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8月投资策略&中报前瞻:二季度略有承压,看好下半年行业复苏

作者: 国信证券 2021-08-01 07:59:06
汽车板块自2021年初至今,上涨11.72%,沪深300和上证综合指数分别-5.49%/-0.16%。

行业展望:能源-运动-交互,智能电动构成核心增量

展望未来汽车,大致可以分为底盘之上及底盘之下,底盘之上是智能座舱下人机交互的实现场景,细分产业链为“芯片-系统-应用-显示”,屏幕、语音、玻璃、车灯等均有望成为座舱端的核心交互产品。底盘之下主要为智能电动和智能驾驶,智能电动集成三电系统,作为整车运动的核心能源支撑;智能驾驶主要是基于“传感器-计算平台-自动驾驶算法”作用到执行层面,实现横向和纵向的运动控制。总结而言,未来智能汽车整车端核心三要素即能源、运动、交互。

中报前瞻:二季度略有承压,看好下半年行业复苏

截止729日,汽车行业中共有66家公司公布中报业绩预告。其中,38家实现业绩预增,10家实现业绩扭亏,2家实现业绩续盈,3家实现业绩略减,3家实现业绩预减,2家实现业绩首亏,8家实现业绩续亏。芯片短缺叠加原材料涨价的影响,行业二季度业绩略有承压;随着经济以及乘用车消费复苏,下半年行业盈利能力进入上行通道。

产销:6月汽车产销略下滑,缺芯问题下半年有望缓解

根据中协的数据,20216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194/202万辆,同比分别下滑17%/12%,相较于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3%/下滑2%其中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57/45/26万辆,分别同比-11%/-17%/+147%6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大约为11%短期看,汽车行业缺芯问题下半年有望好转。长期看,国内汽车行业目前仍然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阶段,预计后期正增长是主旋律。

行情:7月汽车板块跑赢沪深300,关注龙头企业

截至727日,CS汽车板块上涨0.45%,其中CS乘用车上涨2.36%CS商用车上涨0.19%CS汽车零部件下跌1.04%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下跌1.76%CS摩托车及其它下跌8.45%同期沪深300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分别-5.72%/-3.45%汽车板块自2021年初至今,上涨11.72%,沪深300和上证综合指数分别-5.49%/-0.16%

风险提示

海外疫情带来供应链风险、需求恢复低于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板块复苏、电动智能、进口替代、产品升级

国内汽车行业经历了2年以上调整,底部逐步确立,产销企稳并逐步复苏,重点推荐大空间成长赛道星宇股份、福耀玻璃、科博达、上汽集团、宁德时代、比亚迪。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投资建议:板块复苏,精选四条主线

行业背景:汽车行业迎来科技大时代,百年汽车技术变革叠加整体成长向成熟期过渡。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发展,5G技术应用,智慧交通下车路协同新基建进入示范,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2021年预计更多具备L2+级别车型量产。谷歌、苹果、华为等深度参与造车,百年汽车变革加速,电动、智能、网联技术推动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升级,创造更多需求。特斯拉鲶鱼效应,颠覆传统造车理念,推动电子电器架构、商业模式变革,带来行业估值体系重估,造车新势力和传统整车相继估值上升。

行业展望:行业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呈增速放缓、传统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保有量增加、电动智能升级加速的特点。长期:我们预计未来国内汽车年产销将突破4千万辆,保有量超5.6亿辆,成长仍有空间;中短期:政策透支效应退出,我们预计2021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0%,商用车同比增长5%,客车格局持续优化,新能源车2025年销量占比20%左右。回顾2020年:受疫情叠加经济下行周期影响,汽车销售受到冲击,2020年,产销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0%和1.9%,产销量均创年内新高,全年汽车产销降幅收窄至2%以内。趋势来看,2020年下半年汽车销量复苏,乘用车自5月起连续8个月销量同比正增长且增幅扩大,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研究复盘:2018年10月我们撰写深度《模块化平台,车企竞争根基》提出车企从单一车型研发,向模块化平台升级,并成为车企竞争根基;12月团队在行业产销持续下滑背景下撰写深度报告《转型升背景下汽车零部件研究框架探讨与投资机会》,提出零部件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面临电动、智能升级机遇,筛选了具备ASP加速的赛道,叠加进口替代加速,优质赛道中龙头零部件率先逆势企稳;2019年7月在行业持续走弱背景下,我们发布报告《存量与增量:汽车行业空间与机会》提出汽车行业销量尚未见顶,保有量、年产销仍具有较大空间。期间撰写系列深度报告,对车灯(星宇)、热管理(三花)、轮胎(玲珑)、玻璃(福耀)、域控制器(西威)等赛道,以及特斯拉、华为汽车、新势力、大众MEB等产业链进行梳理;2020年,我们撰写了《华为汽车业务现状、竞争格局和产业链机遇》以及《特斯拉复盘、竞争优势与投资机遇》,对华为汽车产业链和特斯拉产业链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梳理,《国信证券汽车前瞻研究系列(九):量变与质变,汽车玻璃添灵魂》以单车用量和每平米价值量同步提升的逻辑重点推荐了福耀玻璃,同时撰写了《深度|复盘与展望:数字化变革下宇通客车新机遇》,提出客车行业来到了触底反弹的新机遇期,重点推荐宇通客车。在整车企业方面看好比亚迪、宇通、长城、上汽、广汽,在汽车电子方面看好德赛西威、星宇股份和热管理领域的三花智控,在其它零部件方面看好福耀玻璃、玲珑轮胎、骆驼股份,在技术服务方面看好中国汽研。

