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回应双减之下家教盛行:正在研究制定具体指导意见

作者: 智通编选 2021-08-30 11:44:14
8月30日,针对有人担心“双减”政策下,“一对一”家教会因此盛行起来,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对于学科类培训可能转入地下或者家庭来开展这种违规的学科类培训,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具体的指导意见。

智通财经APP获悉,8月30日,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发布会。针对有人担心“双减”政策下,“一对一”家教会因此盛行起来,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对于学科类培训可能转入地下或者家庭来开展这种违规的学科类培训,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具体的指导意见。下一步将出台针对性举措,来指导各地进行科学的鉴别,对发现的违规问题会进行认真查处。对于线上的学科类培训,教育部会进行常态化的网上巡查活动,一旦发现有违规的行为,也会进行坚决的查处,来确保“双减”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以下为文字实录全文:

续梅: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来参加教育部的第三场金秋新闻发布会。还有两天就是9月1日了,全国中小学生将重返校园,或者迈入新的校园。对于他们来说,今年的新学年和往年不太一样,因为在7月24日,中办、国办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

续梅:

文件下发30多天来,各地都在紧锣密鼓按照相关的要求来抓紧落实。虽然没有开学,但是有些家长已经开始感受到这个学期和往年不太一样,学校在陆续通知家长,为了保证孩子们多睡一会儿,孩子们到校的时间推迟了,同时离校的时间也推迟了。利用这段时间,学校将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所以,“双减”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新的学期,落实中办、国办的重要文件,教育部将有哪些新的要求?学校又将会发生哪些新的变化?今天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就来向各位作介绍。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嘉宾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胡延品一级巡视员。下面首先请吕玉刚司长介绍新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关情况。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情况。

吕玉刚:

谢谢续梅主任。各位媒体的朋友们,今天我们很高兴再次见面,非常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发布会,也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基础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新学期即将开学,就像刚才续梅主任讲的那样,在暑假期间,基础教育战线的同志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效克服疫情的影响,周密做好秋季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目前,除个别地方因疫情原因暂缓开学外,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学幼儿园将于9月1日安全、正常开学。在此,向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广大师生表示问候和祝贺。

吕玉刚:

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中央“双减”文件的第一个学期。今天的发布会,就切实做好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好“双减”的有关任务,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第一,总体要求。

基础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把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聚焦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深、细、严、实的作风,下大力气做强做优校内教育,充分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健全学校教育质量服务体系,切实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这是总体要求。

第二,深入组织学习领会“双减”政策。

各地各校要认真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进行专题学习,深入领会中央“双减”文件精神,特别是对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部署和有关要求,充分认识“双减”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学校在“双减”工作中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准确把握学校在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切实增强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使命感、光荣感,激励广大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幸福感、获得感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三,切实减轻过重作业负担。

减轻义务教育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是“双减”的主要任务之一。教育部根据中央部署,已就加强作业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校务必高度重视,从把握功能、严控总量、提高质量、强化管理等方面抓好落实,坚决把过重作业负担压减下来。

要强化学校作业管理主体责任,落实校长负责制。教育行政部门对义务教育学校要逐一检查,重点检查学校是否制订了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是否建立了作业总量调控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是否做到了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是否建立了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帮扶、答疑、指导的制度。

教育部已将上述要求列入了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和“双减”重点工作监测台账,并通过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公开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将作为评判各地各校作业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四,推进课后服务全面覆盖。

推进课后服务是支撑实现“双减”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近两年来,课后服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有效缓解了家长接孩子难的问题,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今年6月,教育部发出进一步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暑假期间,据我们了解,各地对课后服务工作做了精心准备,新学期课后服务工作要实现校校开展全覆盖、保障时间“5+2”、丰富内容上水平、吸引学生广参与。这四句话是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目标。

学校课后服务要体现办学特色,充分挖掘教师潜力,既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答疑辅导、指导完成作业,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努力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学校要加强对家长和学生的宣传引导,促进学生更好地自愿选择回归校园参加课后服务。

要关心爱护教师,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补助。课后服务也可以聘任退休教师、具有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士或志愿者参与,并充分利用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

