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今日召开7月份新闻发布会,综合司司长、委新闻发言人袁达先生,价格司司长万劲松先生,以及政研室主任、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第一方面,关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环比增速一季度为0.4%,二季度为1.3%。从三大产业看,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夏粮再获丰收,生猪生产快速恢复;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仍略高于疫前水平,产能利用率处于近年高位;服务业特别是原先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人员密集行业加快恢复,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从三大需求看,投资稳定恢复,高技术产业投资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增速加快;消费复苏势头持续增强,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出口快速增长,货物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1%。从三大主体看,企业盈利和财政收入继续增加,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带动国内工业生产者价格较快上涨,但居民消费价格涨势相对温和,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市场预期持续向好。总的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下半年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仍需付出更大努力。
下面,按照惯例,简要通报两方面数据。
一是发用电情况。从发电看,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3.7%。其中,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1.4%、15.0%、13.7%、26.6%和9%。6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7.4%。从用电看,今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6.2%。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0.6%、16.6%、25.8%和4.5%。分地区看,全国15个省(区、市)用电增速超过17%,其中西藏、湖北、广东、浙江、云南、江苏、江西7个省(区)增速超过20%。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8%。
二是投资项目审批情况。今年1—6月,我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0个,总投资2464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信息化等行业。其中,6月份审批核准7个项目,总投资389亿元,主要集中在能源、水利等行业。
第二方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中期评估情况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开展了《规划》实施第三方中期评估,全面客观评价实施成效,总结经验做法,发现分析问题,提出高质量推进《规划》实施的建议。
总的来看,《规划》实施3年来,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看,总体符合预期。《规划》提出的22项主要指标,有6项提前完成,11项达到2020年阶段性目标。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等3项指标进展低于2020年预期;农业劳动生产率等2项指标进展偏慢。从重点任务、重大工程推进情况看,7个方面59项重点任务落实见效,82项重大工程、重大行动、重大计划统筹推进,乡村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规划描绘的蓝图正在加速变成乡村振兴实景。此外,农村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资源要素加速盘活,城乡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统领、行业专项规划为支撑、村庄规划为落脚点的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实施机制加快完善,《规划》实施综合效应加快显现。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对标对表“十四五”规划《纲要》,完善制度供给,健全规划体系,加强谋划衔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安全,壮大脱贫地区乡村产业,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三方面,关于中欧班列运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国际航运市场,中欧班列发挥国际铁路联运独特优势,大力承接海运、空运转移货物,为稳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助力国际抗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开行规模逆势增长,单月开行量屡创新高。1—6月,中欧班列共开行7323列,同比增长43%,其中5月和6月单月开行量均超1300列,连续14个月保持在千列以上。二是运行质量稳步提升,通道价值进一步凸显。综合重箱率达98%,特别是在苏伊士运河遭遇“世纪大堵塞”之后,中欧班列保持安全稳定运行,解了众多企业的燃眉之急。三是“生命通道”稳定畅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1—6月,中欧班列共运送货物70.1万标箱,同比增长52%。累计运送防疫物资1232万件、9.6万吨。四是辐射范围持续拓展,枢纽集聚效果初显。铺画专用运行线73条,通达23个国家的168个城市,西安、乌鲁木齐、重庆、成都、郑州等5个集结中心开行4581列,占全国开行总量的63%。
第四方面,关于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上线运行情况
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畅通知识产权质押至贷款投放的传导途径,更好满足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释放知识产权价值、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银保监会三家单位通力合作,指导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建成了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将于近日正式上线运行。平台坚持公益性服务原则,依托“信用中国”网站,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产权质押登记信息、金融产品信息、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知识产权业务办理导航等综合性服务。
平台具备“3个一”的服务特点,即“一平台汇聚、一站式查询、一窗口展示”。“一平台汇聚”是指,平台将原先散落在不同部门、机构的信用信息、专利质押信息、商标质押信息、金融机构质押服务信息等,共享汇聚于一体,消除了“数据壁垒”,减少了知识产权质押的“政企银”信息不对称。“一站式查询”是指,社会公众登陆平台后,可通过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专利号、申请号等,查询到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情况和企业信用状况,通过一个平台实现对相关信息的便捷查询。“一窗口展示”是指,平台展示了部分金融机构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融产品,收集了知识产权政策法规和地方典型案例,链接了全球专利查询、线上办理专利申请、办理专利质押登记和有关地方知识产权交易的网站地址,方便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社会公众在平台上“各取所需”。
平台刚刚建成上线运行,难免存在一些不足,欢迎大家登陆平台,多查查,多看看,多提宝贵意见建议,以便我们更好地完善平台服务功能。
以下为提问环节:
总台央视财经记者:
上周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请问您对此怎么看?对全年走势如何研判?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怎么干?