投资建议:国内汽车行业经历了2年以上调整,底部逐步确立,产销企稳并有望逐步复苏,尽管复苏的力度仍受各因素影响,有较大不确定性,但我们认为行业最差时候大概率过去,2021年的投资主要围绕:1)电动智能网联升级,受益于技术升级赛道;2)行业复苏+盈利模式变化,关注强β企业;3)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存量市场空间大;4)其余关注进口替代下细分赛道龙头。

1)电动智能网联升级,受益于技术升级赛道:推荐标的星宇股份、福耀玻璃、三花智控、德赛西威、中国汽研、科博达、拓普集团、华阳集团、伯特利等。

2)行业复苏+盈利模式变化,关注强β企业:基于此主线下的推荐标的有宇通客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等。

3)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存量市场空间大:基于此主线下的推荐标的有玲珑轮胎、骆驼股份、安车检测等。

4)其余关注进口替代下细分赛道龙头:推荐标的有岱美股份、爱柯迪等。

中报前瞻:二季度略有承压,看好下半年行业复苏

业绩预告汇总

截至 729日,整车板块中已有10家企业进行中报业绩预告,其中3家实现预增,4家实现续亏,1家扭亏、1家略减、1家续盈。分板块来看,商用较好,乘用车业绩略有承压。

图片

截至 7月29日,零部件板块中已有53家企业进行中报业绩预告,其中33家实现业绩预增,3家实现预减,1家续盈,5家续亏,1家首亏,8家扭亏,2家略减。芯片短缺叠加原材料涨价的影响,部分零部件公司业绩承压;整体来看,随着经济以及乘用车消费复苏,零部件企业盈利能力进入修复通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截至 7月29日,汽车服务板块有三家公司公布中报业绩预告,受益于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措施发挥显著效果,经济运行保持恢复性增长,乘用车消费复苏,汽车经销商企业业绩均取的增长。

图片

重点公司中报预告

长城汽车(02333)

2021年7月21日,公司发布中报业绩快报,长城汽车H1实现营收621.59亿(同比+73%),实现归母净利润34.98亿(同比+205.19%),扣非净利润28.31亿元(同比+252.78%)。单二季度看,公司实现营收310.4亿(同比+32%),实现归母净利润18.6亿(同比+4%)。  销量增长、产品均价上移带动营收强势增长,二季度单车盈利能力环比提升显著,同比略有下滑。分品牌看,H1欧拉品牌销量+457%,皮卡品牌+110%,哈弗品牌销量+49%,WEY品牌-14%。依托“柠檬+坦克+咖啡智能”,爆款打造能力强,产品竞争力提升,全新平台有望带来新一轮产品强势周期。公司发布2025战略,2025年销量目标为400万辆。

德赛西威(002920.SZ)

2021年7月21日,公司发布中报业绩预告,2021年H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6-3.7亿元。2021年上半年,公司坚持战略引领,持续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及网联服务三大产品线业绩稳步提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同时,公司持续推进精益经营,2021年上半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华阳集团(002906.SZ)

2021年7月15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告,2021年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25-1.45亿元,同比增长141%-180%。公司汽车电子智能座舱业务包括数字仪表、中控、HUD 等订单大幅增加,精密压铸业务订单大幅增加,公司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因芯片等原材料供应紧张和涨价,降低了公司销售和利润增长率。

拓普集团(601689.SH)

2021年7月10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告,2021年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32-4.72亿元,同比增长100%-119%。汽车行业受到芯片短缺的较大影响,又叠加了原材料涨价、运费上涨等不利因素。由于公司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开拓产品线及客户群,前期积累了大量订单,因此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后续业绩还将进一步释放。

