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健康平稳 保证煤电、煤炭等生产企业合理融资需要

作者: 智通编选 2021-10-21 17:47:10
10月21日,国新办邀请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检查官、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朝弟介绍2021年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数据信息暨监管重点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智通财经APP获悉,10月21日,国新办邀请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检查官、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朝弟介绍2021年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数据信息暨监管重点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王朝弟称,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健康平稳。9月末,银行业境内总资产332.3万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1.5%。银行业境内总负债303.9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各项存款同比增长7.5%。保险业总资产24.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前三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3.3%;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高,一是行业整体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二是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响应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三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

王朝弟还表示,将千方百计保证煤电、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生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要,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对符合支持条件的煤电、煤炭、供暖等企业和项目给予合理的信贷支持。在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的同时,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及时的金融服务,同时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支持像山西、陕西、内蒙、新疆等煤炭主产区或作用重点的煤炭企业,包括发电企业,电煤的支持供应和资金需求。此外,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在发布会上表示,“专精特新”小微企业是所有小微企业中的中坚力量,是重要的主体。银保监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专精特新”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工作。

以下为文字实录:

国新办就2021年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数据信息暨监管重点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主题是介绍今年前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信息数据暨监管重点工作。我们今天很高兴地请到了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检查官、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朝弟先生;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先生;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先生。

我们现在先请王朝弟先生作简要介绍。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检查官、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 王朝弟: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务院金融委靠前指挥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金融监管政策的前瞻性、准确性、有效性,加强与财政、货币、产业等宏观政策的联动,支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毫不松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一、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健康平稳。9月末,银行业境内总资产332.3万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1.5%。银行业境内总负债303.9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各项存款同比增长7.5%。保险业总资产24.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前三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3.3%。

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高。这里面有三个点:

一是对实体经济资金供给稳中有增,前9个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6.7万亿元,同比多增4624亿元。9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2.3万亿元,同比增长8.7%。贷款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同步,既增强了实体经济发展活力,又保持了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二是信贷结构稳中有进。9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2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大部分为中长期贷款。高技术制造业贷款余额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8%。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5万亿元,同比增长25.2%。涉农贷款余额42.6万亿元,较好地支持了夏粮增产、秋收播种。同时,我们坚决落实“房住不炒”政策,房地产贷款增速降至8.6%,比全部贷款增速低近3个百分点。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年底,出台文旅业专项纾困政策。这些都为增强企业活力提供了坚强的金融支撑。

三是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1-8月,企业贷款利率4.63%,同比下降了0.13个百分点,8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96%,较年初下降了0.12个百分点。

三、保险服务经济社会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行业整体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保险业前三季度累计赔付支出1.2万亿元,同比增长17.9%,社会“稳定器”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二是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响应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遭遇强暴雨天气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积极发挥保险业在灾后重建当中的作用,构建快速理赔通道,为河南、山西暴雨灾后重建提供赔付超过84亿元。及时推出了疫苗保险,助力新冠疫苗接种。

三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深入推进车险综合改革,累计为车险消费者减少支出超过1900亿元,“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完成。

四、金融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9月末,银行业境内不良贷款余额3.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87%。受疫情冲击和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影响,不良资产反弹压力仍然较大,风险可能继续暴露。目前银行保险机构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风险整体可控。9月末,银行机构拨备余额7万亿元,拨备覆盖率192.4%。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4.8%,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43.7%,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31%。同时,我们坚持依法依规、守正创新,有序开展了金融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整治,稳妥处理高风险金融机构,严防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死灰复燃,影子银行规模持续下降,P2P网贷机构待偿余额由年初的8000多亿元降至5000亿元。

五、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提高依法监管,依法行政能力,严格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前三季度共处罚机构2369家次,罚没合计19.26亿元,处罚责任人员3641人次。持续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先后出台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派出机构监管职责规定等相关政策。着力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增强风险预警研判能力和监管科技的运用能力。

六、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切实增强风险抵御和损失吸收能力,前三个季度,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二级资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持续开展股东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工作,出台公司治理准则,发布董事监事履职评价办法、大股东行为监管办法,印发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指导意见,公布第三批违法违规股东。与人民银行一道发布了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按照“一省一策”的原则,持续深化省联社改革。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工作破冰,批复筹建了国民养老保险公司,有序推进“四地四机构”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加快开放举措落地,批准贝莱德建信理财、施罗德交银理财、高盛工银理财、安联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一批中外合资、外方独资金融机构筹建或开业。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扎实推进“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不断开创银行保险监管工作新局面。

我先介绍这么多,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非常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大家!

