2020年,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额度达到3.02万亿元,这是历史上我们处置不良资产最多的一年。今年一季度,处置不良资产4827亿元,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上半年,我们预计也会高于去年同期水平。6月末,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是79.6%,显著低于100%。一些较为审慎的银行将逾期60天以上的贷款全部纳入不良。

刚才你问到延期还本付息的问题。去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了对冲疫情影响,保市场主体,银保监会采取了延期还本付息、减费让利等多项金融支持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稳定企业经营状况和现金流,帮助大量企业渡过难关、恢复生产、缓释风险,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逐步恢复,这对于稳定银行的信贷质量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我们指导银行前瞻性地加大拨备计提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及早处置化解风险,腾出更多风险应对空间。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由于不良贷款暴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随着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未来不良贷款仍然面临上升压力,不良贷款可能进一步增加。对于这方面,银保监会深入研判风险,掌握风险底数,指导银行审慎经营、强化风控。督促银行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采取预期信用损失法,充分评估风险,做实资产分类,足额计提拨备。鼓励银行统筹做好应对不良贷款反弹的综合方案,有效运用现金清收、核销、批量转让等手段,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处置。支持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抵御风险能力。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我想提的问题是关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问题,中国监管层是否对这一问题的处置达成了一致?是否有相应计划?是否会对相关的海外投资者造成影响?第二个问题,中国的监管层要求银行业进行相关压力测试,是否认为风险是可控的?

张忠宁:有关华融的问题,在前不久银保监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的会领导已经给予了回应,这里没有更多信息再告诉大家。对于各种风险问题,银保监会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进行监管和处置。目前,风险总体可控。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我们知道,国务院金融委针对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提出要进一步推进业务分类和分帐核算,请问目前改革进展情况怎么样?此外,关于省联社改革,现在已经有多个省份提出了改革方案,请问下一步的改革计划和试点计划是什么?谢谢。

叶燕斐:谢谢你的提问。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改革已经提出很多年,2015年4月,国务院明确了三家银行,包括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具体来讲,国家开发银行要坚持开发性的金融定位,进出口银行改革要强化政策性的职能定位,农业发展银行改革要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具体改革有三个大方面的要求:一是合理界定三家银行的业务范围,对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实施分帐管理、分类核算,明确责任和风险补偿机制。二是合理补充资本金,确立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约束机制。三是强化内部管控和外部监管,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这三个方面完成的进度,第三个方面是内部管控和外部监管,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直在进行当中。第二方面是合理补充资本金,已经补充过了,基本上是做到了。确立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约束机制,现在我们对这三家银行的约束机制就是按这个来的。第一方面,分帐管理、分类核算,现在还在推进当中,银保监会会同相关部门在按照“一行一策”的原则,从增量改革入手,渐进式、分步骤地推进存量业务改革,实现业务分类管理、分账核算。继续强化资本约束,加强风险管理,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压实主体责任,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的重要作用。

你提的关于省联社的改革,按照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决策部署,2017年以来,银保监会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推进深化农信社改革工作,先后印发相关文件,明确了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截至目前,大多数省区已经报送了深化改革的方案,各省区按照问题导向,把省联社改革、农信社小法人改革和风险处置三方面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银保监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信社改革的有关精神要求,对各省区报送的方案进行了认真梳理,并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调研、座谈,积极配合相关省区修改完善方案。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充分考虑各省区的实际情况,尊重地方党委政府的合理意愿,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探索改革的不同模式,概括起来就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探索省联社改革。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在帮扶小微企业应对新冠疫情和金融精准扶贫方面,银保监会督促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亮眼成绩。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如何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和乡村振兴,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谢谢。

叶燕斐:银行业在金融管理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的引导下,在抗击疫情、支持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谢谢你说“取得了亮眼成绩”,确实是有很好的成绩。前两天,人民银行答记者问发布会也提供了很多数据,银行业确实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比较明显的成效。

下一步,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每个银行机构在年初的时候都确定了自身的小微服务目标和任务,现在要把任务夯实,目标按时推进。目前看,完成全年目标、支持更多小微企业没有问题。二是要继续落实“两增两控”考核要求,特别是要助力拓展首贷户,增加信用贷款,确保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合理的、继续的下降,健全“敢贷、能贷、会贷”机制。三是有些行业,比如旅游行业、民宿行业、文旅行业以及很多服务业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经济恢复相对滞后,这些领域的小微企业相对比较困难,我们也督促银行机构对这些领域的小微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四是乡村振兴。小微企业服务是“一体两翼”,我们现在鼓励农信社改革,包括中小法人的风险处置,增加补充资本金,让他们继续立足于县域、立足服务于小微、服务于乡村振兴,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乡村振兴和服务小微企业领域去。谢谢。