保隆科技(603197.SH)

2021年7月27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告,2021年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15-1.38亿元,同比增长77%-113%。公司成熟业务市场份额扩大并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新业务快速成长;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明显增长,产能利用率提升,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对冲芯片短缺、大宗原材料涨价、国际物流费用上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后,公司净利润实现增长。

长安汽车(000625.SZ)

2021年7月15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告,2021年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6-19亿元,同比下降27%-39%。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因非经常性损益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约42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增加,主要因公司销量增长、产品结构优化,自主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合资业务盈利能力稳步改善。

重点公司业绩前瞻

比亚迪(01211)

比亚迪汉持续热销,DMI车型销量增长迅速,刀片电池产能持续扩张,公司基本面向好。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对公司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构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总体而言,着眼销量,看淡利润。我们预计单二季度营收500亿,同比+22%;归母净利润6亿,同比-61%。

福耀玻璃(03606)

看好海外市场份额提升和产品品类延展。近年来福耀汽车玻璃海外业务加速拓展(主要在美国),2019年起福耀通过收购欧洲铝亮饰条公司SAM进一步拓展边界(2020年并表)。专注于一片玻璃的价值量延伸。智能化、消费升级背景下汽车玻璃单车使用量(天窗+前档)和单面积价格(HUD、智能调光、隔热、隔音、除霜、Low-E等)提升。我们预计单二季度预测经营性利润10-11亿,考虑汇兑损失9亿,同比增长80%。

星宇股份(601799.SH)

公司作为国内主板主营车灯稀缺上市公司,主业高度专注,崛起于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期,规模稳健扩张(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速25%)。逻辑:好行业、好格局、好公司,业绩仍有望维持较高增速,毛利率或迎来拐点,具备全球车灯龙头潜质。我们预计单二季度营收同比+20%,利润端+25%。

科博达(603786.SH)

科博达是国内为数不多汽车智能、节能电子部件制造商,深耕汽车控制器领域多年,核心客户突破南北大众、大众全球等一流车企,短期受益于车灯LED化趋势量价齐升,长期受益于汽车电子装载率提升下的产品品类扩张。我们预计单二季度营收7-8亿,同比+20%,利润1.3亿,同比+15%。

骆驼股份(601311.SH)

公司作为国内起动电池龙头,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新车42%、后市场25%份额),重新聚焦起动电池产业链,通过海外布局,加速融入全球,发力再生铅业务,打造“生产-销售-回收-拆解-再生产”产业链,加强成本和质量把控,完善渠道和品牌,寻求突破后市场业务。预计单二季度利润2.3亿+,同比+30%。

三花智控(002050.SZ)

应用于家电市场的制冷零部件是公司的传统主业,公司生产的四通阀、截止阀、电子膨胀阀市场份额均为全球第一。制冷业务的增速和天气、房地产市场相关性较高,预期下半年维持平稳趋势,2020年国家能效标准或升级有望推进电子膨胀阀产品渗透率提升。长期来看,家电变频化、节能化为公司制冷业务打开长期增量空间。我们预计单二季度营收同比+20%,利润端+25%;H1汽零端2.5-3亿,40%+。

宇通客车(600066.SH)

公司作为全球大中客龙头,围绕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轻量化技术布局长远,2019年高分红回馈(分红率114%,股息率6.1%)。长期来看,新能源补贴退坡常态化加速客车行业洗牌,长期控成本、增规模、强技术助力宇通市占率提升。相比于竞争对手,宇通具备更强的成本管控能力、规模优势和产品议价能力。我们看好行业洗牌背景下宇通市占率的持续提升、产品高端化、燃料电池、海外出口和从生产向运营端的出行方案布局。我们预计单二季度营收60亿+,同比+30%+;利润3亿+,同比+50%。

潍柴动力(02338)

公司重卡发动机龙头地位稳固,重卡板块业务将持续受益于物流需求提升以及行业竞争格局改善,同时公司海外扩张、品类拓展将持续贡献业绩。我们预计单二季度营收580亿+,同比+5%+;利润30亿+,同比+17%。

宁德时代(002050.SZ)