袁达:
感谢你的提问。上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各方面都很关注。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国内经济恢复中的矛盾问题,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抗疫重大战略成果得到巩固,经济恢复成效明显,经济运行呈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主要表现为:
一是经济恢复基础继续巩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比一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从实物量指标看,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6.2%和24.6%,两年平均增长7.6%和7.2%,与经济增长匹配度较好。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
二是内生增长动力稳步增强。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2.6%、23%,两年平均增速均为4.4%,分别比一季度提高1.5个、0.2个百分点。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上半年新设市场主体保持较快增长,以人民币计价的货物进出口增长27.1%。
三是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改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夏粮再获丰收,农业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上半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22.8%、22.6%,比整体规上工业高6.9个、6.7个百分点。同时,企业效益较快增长,前5个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3.4%,两年平均增长21.7%。
四是市场信心预期稳定向好。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9%、53.5%,已连续16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同时,境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继续增强,上半年以人民币计价的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8.7%,比2019年同期增长27.1%。
五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2%,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继续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力度,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推进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社会服务设施兜底线等六大公共服务工程。
同时,我们也看到经济恢复进程仍面临困难和挑战,特别是一些不确定、不稳定、不均衡问题仍较突出。从国际看,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的风险还在积累,不同经济体之间经济走势、宏观政策出现分化,全球通胀明显升温;从国内看,部分中下游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仍然较为困难,旅游、住宿等生活性服务消费恢复相对滞后,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不同程度存在。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密切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变化,统筹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经济运行,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基本民生保障,特别是针对经济恢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随着各项政策落实落细、效应进一步显现,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谢谢。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
夏季用电高峰将至,今年如何确保平稳迎峰度夏?
金贤东:
今年以来,全国用电需求持续快速增长。近期,随着全国气温不断攀升,空调用电快速增长,全国用电负荷和日发电量持续攀升,7月上旬均已经突破去年夏季峰值,局部地区高峰时段供需出现偏紧。为保障迎峰度夏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地方和有关电力企业,全面分析研判迎峰度夏供需形势,认真制定电力保供方案,深化电力需求侧管理,从5个方面入手,切实保障电力运行平稳有序。
一是密切跟踪电力供需形势变化。特别是关注经济发展和天气变化对用电增长的影响,跟踪最高用电负荷趋势变化,分析研判可能出现的供需缺口,不断细化和滚动调整应急保供方案。
二是着力提升各类电源发电保供能力。推动重要新增电源按时投产,指导地方和企业促进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电力多发满发,优化发电机组检修和保障火电机组燃料供应,着力提升各类电源顶峰发电能力。
三是着力提升电网资源优化调度能力。加快推进重点电网工程项目建设和配电网升级改造,指导电网企业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充分发挥跨区跨省通道输送能力,利用各地负荷余缺差异,组织开展电力交易。
四是着力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积极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和新型电化学储能开发建设,加强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能力建设,提高电力应急保障能力。
五是着力深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升市场化需求响应能力,落实优先购电制度,精细化实施有序用电,确保居民、农业、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用电,切实保障民生用电和重点用电。
通过以上五方面工作,重点提升发电保供、资源调度、系统调节等三大能力,切实保障电力供应,切实保障民生用电。经各方共同努力,从目前来看,全国电力供应安全可靠,电网运行平稳有序。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各地区、有关部门和电力企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能源安全保供与绿色低碳转型,抓住突出矛盾和问题,扎实做好电力安全保供工作,保障电力迎峰度夏平稳有序。谢谢!