各地各校要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情况纳入义务教育学校质量评价体系。教育部已建立了课后服务直报系统,将定期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

第五,有效降低学生考试压力。

贯彻中央“双减”文件要求,为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教育部今天将发出《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提出了准确把握考试功能、大幅压减考试次数、规范考试命题管理、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完善学习过程评价、加强学业质量监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等工作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主要发挥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功能,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其他考试不具备甄别遴选选拔的功能。

《通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要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严禁超课标超教学进度命题。要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要处理好考试、作业、日常评价、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习惯与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各地各校要认真按照这个《通知》的要求,切实规范考试管理工作。

第六,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校要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科学制定教学计划,确保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鼓励支持教师优化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各地各校要认真落实教育部今年3月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全面落实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指导要点,幼儿园要帮助做好入学准备,小学一年级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积极探索实施入学适应期过渡性的活动课程。

各地各校要深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积极引导师生用好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提供的精品课程资源。这套课程资源已经覆盖了各个年级、各个学科,都是遴选优秀的老师精心制作的。各地要广泛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展示交流活动,精心做好教育部部署的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推荐工作。这项工作是8月初刚刚部署的。激励广大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教材,勇于投身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准确把握学情,注重因材施教,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七,严明教育教学工作纪律。

落实学校承担的“双减”工作任务,必须强化教学管理工作,严格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纪律。新学期,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适当方式告知家长和学生,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各地教育部门要强化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与检查,并畅通社会反映意见渠道,自觉接受监督;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要立行立改、坚决予以严肃查处。

第八,加强家校沟通与宣传引导。

各地各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学校开放日和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向广大家长深入宣传中央“双减”政策要求,详细介绍本地本校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和具体举措,密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主动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学校做好“双减”有关工作,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协同减负的工作合力。

各地各校要认真总结宣传“双减”工作的典型经验和积极成效,及时开展交流推广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力营造良好的“双减”工作的社会氛围。

吕玉刚:

借今天发布会的机会,还要提醒各地各校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共同上好开学第一课。围绕建党百年,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今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联合制作了“开学第一课”专题电视节目,将于9月1日晚8:00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请各地各校提醒广大中小学生收看。教育部也已经向各地发出了提醒。中小学校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新安小学少先队员重要回信精神,持续开展“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二是重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新学期开学后,学校要加强与家长、学生的沟通,全面了解学生身心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尽快调整好状态,以健康乐观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三是切实加强校园安全工作。今年是教育部和公安部推行的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校园安全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在开学前全面排查安全隐患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严格落实校园安保措施,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加快实现专职保安员、封闭化管理、一键式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护学岗配备“四个100%”达标的目标任务,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稳定有序。

谢谢大家,我就介绍这些。

续梅:

谢谢吕玉刚司长。接下来我们请胡延品一级巡视员介绍“双减”和“五项管理”督导情况。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一级巡视员胡延品介绍“双减”和“五项管理”督导情况。

胡延品:

各位上午好!下面我介绍“双减”和“五项管理”督导有关情况。

首先是关于“双减”督导。

加强“双减”督导,是中央“双减”《意见》的明确要求,也是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的有力举措。“双减”督导措施主要有六项:

第一,把“双减”督导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的“一号工程”。

将“双减”督导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进行系统的部署。特别要求各地教育督导部门将“双减”政策落实及成效纳入政府履职督导评价,进一步压实政府责任;设立专门举报平台,通报典型违规案例,强化社会监督;组织国家督学、学校责任督学开展明察暗访,实行常态化督导;约谈、通报问题多发地区和单位,严格依规问责。

第二,建立“双减”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

印发各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双减”工作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的通知》,明确从今年9月份起,每两周对各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情况进行通报。通报内容主要包括作业时间达标学校比例、课后服务时间达标学校比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违规培训广告查处和群众举报线索问题核查处理情况等8个方面的内容共计21项指标,这些内容和指标涵盖了“双减”工作核心要求。