公司核心驱动因素为4点(1外因+3内因):一是卡位十年百倍的高景气赛道(动力电池产业为能源、交通、工业三大领域交汇点;新能源汽车未来5年30%-40%复合增速,其中占据4成成本的动力电池为三年内弹性最大的纯增量环节);二是实现主流车企供应链全覆盖(国内半壁江山、海外占据两成的市占率预期);三是纵向布局形成产业链战略版图(打通原材料、电池制造、运营服务、材料回收环节,持续降本);四是技术持续迭代维持竞争力(CTP、高镍、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公司处业绩高速增长期,2021年收入端有望破千亿、归母端破百亿(预计2021年营收1031亿元,利润114亿元)。我们预计单二季度营收200亿+,同比104%+;利润同比70%+。

7月汽车板块强于大盘,高估值回调明显

汽车板块7月走势强于大盘

截至7月27日,CS汽车板块上涨0.45%,其中CS乘用车上涨2.36%,CS商用车上涨0.19%,CS汽车零部件下跌1.04%,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下跌1.76%,CS摩托车及其它下跌8.45%。同期沪深300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分别-5.72%/-3.45%。汽车板块自2021年初至今,上涨11.72%,沪深300和上证综合指数分别-5.49%/-0.16%。

图片

重点关注公司中,近半年来,乘用车板块,长城汽车上涨了31.12%(7月涨幅24.87%),上汽集团下降了9.21%(7月下跌9.33%),长安汽车上涨53.75%(7月上涨0.86%),比亚迪上涨了0.63%(7月下跌0.98%),;零部件板块,玲珑轮胎下跌14.65%(7月下跌17.10%),德赛西威下跌了0.84%(7月上涨0.74%),福耀玻璃下跌了17.52%(7月下跌12.87%);汽车服务板块,易鑫集团下跌了16.73%(7月上涨0.47%),中国汽研上涨了5.25%(7月上涨4.33%)。

图片


图片

2021年7月CS汽车板块内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常熟汽饰、华域汽车、钱江摩托、拓普集团、大东方;涨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富临精工、江淮汽车、ST海马、南方轴承、钧达股份。

图片

7月汽车板块估值维持高点,关注龙头企业

汽车汽配板块估值从19年初逐渐回升,本月持续走高,乘用车及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表现亮眼。截至2021年6月29日,CS汽车PE值为52倍, CS汽车零部件PE值为66倍,估值水平较年初分别有所提升,较去年同期的有所提升(30/40倍)。国内汽车销量18年7月以来开始下滑并呈现加速下滑趋势,而国内汽车汽配板块估值自18年年初即开始下滑,2018年底至今估值基本稳定并逐渐回升,2020年初至今CS汽车零部件PE开始逐步回升(一定程度上电动智能产业链拉动效应)。

图片

6月汽车产销同比下滑,新能源汽车6月渗透率达11%

通过梳理过去历年汽车行业走势,我们可以发现2018年汽车销售受较大冲击,(主要原因是贸易战持续冲击下可选消费下行叠加购置税退出前的部分透支)。2018年7月起中国乘用车销量连续22个月下滑,2018年中国汽车销售2808万辆,同比下滑2.8%,2019年中国汽车销售2577万辆,累计同比下滑8.2%,下滑幅度自2019年8月起逐月收窄。2020年1月,受春节提前和新冠病毒疫情影响,汽车销量同比降幅有所扩大,3月开始国内疫情缓解,终端需求有所回升。2020年12月国内汽车销量283.1万辆,同比增长6.40%,环比增长2.10%。2020年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0%和1.9%。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021年1-4月,汽车累计产销分别为858.6/87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4%/51.8%,其中,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分别为679.1/195.6/75.0万辆,分别同比增长53.1%/47.3%/257.5%,较2019年同期分别-1%/+29%/+97%。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5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204/213万辆,同比分别下滑7%/3%,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6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194/202万辆,同比分别下滑17%/12%,相较于2019年同期分别+3%/-2%。其中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57/45/26万辆,分别同比-11%/-17%/+147%,6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大约为11%。2021年1-6月,汽车累计产销分别为1257/12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26%,与2019年同期相比,产销同比分别增长4%/5%。其中,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分别为1001/288/119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7%/21%/223%,较2019年同期分别-1%/+31%/+90%。6月汽车产销同比环比均下滑,与2019年同期相比较为稳定,疫情之后的汽车消费已恢复至稳态水平,新能源汽车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短期看,汽车行业缺芯问题自去年年底出现,拐点已至,今年下半年有望好转;长期看,国内汽车行业目前仍然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阶段,预计后期正增长是主旋律。2021全年乘用车车销量有望达到2220万辆,同比+10%。