金贤东:
下面的提问机会给线上记者。
中国青年报记者:
5月下旬以来,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不合理上涨,各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从目前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如何?
万劲松:
5月中下旬以来,我委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密切跟踪监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多措并举,持续发力。联合约谈铁矿石、钢材、铜、铝等重点企业及行业协会,多次赴有关交易中心、地方及重点企业进行联合调研和专项调查,督促企业守法合规经营,持续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组织完成首批铜、铝、锌等国家储备投放。
目前看,上述一系列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呈回落态势,钢材、铜、铝等价格比5月份的年内高点下跌3%—14%,带动6月份PPI环比涨幅比上月大幅收窄1.3个百分点。市场普遍预计,随着国家保供稳价措施持续见效,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测,组织好后续批次铜、铝、锌等国家储备投放,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情况。持续加大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违规价格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近日,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发布信息称,组织完成了第一批国家储备铜、铝、锌投放,请问实施效果如何?
袁达:
感谢你的提问。7月5日,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部署,我委会同国家粮食和储备局通过网络公开竞价方式投放了第一批国家储备共计10万吨,其中铜2万吨、铝5万吨、锌3万吨;200多家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企业参与竞价;成交价格比当日市场价格低约3%至9%不等。
目前看,此次投放初步达成了预期目标。市场普遍认为,储备投放释放了国家开展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积极政策信号,稳定了市场价格预期;同时,定向投放为中下游加工制造企业提供了补充库存的机会窗口,并降低了部分企业原材料成本。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国务院部署,继续分批组织开展铜、铝、锌储备投放,进一步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详细情况请大家关注国家粮食和储备局有关公告。谢谢!
东方卫视记者:
日前,国家发改委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可否介绍一下长三角地区近年来轨道交通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情况,以及下一步推动规划落实的具体举措?
金贤东: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轨道交通建设是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国家积极支持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建设。一方面,不断完善路网布局。强化规划引领,加快构建畅通城市、沟通城际、联通区域、辐射全国的轨道交通网络,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的枢纽辐射功能进一步强化,轨道交通与民航、公路、水路衔接更加紧密。另一方面,扎实推动项目建设。依托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协商会议机制,推进轨道交通重大项目建设,及时调度进展情况,着力解决项目前期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制定近三年项目清单,按照“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四个一批的思路,建立年度滚动更新的重点项目库,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形成任务书和工作台账,督促相关工作加快落实。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目前京沪高铁、商合杭高铁等已建成投运,南京至淮安等铁路正在建设,沿江高铁合肥经南京至上海段、南通至苏州至嘉兴至宁波铁路等项目已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铁集团2021年重点推进铁路项目,正在加快推前期工作进。截至2020年底,长三角地区铁路营业里程约1.3万公里,其中高铁约6100公里,大运量、多层次、多元化、安全可靠的轨道交通运输服务供给能力全面提升,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能力和服务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不仅让群众出行更加安全、快捷、舒适,而且也有力支撑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会同地方和相关部门单位,重点从三个方面推动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一是完善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年度滚动实施方案,构建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发展格局。二是充分发挥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协商会议机制作用,扎实推动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加强规划指导和约束,统筹发展和安全,请地方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建设方案,稳妥扎实推进建设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建设。谢谢!
证券日报记者:
基础设施REITs市场正式建立,为基础设施投融资打开全新空间。发改委在其中如何推进相关工作,使更多优质基础设施REITs产品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优质资产?下一步工作重点在哪些方面?