我们要求各地从这个月月底起,每个月15日和30日前报送半月报。我们在分析各地数据的基础上,将形成“双减”工作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印发各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呈报中央有关领导,抄送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通过定期通报,目的是督促各地聚焦重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取得实效。《通知》还明确,国务院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设立“曝光台”,对该落实能落实而不落实的工作,或者经过多次通报仍然整改不到位的典型问题,直接在媒体曝光,并依规启动问责程序。

第三,将“双减”工作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日前,我们已经专门印发了《通知》,对今年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作出部署,明确将省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双减”工作情况,包括“双减”纳入省(区、市)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任务、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双减”工作成效和群众满意度等,作为督导评价的重点内容进行督查考评。同时,我们要根据情况,特别是监测评估、信访举报的情况,在11月份的时候,选择7个左右的省份开展实地督查。我们将在国家督导报告中专门反映各地“双减”政策落实情况,在分省意见反馈中,重点反映“双减”目标的达成情况。

第四,设立“双减”问题专门举报平台。

国务院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微言教育”“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和“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开设举报专栏,受理群众对学生作业负担重、学校未依规开展课后服务和校外培训机构无证照培训、虚假宣传、超标超前培训、超期预收费、违规高收费、退费难等问题的实名举报。到目前,接到的举报我们汇总是8000多条。下一步,我们将分省对有效的举报问题进行归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要求相关省份逐项核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问题,我们将组织国家督学进行实地核查,并向社会公布核查情况。

第五,发布预警提示家长校外培训缴费风险。

我们先后在今年春季开学不久的3月份和进入考试季的5月份,发布了2期校外培训风险预警,提醒家长注意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培训机构,不一次性缴纳超过3个月和60课时的培训费用;特别提醒家长警惕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诱导和巧立名目违规收费,维护好自身的权益。9月秋季开学以后,我们将在梳理群众举报问题线索、半月通报和明察暗访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普遍性、趋势性问题,及时发布预警风险提示,同时公布虚假宣传、无资质运营、卷钱跑路等机构名单和违法违规典型案例。

第六,组织开展实地督查。

按照“全面覆盖、问题导向、持续深入、压实责任”的总体要求,我们于6月份组织国家督学重点对全国各省(区、市)“双减”情况进行了实地督查。这次督查,除国家督学外,我们还特别邀请了25位媒体记者作为特邀督导员全程参与。对发现的问题,我们逐省开列了问题清单,提出了明确整改要求,我们也将视情况组织“回头看”。

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层层压实督导责任,加大督办、通报、曝光、约谈和问责力度,推动“双减”政策全面落地,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校外培训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显著减轻。

胡延品:

关于“五项管理”实地督查。

今年1到4月份,教育部先后印发五个专门通知,对中小学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作出规定。“五项管理”可以说是小切口、大改革,是“双减”工作一项具体抓手,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举措。6月份,国务院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16个督查组,对全国除有疫情的广东省外的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项管理”规定落实情况进行了实地督查,共核查417所中小学、241个校外培训机构,访谈校长、教师、家长、学生2200余人,回收问卷45000余份。

从实地督查看,“五项管理”规定要求正在逐步落地,应该说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手机管理方面,97%的学生表示学校对学生带手机入校园进行了管理。在校期间,学生的手机基本上做到了有效管控。

睡眠管理方面,一些地区通过制定睡眠管理计划,签订责任书等方式,形成家校共管合力,基本保证了学生的睡眠时间。

读物管理方面,93%的学生表示学校建立了课外读物遴选审核制度,基本堵住了问题读物入校的通道。

作业管理方面,学校和教师更重视作业质量,设计差异化作业,在“控量”的同时力求“增效”。

体质管理方面,多数学校能够按照规定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质健康抽测和复查制度。

胡延品:

督查发现的问题,从三个层面来看,有这么几项:

一是政府部署落实不到位。一些地方只是简单照转文件,没有对政策作系统性、针对性解读。一些省份没有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还是教育部门在唱“独角戏”。