图片

图片

6月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11.03%,部分自主品牌表现好于行业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6月,乘用车销量同比、环比均下降。当月共销售156.9万辆,环比下降4.68%,同比下滑11.03%。从细分车型看,5月份乘用车轿车销量72.4万辆,同比下滑11.7%,环比下滑6.9%,产量73.2万辆,同比下滑12.6%,环比下滑5.5%;6月份MPV销量6.8万辆,同比下降21.5%,环比下降17.2%;6月份SUV销量74.6万辆,同比下降9.3%,环比下降0.3%。从累计情况看,轿车: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021年1-6月,国内轿车累计销量464万辆,同比增加26.3%,轿车增速表现同比略弱于乘用车行业,基本相当;SUV:2021年1-6月,国内SUV累计销量分别为473.1万辆,同比增加28.6%,SUV增速表现同比优于乘用车及汽车行业;MPV:2021年1-6月国内MPV累计销量分别为45.6万辆,同比增加25.2%,MPV增速表现同比略弱于乘用车及汽车行业。

图片

图片

分厂商来看,2021年6月,国内乘用车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大众分获前三。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狭义乘用车厂商2021年6月零售销量排行,前五位分别一汽大众(13.9万,同比-22%)、上汽通用(11.4万,同比-9.9%)、上汽大众(11.0万,同比-24.4%)、吉利汽车(9.3万,同比-12.2%)、东风日产(9.0万,同比-19.0%)。此外,在2021年5月零售销量排行TOP15中,销量同比增速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比亚迪汽车(+49.8%)、长城汽车(+40.9%)、上汽通用五菱(+16.7%)、华晨宝马(+3.4%)、广汽丰田(+3.3%)。

图片

6月商用车单月产销维持高位,重卡同比、环比略有下滑

2021年6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8.8万辆和44.6万辆,环比分别下降8.3%和7.4%;同比分别下降26.3%和16.8%。分车型情况看,货车产销同比明显下降,客车产销同比大幅增长。与2019年同期相比,商用车产销同比增长31.2%和35.8%,其中产量增幅比5月大幅增长12.5pct,销量增幅比5月小幅减少1.3pct。

商用车自2016年以来在重卡限超政策、更新需求、基建拉动工程机械等推动下进入了四年增长景气期。无锡立交桥坍塌事故使重卡超载议题重新回归大众眼球,主要物流区域严格查处超载现象,运费短期大涨。

短期来看,随着国六升级切换结束,预计2021年三季度重卡行业销量同比、环比均有所下滑。

图片

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倍,持续刷新记录

2021年6月新能源汽车销售状况良好,产销分别完成24.8/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1.5倍,继续刷新当月历史记录。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4万辆和2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倍和1.6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3万辆和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6.5%和107.9%。

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倍和2.1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2.2万辆和100.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倍和2.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2万辆和2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1.7%和1.3倍。

图片

根据乘联会细分数据,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22.7万辆,同比增长165.7%,环比5月增长14.7%。1-6月批发累计108.7万辆,同比增加231.5%。

图片

具体分车型来看,宏光MINI29143辆)、特斯拉Model 3(16515辆)、特斯拉Model y11623辆)销量占据前三甲,比亚迪秦PLUSDMI-i、理想ONE、欧拉黑猫强势增长。

图片

2020年全年销量数据来看,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销量位列前三,分别为206.69、150.54、145.89万辆;在新能源车企中,特斯拉、广汽新能源、吉利新能源排名最高,销量分别为13.54、5.95、5.19万辆;三大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销量分别为4.37、3.26、2.70万辆。

图片

6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同比下降0.7pct,库存压力合理范围

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同比下降0.7pct,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环比下降。2021年6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1%,较上月上升3.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3月下半月,经销商进车节奏加快,库存压力增大。厂家政策支持力度减弱,为应对传统淡季,经销商降价促销,利润减少。4月库存指数上涨,市场需求指数、平均日销量指数环比下降,从业人员指数、经营状况指数环比下降。5月,各类优惠促销活动贯穿全月,实际对终端销量的提振效果有限。受芯片短缺及季节因素影响,上游厂家提前安排高温休假,汽车产能不足,经销商库存持续下降,库存系数回落至警戒线下方。据调查,芯片短缺问题逐渐蔓延到终端市场,多数经销商畅销车型库存不足,需等数月才能提车,订单转换过长加上现有库存失衡导致销量减少,部分厂家开始取消库存考核并调整促销政策。

2021年6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指数为1.48,同比下降14.9%,环比下降2.0%。分品牌看,高端豪华&进口品牌库存系数为1.40,环比下降2.1%;合资品牌库存系数为1.46,环比下降5.8%;自主品牌库存系数为1.59,环比保持不变。芯片短缺导致新车供给减少,各品牌库存基本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图片