袁达:
感谢你的提问。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也就是基础设施REITs,是存量基础设施项目以公开募集基金的形式进行融资的一种金融工具,既有利于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回收资金用于新的项目建设;也有利于促进资金“脱虚向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率。6月21日,首批9单基础设施REITs产品挂牌上市,标志着中国基础设施REITs市场正式建立。据统计,9个项目发售基金规模314亿元,扣除偿还债务、缴纳税费、按规则回购份额后,用于新增投资的净回收资金约149亿元,可带动新项目总投资超过1700亿元,对盘活存量资产、带动新增投资具有积极示范意义。
去年4月试点启动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充分发挥投资项目管理经验优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稳妥开展基础设施REITs试点相关工作,主要从以下5方面推进。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明确工作安排。先后赴多个项目实地调研,召开30余场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有关方面意见,研究明确试点基本原则、区域行业范围,以及相关工作安排和操作路径等,为开展试点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做好顶层设计,多措并举加强政策支持。将支持发展基础设施REITs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建立全国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项目库,设立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中央预算内投资示范专项。
三是明确项目标准,稳妥做好项目评估。制定发布项目申报工作要求,明确统一的项目评估标准,委托有关方面组织专家认真开展评估,确保依法合规、客观公正。按照“成熟一个、推荐一个”的原则,稳妥审慎地向证监会推荐试点项目。
四是加强部门地方合作,落实项目条件。我委、证监会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强配合、密切合作,推动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顺利开展。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出台政策措施,积极做好协调服务,支持开展试点工作。
五是扩大试点范围,完善试点项目申报要求。近日,我委在认真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的通知》,合理调整扩大试点范围,将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绿色能源项目,以及有利于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基础设施纳入试点范围,同时进一步明确项目申报等具体要求,细化完善政策规定。
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精神,继续稳妥做好项目推荐等工作。同时,与证监会等部门加强协作、不断探索,推动形成成熟完善的制度规则体系,更高效率盘活存量基础设施资产,促进形成投资良性循环。谢谢。
经济参考报记者: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可否介绍一下近年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相关情况?
金贤东:
谢谢你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印发了《“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主要就是要实施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工程、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这4大工程。你关心的国家级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情况,就是实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点内容。这里,介绍一下近年来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有关情况。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健康需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10月,为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制定印发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按重点病种选医院、按需求选地方,院地合作、省部共建”的工作思路,引导北京、上海等医疗资源富集城市的高水平医疗机构,采取建设分中心、分支机构等方式,在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2020年6月,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我委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复同意了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阜外医院云南医院等首批10个试点项目,并按照每个试点项目中央投资补助不超过5亿元的标准,支持项目基础建设和能力提升。经过一年多的建设,首批试点工作起步平稳,部分启动运营较早的试点医院医疗水平得到较快提升,群众就医流向初步改善,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效。例如,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引入50多项创新技术,填补了福建省和厦门市空白。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开业后,河南省2020年前往北京儿童医院的门诊、住院患儿分别比2016年减少8.26万人次、2542人次,降幅达到63.1%、51.3%。今年6月,我委又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批复同意了第二批16个试点项目。
“十四五”时期,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布局建设,由试点向面上推进。今年,重点将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地方积极性高的12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纳入建设范围,2023年完成全国规划布局,2025年基本完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同时,按照《实施方案》有关安排,未来5年,我委还将会同有关部门以省为单位网格化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各地建设120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引导省会城市和超(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省域内医疗资源薄弱地区输出,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向群众身边延伸,为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提供重要保障。谢谢!