陈文俊:

谢谢王朝弟先生,下面请各位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刚才王首席在讲话中提到持续深化省联社改革,这也是去年国务院金融委发布的一个相关的政策要求。我想问一下,目前整个农信社改革的情况怎么样?谢谢!

王朝弟:

非常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实际上农信社改革是媒体和各级党委政府特别关心的一个重大的问题,也是这两年深化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深化对农信社的改革,我想主要有这三个方面:

第一个变化,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状况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取得历史性突破,比如说到了去年年底,我们常住人口城镇化比例已经首次超过了60%。金融服务“三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支持农民工进城安家落户以及就业创业,推动产业持续发展,成为金融服务“三农”的应有之义。

第二个变化,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这几年我们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我国基本金融的覆盖率已经占全部人口的99%左右。成年人的银行账户普及率在全世界我们是最高的,大型银行的经营效率也开始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三个变化,我们感觉金融服务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金融数字化的普及和推广,我国数字化在信贷、保险、理财等方面这几年发展非常快,整个金融业的业态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银行、微信支付等线上金融服务,已经成为我们解决基础金融服务的重要补充,也成为我们实现金融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

正是基于这三种变化,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当前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原有的体制框架与现有的发展方式相比需要改革。

在具体举措方面,我们将按照坚守农信服务“三农”的初心,把提高农信系统整体的发展能力作为我们改革的基础,把深化省联社改革与提高农信系统的风险防控能力作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一省一策”的原则,在充分考虑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差异性的同时,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坚强的金融支撑。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支持各省(区)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据我了解的情况,目前绝大部分省份已经上报了深化农信改革的方案,我们想通过改革,能够切实让省联社成为一个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规范的现代化金融企业。同时,也非常愉快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可能再过两天,浙江省的改革方案就将正式落地。谢谢大家!

中国经济信息社记者:

谢谢主持人。请问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在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尤其是“专精特新”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情况。谢谢!

王朝弟:

这个问题请我们叶主任回答。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 叶燕斐:

谢谢你对小微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情况的关心。

小微企业一直是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体,绝大部分的就业还有相当部分的税收,还有经济增长的贡献都来自于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应该说是所有小微企业当中的中坚力量,是重要的主体。所以银保监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专精特新”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工作。

我们主要做的是这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银行机构注重小微企业“硬”的方面。比如说资产规模、资金实力,同时更加注重它的“软”的竞争力。比如说产品的质量、企业的品牌、知识产权的价值还有技术力量,这样就能使更多金融机构挖掘到更多、更好可以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微企业。

二是引导银行机构在期限方面尽可能和“专精特新”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相匹配,特别是从新产品开发到大规模应用,它可能是跨周期的,所以我们要鼓励经营机构增加长期性的产品投放。刚才王主任前面也介绍过,今年我们小微企业长期限贷款方面的增加是非常快的。

三是引导银行机构尽可能增加信用贷款。因为很多“专精特新”小微企业技术很强,但是可能并没有可抵押的房产或者其他不动产,所以增加信用贷款也是我们着力引导的一个方面。

四是在押品方面,除了传统的不动产抵押,尽可能引入一些新的知识产权抵押、品牌抵押、应收账款还有其他动产抵押,这样使企业有可供抵押的资产。如果信用贷款做不了的话,抵押可以尽可能拓展到其他方面去。

五是引导金融机构特别是推动地方政府对比较好的“专精特新”小微企业提供一些政府性的担保,或者一些风险补偿。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保险。因为很多企业和产品可能都是首台(套)的设备或者首批次的材料应用,所以我们引导保险公司来为这些首台(套)的设备和首批次的材料提供保险,这样通过需求端来引导“专精特新”小微企业产品的应用,促进整个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和企业实际的需要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银行机构积极配合各地的工信部门做好“专精特新”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工作。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

9月29号的房地产金融工作会议上有提到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想请您介绍一下近期银保监会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和下一步的打算。谢谢!

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 刘忠瑞:

感谢你对专项监管工作的关注关心。近年来银保监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坚决贯彻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要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主要的工作有这么五个方面:

第一,督促银行落实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监管要求,配合人民银行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房地产贷款增速稳中趋缓。

第二,保障好刚需群体信贷需求。在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方面对首套房购房者予以支持。目前,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中有90%以上都是首套房贷款。

第三,因城施策,指导派出机构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房地产调控,促进各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第四,严肃惩治违法违规行为。我们会同住建部和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指导各地开展专项排查,做好违规问题的整改问责,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持续四年开展全国性房地产专项检查,对发现的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第五,稳妥做好对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力度,研究细化金融支持措施,会同人民银行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房地产调控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基本实现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持续落实好房地产长效机制,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金融监管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车险综合改革已经推行一周年了,老百姓非常关注,所以想请问改革一年以来的成效如何?是否达到预期?谢谢!