行业相关运营指标:7月原材料价格基本稳定

原材料价格指数:下游需求稳定,7月原材料价格基本稳定

汽车配件主要以钢铁、锌、铝和玻璃等大宗商品为主要原材料。受国家供给侧改革“去产能”政策影响,铝锌和钢铁等金属的价格从2016年初就开始持续上涨,到2017年汽车配件主要原材料价格均处于高位,2018年随着环保侧去产能脚步的缓和,汽车配件主要原材料价格在2018年基本趋稳并小幅回落。2019年除玻璃外其他原材料价格指数均有下降。2020年受疫情影响,下游需求大幅下降,原材料价格全线下滑,5月开始终端需求逐渐恢复,部分原材料价格呈现提升。

2021年7月中旬橡胶类价格47.90,环比2021年6月中旬的46.06有所上升,同比2020年7月中旬的33.76有所上升;2021年7月中旬钢铁类价格指数160.04,环比2021年6月中旬的154.74有所上升,同比2020年7月中旬的110.56明显上升;浮法平板玻璃2021年7月中旬的市场价格为2889.20,环比2021年6月中旬的2847.20有所上升,同比2020年7月中旬的1579.90有较大幅度的上升;铝锭A00在2021年7月中旬的价格18900.20,环比2021年6月中旬的18585.40明显上升,同比2020年7月中旬的14446.10明显上升;锌锭0# 2021年7月中旬价格22357.10,低于2021年6月中旬的22770.00,同比2020年7月中旬的17076.00较大幅度的上升。总体来看7月汽车原材料价格基本稳定,锌锭同比上涨、环比下降,橡胶、钢铁、玻璃、铝锭同比、环比均上涨。

图片

图片

图片

汇率:美元兑人民币、欧元兑人民币均小幅下降

美国和欧洲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汽车市场,中国汽配件绝大多数出口销往美国和欧洲,因此美元和欧元兑人民币的走势直接影响中国汽配供应商的出口。2016人民币呈现持续贬值态势,2017年人民币升值,2018年上半年人民币逐渐平稳。2018年下半年由于贸易战影响人民币持续贬值,2019年呈先贬值后升值的趋势;欧元兑人民币在2016年基本保持平稳,2017年小幅升值,2018年延续了区间内小幅震荡的趋势,2019年呈现先降后涨态势。近期随着海外疫情在美国的扩散和原油价格大跌的影响,美元流动性收紧,美元指数大幅上涨。

截至2021726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收至6.48,环比20216月底有所上升;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收至7.63,环比20216月底有所下降。

图片

重要行业新闻与上市车型

重要行业新闻

核心:7月2日,吉利汽车董事会宣布,为发展极氪品牌,极氪集团已订立CEVT收购协议、浩瀚能源收购协议及宁波威睿认购协议,以收购研发、生产及销售电动汽车所需之资产及技术;7月8日,沃尔沃汽车宣布,其与母公司吉利控股已同意为动力系统业务创建一家名为Aurobay的合资公司。两家公司正在推进早些时候宣布的计划,将上述业务合并成一个新的独立业务。结合此前消息,Aurobay预计将于今年内投入运营;7月1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4起汽车召回公告,涉及五菱、宝骏、日产、欧拉、奇瑞5个品牌的共计1478330辆汽车将被召回;7月21日,沃尔沃汽车官方宣布,已与其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签署了一项协议,将收购吉利控股在其中国合资企业中的股份,目的是获得其在中国的汽车制造厂和销售业务的全部所有权;7月22日,梅赛德斯-奔驰正式对外宣布其电动化转型规划,以在条件允许的市场,将做好2030年前实现全面纯电动的充分准备,从而加速迈向零排放及软件驱动的未来。

7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制造领域,延伸发展智慧出行、汽车金融等服务领域;7月22日,商务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做好全链条促进汽车消费,汽车年销或转正;7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称,新版《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已经2021年3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第4次局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1.车企动态

吉利汽车:极氪集团已订立CCEVT等收购协议

7月2日,吉利汽车董事会宣布,为发展极氪品牌,极氪集团已订立CEVT收购协议、浩瀚能源收购协议及宁波威睿认购协议,以收购研发、生产及销售电动汽车所需之资产及技术。

吉利与沃尔沃成立动力系统合资公司“Aurobay”,可向第三方提供产品和服务7月8日,沃尔沃汽车宣布,其与母公司吉利控股已同意为动力系统业务创建一家名为Aurobay的合资公司。两家公司正在推进早些时候宣布的计划,将上述业务合并成一个新的独立业务。结合此前消息,Aurobay预计将于今年内投入运营。