新华社记者:
近期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国家发改委6月份连续两次发布预警并启动临时收储,请问进展如何,未来一段时间生猪价格走势如何?如何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如何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万劲松:
今年以来,受供应显着改善、需求有所下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生猪价格大幅下跌。6月2日,我委与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预案发布以后,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按照预案规定,我委于6月16日、28日两次发布生猪价格过度下跌预警信息,提示养殖户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在进入一级预警区间后,我委会同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立即启动猪肉储备收储。7月7日、7月14日,已完成两批中央储备收储,7月21日还将组织第三批中央储备收储。同时,我委积极指导各地做好收储工作,形成“托市”合力,稳定市场预期。目前看,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势头得到初步遏制,6月底以来价格出现明显反弹,目前价格较前期低点回升15%以上,猪粮比价短暂跌破5:1以后迅速反弹,上周已回升至5.85:1,养殖户信心有所恢复,集中出栏现象有所缓解。
随着中央和地方收储“托市”效果逐步显现,加之今年1—2月新生仔猪量减少,经过约半年左右的育肥期,会对7—8月生猪出栏产生影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生猪价格可能将继续呈阶段性反弹态势。下一步,我委将持续跟踪能繁母猪、生猪存栏变化与猪肉价格走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达到预案规定及时开展收储,积极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必要时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调控调节力度,防止生猪和猪肉价格大起大落。
重要民生商品方面,《关于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的意见》经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已印发实施,6月上旬我委召开全国视频会议,就抓好贯彻落实和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7月15—16日召开全国价格工作会议,对做好下半年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进行再部署。针对今年以来农资价格较快上涨的情况,研究提出向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补贴的意见,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同意,中央财政安排200亿元资金,尽快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保供稳价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近期全国粮油价格基本稳定,肉蛋菜果等商品价格比年初高点明显回落。
今年我国夏粮再获丰收,“菜篮子”商品生产稳步推进,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具有坚实基础。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狠抓《关于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的意见》的落实,推动各地加快构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的“四梁八柱”,全力保障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谢谢!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主题的债券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关注。我们看到,不少中资企业赴境外发行绿色债券及其他相关债券,可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袁达:
感谢你的提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要更好发挥绿色金融的引领支持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绿色低碳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赴境外发行相关债券,主要呈现出3方面特点。
一是发行量显着提升。2020年中资企业在境外共发行19笔绿色债券,总规模约85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中资企业已境外发行29笔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约102亿美元。可以看到,今年境外绿色债券市场迅速升温,为我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提供了更多优质资金支持。
二是品种不断创新。近年来国际上支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债券品种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绿色债券、气候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近年来又衍生出碳中和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创新品种,债券募集资金的用途相对灵活。目前已有2家中资企业赴境外发行3笔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募集资金约15.5亿美元。
三是债券期限拉长。据市场机构统计,今年上半年中资境外绿色债券5年期以上债券发行量和占比均有所提升,超3成企业发行期限为5年期以上,有助于企业进一步优化财务结构,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支持综合经济实力强、国际化经营水平高、风险防控机制健全的企业赴境外发行相关债券,着力引导外债资金用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进一步发挥好绿色金融的支撑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十四五”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有什么目标,如何推动落实?《方案》明确指出,支持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服务机构,支持公办机构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对此,发改委下一步有怎样的考虑?
金贤东:
谢谢你对“一老一小”问题的关注。近日,我委联合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三部门共同印发了《“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这是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的重要举措。
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一直是织密民生保障网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我委累计投入196亿元支持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在保障和改善“一老一小”民生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更有效应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形势,《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下,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进一步改善养老、托育服务基础设施条件,推动设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增强兜底保障能力,增加普惠性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托育服务水平,逐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在推动落实方面,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举措:一是加大投资,通过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深化养老托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二是创新机制,通过创新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方式,以投资换机制,用中央投资带动地方制定实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明确目标责任,健全工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三是明确责任,坚持地方为主,中央支持。地方履行发展“一老一小”服务的主体责任。中央预算内投资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重在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地方真抓实干。四是强化保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严格项目管理、建立保障机制、加强监督评估,多措并举,推动《实施方案》落实落细落地,不断增强政策实施的力度、精度和实度。
您所关注的托育问题,我们注意到《实施方案》印发以后,很多网民非常关注支持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服务机构,支持公办机构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等举措,引发年轻网友们小时候在父母单位入托的美好回忆。“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的发展目标,各地已纷纷行动起来,采取了如减免物业租金、加大人员培训、给予建设运营补贴、加强示范项目建设等措施,加快构建托育服务体系。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明确细则做好地方任务分解,按年度推进目标落实,共同开展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通过《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推动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机构,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本文选编自“中国网及中国发改委官网”,智通财经编辑:秦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