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外市场事件扰动较多,包括美联储及英国央行的议息会议、美国债务危机达到临界点、德国大选等,可谓“多事之秋”。
从对近期一系列海外事件梳理来看,目前海外市场正在迎来刺激政策的退潮。
货币政策层面,无论是美联储Taper,还是英国央行可能的加息提前,都意味着流动性的潜在收紧。而财政政策层面,美国新旧财年切换、债务上限等诸多财政约束悬而未决。
债务上限本身表明了美国当前政府债务规模已经增长到比较高的水平,即便这次债务上限的问题得到解决,美国后续财政扩张的速度大概率也会下降,这也就意味着下一个财年美国财政刺激力度减退。
一边是政策的陆续退潮,而另一边海外经济却又面临增长的乏力,包括PMI等在内的数据均在显示欧美经济动能的持续回落。
政策支撑力度减弱叠加经济动能放缓压力延续,我们认为四季度海外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扰动仍在增加,尤其是经济信心可能快速回落,进而引发风险资产出现调整,资金可能从风险资产撤离,重回避险资产。
与海外潜在的流动性收紧相反,中国央行反而在加大公开市场投放力度,以保证银行间流动性的平稳运行。
而央行维持稳中偏松的资金面格局,其实也是在为国债和地方债的发行保驾护航。而且从过往几轮宽信用周期看,宽货币往往是大前提,所以对于中国而言,我们认为狭义松、广义紧的格局在未来几个月仍会延续,利率维持在低位甚至继续下探的概率不低,这与海外货币政策的潜在收紧再次形成错位。
类比2018年,我们认为在双边开放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人民币债券反而可能成为境外资金的避险港湾。
叠加10月起中国债券正式纳入富时全球政府债券指数,被动资金流入中国债市的规模也会边际提升。我们预计四季度境外资金对中国债券市场的配置仍会加码,同时伴随地方债供给节奏放缓,供需关系对利率走势转向友好,进而推动利率中枢水平进一步下移,持券待涨仍是较佳策略。
本文节选自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利率策略周报:海外“多事之秋”,人民币债券或成避险港湾》;智通财经编辑: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