张忠宁:我补充两方面数据。刚才叶局长介绍了服务小微和精准扶贫方面的情况。在服务小微方面,到今年5月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07万亿元,同比增速30.53%,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8.78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2863.42万户,同比增加570.74万户。今年前5个月,全国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68%,比2020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关于乡村振兴也有一组数据,到今年5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达到41万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农户贷款余额是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6%,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8.1万亿元,同比增长19.9%。这两组数据供你参考。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我们关注,截至今年6月末,商业银行已经发行普通债、二级资本债、可转债、永续债112支,规模合计接近9000亿元,明显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但是其中六大国有银行仅仅占有11支,其他主要是中小银行。在这个过程中,中小银行也成为了“补血”的主力军。请问,银保监会对此怎么看?谢谢。

叶燕斐:补充资本金本身是个好事。中小银行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补充资本金,补充资本金之后,他们才能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支持小微企业。所以,从银保监会的角度来说,我们是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在市场上发行资本债或者其他的资本性工具来补充资本,增强资本实力,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服务乡村振兴。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目前资管新规过渡期还剩不到半年时间,银行理财存量整改情况如何?能否介绍一下个别需要继续延期整改的存量资产规模情况?谢谢。

叶燕斐:实施资管新规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对维护与支持经济社会稳定大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20年7月,国务院批准同意资管新规过渡期调整政策后,银保监会按照“实事求是、一行一策、稳妥有序、奖惩分明”的原则,扎实推进理财业务存量整改。按照监管要求,各家银行在总行层面都建立了统一领导机制,制定了整改计划,锁定了整改底数,都建立了自己的台账,有多少,要整改多少,明确了处置方案。总体看,整改的进展情况符合预期。到2021年一季度末已经整改过半,2021年底前绝大部分银行将完成整改。对于个别银行存续的少量难处置的资产,按照相关规定纳入个案专项处置。银保监会将持续督促相关银行综合施策、积极整改,尽快全部清零,从根本上转变理财产品市场格局和观念氛围。

给大家报几个数字,银行保险机构资管业务按照监管导向有序转型,结构不断优化,净值化转型力度加大,风险持续收敛。截至2021年6月末,同业理财较峰值缩减96%;保本理财较峰值缩减97%,不合规短期产品缩减98%,嵌套投资规模缩减24%。应该说,进展还是非常可喜的。谢谢。

寿小丽:最后两个问题。

香港电台记者:上半年针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情况是怎么样?下半年的一些工作部署可以分享一下吗?谢谢。

张忠宁:谢谢你的提问。上半年互联网监管的情况,我试着回答一下。4月29日,“一行两会一局”联合约谈了13家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提出了自查整改的工作要求。银保监会对于相关工作始终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二是坚持公平监管和从严监管。对于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对各类违法违规的金融活动一如既往坚持“零容忍”。三是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既要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守正创新、规范发展,又要坚决打破垄断,坚决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目前,互联网平台企业正在严格对照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要求,深入地查找问题和进行整改。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督促互联网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落实整改的各项要求,切实加强风险管控,增强社会责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本源,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谢谢。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2020年下半年以来商业银行余额存贷比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请问今年二季度情况如何?另外,如何缓解当前银行体系负债紧张的局面?谢谢。

刘忠瑞:感谢你对这个非常专业问题的关心。当前,银行业负债水平总体稳定,流动性风险可控,没有出现整体负债体系紧张的情况。到6月末,银行业总负债同比增长9.1%,保持在合理水平。当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是136.7%,流动性匹配率152.6%,核心负债依存度64.7%,整体上都满足监管要求。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银行间市场利率处于合理区间,能够满足银行维持负债稳定的需要。

去年以来,为了支持经济恢复发展,银行业加大信贷投放的力度,重点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等领域。2020年,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3.3%,增速明显快于存款,带动存贷比有所上升。在特定的情况下,存贷比阶段性上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增强。今年以来,随着经济逐步恢复,贷款增速趋于平稳,存贷比上升趋势有所缓解。到6月末,商业银行人民币存贷比78.1%,较年初上升1.3个百分点,较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

银保监会高度重视银行负债稳定和流动性风险防控,近期专门发布实施了《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推动商业银行强化负债业务管理,拓宽负债来源,优化负债结构,增强银行负债与资产在期限、币种、利率、汇率等方面的匹配度。这些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银行负债的稳定性,前瞻性防范流动性风险。同时,我们监管部门还指导银行定期开展有关负债变化的压力测试,针对各种可能的负债流失情况设计情景,根据测试情况制定和完善应对预案,切实防范流动性风险。谢谢。

寿小丽:感谢各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本文选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智通财经编辑:刘家殷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