叶燕斐:

谢谢你的提问。车险改革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自去年9月份,落地整整一年了,在银保监会的监管引导下,各个保险公司努力下,媒体还有消费者的监督下,应该说原来实施车险改革的降价、增保、提质这个阶段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消费者应该说还是普遍受益,行业持续发展动力有所增强。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

一是保费支出明显降低,消费者获得感显著提高。截至9月底,车辆平均所缴保费2763元,较去年改革前降低21%,这个幅度还是挺大的,87%的消费者保费支出下降。我说的这个数据在座各位都有感觉吧。据测算,改革以来累计为我国车险消费者减少支出超过了2000亿元。同时,商业车险平均无赔款优待系数由改革前的0.789下降至0.754,就是说驾驶习惯好、出险频率低的低风险车主可以享受更大的优惠折价。

二是费用水平大幅度下降,车险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此次车险综合改革采取了扩大保险责任,调低附加费用率水平的政策举措,从根本上压降了费用空间。截至9月底,全国车险综合费用率为27.8%,同比下降13.5个百分点,其中车险手续费率8.4%,同比下降7.2个百分点。车险业务及管理费用率19.8%,同比下降7.1个百分点。同时,监管保持高压态势,组织实施了2021年车险的专项检查,有力维护了车险市场的稳定发展。

三是风险保障程度显著提高,社会治理功能有效发挥。截至9月底,在交强险保额大幅度上调的基础上,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平均保额提升61万元,达到150万元。其中保额100万及以上的保单占比达到93%。从这个意义上讲,车出了事故的话,保险的保额基本都能覆盖损失。商业险的投保率由改革前的80%上升至87%,车险的赔付增加,保障程度提高,在发挥保险社会治理功能、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说,今年河南的暴雨灾害,预计整个保险行业的车险最终赔付金额可能要达到70亿元,既减轻了地方政府的负担,同时维护了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消费者得到了有效的补偿。

四是赔付水平大幅提升,行业整体业务结构显著优化。截至9月底,车险综合赔付率由改革前的56.9%上升至73.2%,大幅提高了16.3个百分点。改革以后,在压降保险公司费用成本的同时,行业总体赔付水平不断提升,车险的保障更多惠及广大的消费者。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好这次车险改革的成果,同时适时推出新能源汽车保险,不断提高车险的服务实效。以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车险业务的线上化、智慧化水平,促进车险的高质量发展。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谢谢主持人。我们注意到银保监会近期批准在“四地四机构”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我们想问一下为什么选这四地和这四家机构?理由是什么?另外,我们还关注到单家机构设置了100亿元募集的限额,这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试点未来有什么样的计划?谢谢!

王朝弟:

感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银保监会把发展系列养老金融产品作为我们国家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内容来抓。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你提到的积极开展养老理财的试点,我们按照“小步慢跑,总体渐进”的工作思路,在综合考虑城市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养老需求这些因素的基础之上,兼顾东、中、西部地区的需要,选择了武汉、成都、深圳、青岛四个城市作为我们养老理财的试点城市;同时,选择了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两家国有大型银行的理财公司,招银理财、光大理财两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公司,共四家理财公司作为我们这次养老理财产品的试点。

在试点规模上,我们根据现有的风险管控能力,综合各项考量,确定了单家试点工作的募集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00亿元,单个投资者的购买金额原则上不超过300万元。现在我也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相关理财产品的试点产品已经进入报备阶段,可能这个月底或者下个月在“四地四机构”就会跟广大的消费者见面。

同时,我也想借助这个机会就银保监会如何进一步推动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其它改革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二个方面就是积极巩固现有的养老金融产品。目前我们一些人身险公司已经开展了一些养老产品的销售和管理。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还选择了人保寿险、国寿股份、太平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新华寿险等六家机构,在浙江省、重庆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今年9月,我们还批准在北京筹建了专门的养老保险公司,想通过保险把养老产品这一块做得更大,做得更专业,更好一些。

第三个方面,我们正在研究推动养老储蓄业务试点。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储蓄大国,如何通过开办专门的养老储蓄业务,来丰富我们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也是一项重要工作。银保监会目前正在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细化方案,通过这项改革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为促进共同富裕和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奠定更好的基础。

第四个方面,在养老金融服务领域银保监会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欢迎境外金融机构参与养老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引入国际成熟的养老金管理经验,培育专业的养老金融机构,建立完善高质量、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保险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问能否提供一些数据,介绍一下今年保险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谢谢!