据悉,Aurobay最初将由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控股共同持有。未来几个月,沃尔沃汽车将把其全资子公司Powertrain Engineering Sweden的所有资产转让给Aurobay,包括在瑞典舍夫德的发动机工厂(包括研发团队)、在中国的发动机工厂及其它相关资产。

沃尔沃汽车称,新公司将成为全套动力系统解决方案的全球性供应商,包括下一代内燃机、变速箱和混合动力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除了继续向双方供货外,还向第三方汽车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

而对于吉利来说,其将能够把共同研发和生产的技术先进、高效的内燃机和混合动力系统,搭载于旗下沃尔沃、吉利、领克、宝腾、路特斯等多个汽车品牌,进一步强化多品牌之间的协同效应。

此外可以预见的是,动力系统业务合并将有利于吉利及沃尔沃双方实现成本的控制,降低研发支出。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吉利与沃尔沃的合并方案,在保持各自现有独立公司架构、实现战略目标的同时,双方将围绕汽车新四化前瞻技术,在动力总成、三电技术、高度自动驾驶等业务领域进行合并及协作。也就是说,除动力总成业务合并之外,吉利与沃尔沃双方还将针对其他领域进行业务的合并或是协作。

具体来看,除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内燃发动机之外,双方还在智能电动汽车方面有所行动。吉利和沃尔沃在目前共享两款架构,即SEA浩瀚和SPA2电动车架构的基础上,已经启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的联合开发。据悉,沃尔沃、吉利及领克、极星品牌都将共享该纯电架构。

另外,双方还将在三电和智能网联方面实现技术共享,共用电池包和电驱系统,并通过联合采购降低成本。而在自动驾驶方面,双方也将基于各自已有的研发成果和经验,由沃尔沃汽车旗下自动驾驶软件技术开发公司Zenseact牵头,共同开发高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5品牌召回147.83万辆汽车 五菱系占比97.20%

7月1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4起汽车召回公告,涉及五菱、宝骏、日产、欧拉、奇瑞5个品牌的共计1478330辆汽车将被召回。具体来看,上汽通用五菱决定自8月2日起,召回共计1436997辆宝骏310系列、宝骏360、宝骏510、宝骏730、宝骏RS-3、宝骏RM-5、宝骏RC-5系列、五菱之光、五菱荣光系列、五菱宏光系列车型汽车,占当日召回总量的97.20%。

奇瑞美国经销商HAAH申请破产

据外媒报道,美国加州汽车经销商HAAH Automotive的首席执行官Duke Hale表示,由于紧张的中美关系吓退了潜在的投资者,该公司决定放弃从中国进口车辆并通过美国经销网销售车辆的计划,并于7月19日申请破产。在此之前,该公司与潜在经销商召开了电话会议,这些经销商都曾为获得特许经营而支付10万-17.5万美元不等的不可退还押金。

斯柯达与丰田汽车生产受芯片短缺影响

当前,由于芯片供应严重不足,全球各地的汽车制造商都陷入了挣扎。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也在7月22日表示,受零部件短缺影响,该公司于本周早些时候已暂停其在泰国的三座工厂的汽车生产。

丰田汽车泰国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公司于7月20日暂停了班坡(Ban Pho)工厂的汽车生产,与7月21日暂停了三隆(Samrong)和Gateway工厂的汽车生产。丰田官方网站显示,该公司在泰国的年产能为55万辆。丰田在7月22日还表示,由于零部件短缺,该公司日本爱知县(Aichi Prefecture)的一座工厂也将在7月29至30日和8月2至4日停产。

沃尔沃汽车将收购与吉利在华合资公司的另外50%股权

7月21日,沃尔沃汽车官方宣布,已与其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签署了一项协议,将收购吉利控股在其中国合资企业中的股份,目的是获得其在中国的汽车制造厂和销售业务的全部所有权。

收购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和上海沃尔沃汽车研发有限公司另外50%的股份,将进一步加强沃尔沃汽车在中国的地位,并最大限度地扩大其在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的业务。

虽然这两家合资公司此前已经完全包括在沃尔沃汽车集团的财务报表,但完全收购后沃尔沃汽车所占份额的净利润和股权将增加。沃尔沃汽车首席执行官Håkan Samuelsson表示,“通过这项协议,沃尔沃汽车将成为第一个完全控制中国合资业务的主要国外汽车制造商。”