二是学校落实不到位。手机管理还不严,有少数学校没有设立手机管理装置和明确手机管理责任人。睡眠时间还不达标,38%的中小学生就寝时间晚于规定要求,67%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读物管理欠规范。少数学校存在教师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指定读物的问题。作业负担仍然偏重,22%的小学一二年纪学生反映有书面家庭作业,17%的中小学生书面作业总量超标,也还有部分学校的少数教师在用手机布置作业。体质管理还有漏洞。22%的中小学生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的课时不达标,体育课被挤占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初三、高三年级,体育课被挤占的问题尤为严重。

三是家校协同不到位。应该说,各地普遍存在学校“一头热”现象。家长虽然认同“五项管理”政策初衷,但也担心孩子掉队,输起跑线上,除学校作业外,不少家长还要额外给孩子布置作业,结果是“老师减负、家长增负”。还有少数家长不履行监护责任,把管理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

胡延品:

下一步,一是逐省反馈意见,同时视情况组织督导复查。二是将“五项管理”纳入常态化督导,特别是组织中小学责任督学定期开展督导。三是督促指导完善政策。重点是督导各地进一步厘清政府、学校、家长责任,增强家长监护、教育责任意识,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形成政府、学校、家庭共抓共管的氛围。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胡延品一级巡视员。下面我们进入答问环节,看看哪位记者有问题。

新华社记者:

我们知道刚刚过去的暑假,教育部出台了支持各地探索暑期托管服务的举措,请问一下司长,这次的暑期托管,您认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吗?如果今后还要继续开展这项服务的话,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吕玉刚: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7月份,为了帮助解决暑假期间学生无处去、家长看护难的实际问题,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提出了20字的要求,即“学校主动、社会参与、教师志愿、学生自愿、公益普惠”这20字的基本要求,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帮助家长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吕玉刚:

这个《通知》发出以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地各校也积极响应、积极行动。特别是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会同共青团、工会、妇联、社区等方面,精心组织了今年的暑期托管服务工作。今年暑期托管工作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覆盖范围广泛。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开展了暑期托管服务工作,有几个省份是在全省域开展的,包括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江西、海南等一些地方,是面向全省做了部署推动。有的地方是在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开展了试点,大部分地方今年都是首次探索做暑期托管服务工作。

二是师生参与踊跃。我们做了初步统计,今年参与暑期托管服务的学生约有302.6万人,我们在了解过程当中也注意到,在暑假期间,一些家长可能事先已经安排了暑期带孩子出游的活动,所以有的地方参与比例高一些,有的地方参与比例低一些。有33.9万名教师和志愿者参加了暑期托管服务工作,其中教师有24.2万名。

三是活动内容丰富。暑期托管服务工作除了指导学生完成暑假作业外,还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包括经典诵读、书法、美术、体育等等。有的还利用地方的一些资源,包括少年宫、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文化馆、社区等社会资源开展托管服务工作。

四是社会反响较好。暑期托管服务帮助确有需要的家庭解决了照看孩子的后顾之忧,受到了普遍欢迎和一致好评。

这项工作今年是初步探索,还要总结经验。下一步,还要继续深入推进,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真正成为一个惠民工程。谢谢。

总台央广记者:

对于“双减”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地方,我们要怎么样来发挥督导“长牙齿”的功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谢谢。

胡延品:

对“双减”政策落实不到位,对一些地方,我们除了通报、曝光以外,还将采取四项措施:

一是定向调度。对半月通报落实进度靠后的省份,我们将召开专门的调度会,要求这些地区加大工作力度。

二是约谈。对调度后进度仍然落后的,约谈相关地区的负责人。

三是挂牌督办。对约谈后落实仍然不到位或者工作不力,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地区,我们将实行挂牌督办,督办的结果向社会公布。

四是问责。对调度、约谈、挂牌督办后工作仍然不力的地区,我们将依据《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启动问责,提请和督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谢谢。

中国教育报记者:

请问吕司长,刚才您介绍了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有关内容,请您再介绍一下出台这项政策主要基于什么考虑?谢谢。

吕玉刚:

谢谢教育报记者的提问。我们大家都知道,必要的考试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受到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这次出台《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工作的通知》,主要目的是两个方面:一是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9次会议和中央“双减”文件关于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的部署要求,这是中央的部署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是有效破解当前义务教育学校存在的考试次数偏多、难度较大、质量不高、结果运用不当等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通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考试的功能,突出强调主要发挥学情教情诊断、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功能。这个《通知》提出要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并区别不同年级做出明确规定。我刚才已经介绍了压减考试次数的具体要求。关于压减考试次数的要求,文件提出,先在中央和各省市确定的“双减”试点地区来开展。这里面要特别强调的,严格禁止以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这是作为教学工作纪律来要求的。

在规范考试命题上,强调要合理控制考试的难度,不得超标、不得超教学进度。还没学你就考,这是不行的,要以学定考。注重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在考试结果的运用上,明确要求实行等级评价,并依据考试结果,精准分析学情教情,有针对性地帮扶学生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通知》特别强调,不得按照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不得与升学挂钩。《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部门要加强统筹,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义务教育考试管理的实施办法,切实把《通知》落实好。谢谢。

新京报记者:

“双减”政策落地之后,教育部下发《通知》,对学科类和非学科类的范围进行了划分。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社会上还有人对少儿英语、数理思维、国学等等培训是不是属于学科培训还存在疑问,想请问这几类培训是否属于学科类?

续梅:

您问的是学科类培训这个问题,不属于在座的两位司局长的业务范围,相关的司局负责人也没有在,我简要地作一个回答。我手里正好拿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的问题,这个《通知》里面就要求,在开展校外培训时,语文、数学等9类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原话是“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这个话听起来比较专业,确实这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教育部要求各地要组织相关专家,对于各种培训项目,其实际培训的目的、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方式要进行综合研判。如果培训实质上是对这9类学科其中的学科相关内容进行专门学习,强调的是学科知识导向,是为升学考试来服务的,片面强化相关学科听、说、读、写、算方面的技能培训,那么就应当按照学科类来进行管理。

下一步,教育部也将进一步指导地方建立专家组,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来进行审核把关,加强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我就回答这么多,继续提问。

封面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双减”政策出台后,在部分地区培训退费难成为了很多家长们投诉的热点。请问,对于教育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和超预期收费而造成退费难现象,对这类问题我们如何督办呢?谢谢。

胡延品:

确实,像你刚才讲的,在一些地区,不光是“双减”政策出台前,在培训机构治理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出现了退费难,甚至卷钱跑路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特别是虚假宣传、退费难的问题,家长可以向“双减”管理监督平台举报,也可以向当地的职能部门反映。我们也将及时发布缴费风险提示,提醒家长不预缴超期超时长的培训费用、地方的虚假宣传和缴费折扣陷阱。我们也将督促相关部门加快推进第三方资金监管,防止退费难和机构卷款跑路,对量大面广的退费难问题,我们将按属地管理原则进行督办;对卷钱跑路等严重家长权益的问题,我们将实行挂牌督办,也就是国务院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给省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督办通知。这个督办程序启动的时候,是要向社会发布的,督办的结果也是要向社会公布的。谢谢大家。

总台央视记者:

落实“双减”政策的首要任务是我们要提高学校内的教学质量,最大程度地满足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需求。请问吕司长,我们对校内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谢谢。

吕玉刚: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双减”,一减是减轻作业负担,另外一减是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减轻作业负担,这是学校的责任,学校的任务。另外一减,跟学校的工作也有很密切的联系。这次中央的“双减”文件,我们也做了一些学习和梳理,对学校工作的要求,集中体现在“三个提高”上,也就是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吕玉刚:

贯彻落实中央的“双减”重大部署,中小学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这迫切要求我们要切实发挥好学校主阵地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作业、考试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做好课后服务等方面工作。全面提升学校的育人能力、服务水平,让教育更好地回归校园、回归学校,切实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最大程度地缓解社会和家长的教育焦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谢谢。

中国网记者:

吕司长,现在很多中小学教师非常关注基础教育精品课的遴选工作,麻烦您介绍一下具体是如何开展的?谢谢。

吕玉刚:

谢谢这位记者。8月初,我们以部办公厅文件下发了关于遴选基础教育精品课的通知。做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落实中央“双减”工作的部署,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具体有四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激发教师的教学工作热情。促进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

二是汇聚优质教育资源。为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源源不断地提供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也建立建全云平台优质教育资源的更新替换机制。大家都知道,尤其在今年暑期,我们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得到了广泛使用,有的媒体反映也挺好,说是平台把小学六个年级、初中三个年级、高中三个年级的课程全部搬上了云平台,点开即用,全免费,全是名师上课,对这项工作点赞。这套课程资源是去年在疫情期间,按照“四高”的标准来完成的,就是依托了教学水平高的地区、教育质量高的学校、教学能力强的老师和专业技术能力强的团队来打造的。

吕玉刚:

这套资源现在已经提供了,但是资源也不能一成不变,也有个更新、提高的问题。所以,这次组织精品课的遴选工作,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激发教师深化教学改革,创造更多的精品课程,同时把这些精品课程遴选上来,放到平台上去,让更多的地方和学生共享共用。

这次除了服务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丰富资源之外,这套资源第三个目的就是服务学生和教师的使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要,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支持。

四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遴选这些精品课程的资源放在平台上,让更多的地方共享共用,加快缩小区域城乡的教育差距。目的主要体现在这四个方面。

在操作上,精品课的遴选工作,要坚持优中选优。我们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质量标准,特别强调要坚持正确方向,确保科学严谨,突出课堂实效,注重制作规范。当然,还有一条,就是一定要保证教师的原创,是自己教学改革的成果,不是临时拼凑的。

吕玉刚:

精品课的遴选工作,我们要求是在教师充分总结个人教学实践成果、认真凝练教学经验和方法,学校和县级教育部门组织展示、交流的基础之上,按照教师自主申报,要激发他的内在动力,然后学校推荐,县级初选,省市遴选,再到教育部,最终遴选审定,这样几个程序。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对省级推荐的精品课程进行评选,遴选确定部级精品课,对获得部级精品课的这些教师将颁发证书,并将部级精品课纳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共享共用。我们也鼓励各地组织遴选省级、市级的精品课,让更多的老师能够参与进来,更广泛地激励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双减”政策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有人担心“一对一”家教会因此盛行起来,学科培训会因此转向家庭、地下、网上,对此教育部怎么看?如何打消家长顾虑,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实好?谢谢。

续梅: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这位记者刚才提到的学科类培训可能转入“地下”或者家庭来开展这种违规的学科类培训,对于这种问题,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指导意见。下一步将出台针对性举措,来指导各地进行科学鉴别,对发现的违规问题会进行认真查处。另外对于线上的学科类培训,教育部会进行常态化的网上巡查工作,一旦发现有违规的行为,也会进行认真查处,来确保“双减”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最后一个问题。

人民网记者:

请问“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学校之间的竞争核心又回到了校内,如何避免部分学校在利用课后服务或者晚自习时间超纲超前教学,增加学生的负担呢?谢谢。

吕玉刚:

谢谢人民网记者的提问。首先说一点,“竞争”这个词在我们义务教育领域要慎用,当然我们鼓励每个学校都要把自己的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不管哪个学校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中央的“双减”文件非常重视课后服务工作,专门写了一大条,我刚才也做了介绍,对课后服务的功能和质量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有一句话是强调了“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这个规定,实际上就说明如果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超前教学是不允许的,超纲教学也是要严格禁止的,因为超纲教学一直是禁止的,不允许的,这应该作为教学工作纪律来要求,违规的也应该严肃查处。

做好课后服务工作,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发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切实增强吸引力和有效性。课后服务时间内,应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应给予帮扶、答疑、指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拓展他的学习空间。要坚决禁止将课后服务变成集体的学科教学或者补课,如果出现这类问题,教育部门要严肃查处。课后服务我们要按照文件要求,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谢谢。

续梅:

我看记者朋友也没有问题了,我们的提问就到这里。后天,也就是周三,我们将继续举行第四场金秋新闻发布会,也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参加。今天的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各位。

本文选编自“中国教育部官网”,智通财经编辑:秦志洲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