至2030年,梅赛德斯-奔驰或全面实现纯电动化

7月22日晚间,梅赛德斯-奔驰正式对外宣布其电动化转型规划,以在条件允许的市场,将做好2030年前实现全面纯电动的充分准备,从而加速迈向零排放及软件驱动的未来。

分阶段来看,至2022年,梅赛德斯-奔驰将针对其所在的所有细分市场推出纯电动车型;2025年起,其所有新发布的车型架构将均为纯电平台,其每款车型都将向客户提供纯电版本选择。

为推动这一转型,2022年至2030年,梅赛德斯-奔驰纯电动车型方面的投资将超过400亿欧元。

2.政府政策

上海“十四五”规划:至2025年实现万亿级汽车产业规模

7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制造领域,延伸发展智慧出行、汽车金融等服务领域。

抓住全球汽车产业变革调整的窗口期和机遇期,推动汽车产业新能源化、智联化、共享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提升研发设计、试验试制、智能制造、出行服务等全产业链能级;支持本市汽车龙头企业加快战略转型,增强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拓展国际主流市场,培育壮大新势力车企;促进汽车与5G通信、物联网、智能交通等融合发展,实现万亿级产业规模,着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

新能源汽车方面。以规模推广、能级跃升为重点,加快高性能动力电池、高功率密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支持本市龙头企业发挥品牌和技术优势,加快推出市场认可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高端产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矩阵;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上海城市群,突破多类型整车产品,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等关键零部件实现批量产业化,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推动长三角地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在私人、公交、出租、公务、物流、环卫等领域,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完善充换电设施配套,加快加氢站建设。到2025年,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

智能网联汽车方面。以技术突破、拓宽应用为重点,加快突破复杂环境感知、新型电子电气架构、线控执行器系统等核心技术,推动车载视觉系统、激光/毫米波雷达、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人工智能、高精度定位、5G通信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应用,打造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展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和应用场景,支持在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公交、园区、景区等特定场景开展测试和应用。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总体技术水平和应用规模达到国际领先,实现特定场景的商业化运营。

整车及零部件方面。以加快转型、提升品牌为重点,在培育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同时,推动传统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强化研发创新,突破整车以及先进变速器、高效内燃机、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优化自主品牌产品结构,不断推出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车型;支持本市龙头企业加快国际化、品牌化战略提升,布局海外整车及零部件业务,形成技术、品牌双输出的国际化经营体系,推动全球高端车型在上海首发。到2025年,努力提升汽车全球话语权和市场份额,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

智慧出行方面。以创新模式、完善基础为重点,支持本市汽车制造企业向出行服务和产品综合供应转型,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体,融合多种交通工具,建立网约汽车、租赁汽车、共享汽车、智能汽车为主体的出行体系;加快道路交通设施及车辆配套设施的数字化升级和改造,建设“人-车-路-网-端-云”协同的基础设施;引进培育一批平台服务、通讯服务和基础设施提供商。到2025年,建设完善的智慧出行生态体系,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慧出行服务高地。

工信部:积极应对芯片短缺 2021年汽车稳中向好

7月1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受芯片供应短缺以及排放标准升级切换期等影响,5月、6月汽车产销出现了一定回落。对此,工信部组建了汽车半导体推广应用工作组,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整车企业、芯片企业的力量,加强供需对接和工作协同,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推动提升汽车芯片的供给能力,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田玉龙说,“行业机构分析,全年汽车总产销量有望实现小幅增长,态势是总体向好的。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将实现高速增长,预计达到200万辆左右。所以整体来看,汽车业对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作用还在不断显现,保持它的平稳快速发展也是工信部工作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商务部:做好全链条促进汽车消费,汽车年销或转正

7月22日,国新办举行上半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商务部综合司司长郭婷婷介绍,上半年,我国商品消费明显回升,其中汽车增长30.4%。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则表示,预计今年全年汽车销售有望实现正增长,扭转连续三年持续下滑的局面。他继而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根据新形势新变化,会同相关部门认真做好全链条促进汽车消费这篇大文章,加快推动构建梯次消费、高效使用、绿色循环的汽车市场新发展格局。

新版汽车“三包政策”明年起实施:新增动力电池故障相关政策

7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称,《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新版“三包政策)已经2021年3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第4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新版“三包”政策最大的变化在于,在“三包责任”相关条款中增加了关于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新能源汽车故障“包修、包换、包退”的相关规定。

7月上市车型梳理

7月上市的新车型见下表,核心关注比亚迪秦PLUS、比亚迪元Pro、荣威RX5、吉利星越S、吉利星越L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文选编自微信公众号“车中旭霞”,作者:唐旭霞、戴仕远;智通财经编辑:刘家殷。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