刘忠瑞:

感谢你对数据的关心。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职,也是生存之本。总体来说,近年来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不断提升,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等保险功能持续发挥。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25.7%,保险业赔付支出1.2万亿元,增长18%左右。9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稳步增长,达到22.3万亿元。具体来说,有这么五个方面:

第一,在全力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等方面,保险业为人民群众恢复生产生活提供经济补偿。企业财产保险在这方面的赔付支出191.5亿元,农业保险赔付支出390.4亿元。刚才王朝弟首席在开场介绍的时候讲到了,今年河南、山西的暴雨灾害,保险业提供的赔付超过84亿元,反映了保险在抗击灾害、救危、救急、救难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二,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方面,保险业通过车险和责任险分别对外赔付3903.7亿元和326.6亿元。

第三,在充分体现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困有所济方面,保险业服务于人民的生命健康。其中健康险赔付支出达到3115.6亿元。

第四,在增强国家经济创新活力,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等方面,保险业通过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和科技保险为科技创新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超过2.2万亿元。

第五,在资金融通方面。保险资金是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的重要投资者,通过股票、基金、债券等形式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14.1万亿元。

当然,得益于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保险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公众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近年来,惠民保业务发展迅猛,但是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个城市有多款产品竞争,赔付较高等,请问银保监会和各地惠民保业务目前整体赔付情况如何?投保率是否达到预期?下一步将如何监管?谢谢!

叶燕斐:

谢谢你对惠民保的关注。随着我们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大家对保险的需求日益旺盛,对保险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

近年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保险机构商业运作、与基本医保衔接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在各地迅速发展,多地称之为“惠民保”,实际上相当于对我们基本医疗保险的一个补充保险,但是是以商业化、市场化方式来运作的。这类产品拓展了现有我们医疗保障体系的广度和深度,降低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在减轻政府负担的同时,也为保险行业发挥专业优势提供了机遇,提供了平台,是商业健康保险服务民生保障的一种新的探索。为构建以基本医保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为主体、商业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为托底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

目前已经有58家保险机构在27个省参与了超过100个的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项目总参保人数超过了7000万。各地区的情况不同,受多种因素影响,项目的投保率差别较大,有的达到了50%以上。像海南的特药险是全部覆盖的,海南居民都可以投保,但各地情况不太一样。

整体而言,目前大多数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还是处于启动阶段,还未经历完整的保险期间。这个业务赔付率受项目赔付条件设置、当地基本医保政策和参保率影响较大,目前赔付风险暴露尚不充分,不排除部分地区将来可能还出现亏损,这是探索的一个过程。

今年5月份,银保监会发文,对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业务予以规范,对这类业务的保障方案制定、经营风险、业务和服务可持续性以及市场秩序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支持商业保险机构通过多样化的产品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严格督促保险机构科学制定保障方案,科学测定费率水平,加强业务的回溯,发挥自身业务和专业的优势,确保惠民、可持续。同时也持续关注各地项目和经营情况,强化科学审慎、依法合规,加强监管,对盲目抢占市场、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采取坚决的监管措施。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

谢谢主持人。资管新规过渡期将于年底结束,预计绝大部分银行可以按时完成整改,从实际整改的情况来看,个别银行存在的剩余少量难处置资产有哪些类型?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就上述需要采取个案处理的机构而言,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将涉及哪些维度?谢谢!

王朝弟:

非常高兴您提出这个问题。资管新规颁布以后,今年是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银保监会持续督促银行机构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充分用好过渡期政策,调动行内外资源,加快整改进度,促进从根本上转变理财产品市场格局和观念氛围。从前期我们摸底的情况来看,预计今年年底前,绝大部分银行机构可以如期完成整改任务。包括我们以前推动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也是整改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对于个别银行剩余的少量难处置资产,按照相关规定纳入个案专项处置,直至全部清零。

目前这些尚未整改的存量处置资产主要投向了非标准化债权、资本补充工具和未上市企业股权,普遍呈现出期限长、流动性较差、估值难度较大等特征。对此,银保监会将督促相关银行机构在总行层面建立专门台账,逐笔锁定细化方案,采取集中统一、单独统计、严格问责等管理措施,积极采取各种处置措施进行压降,确保尽快处置完毕。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

谢谢主持人。今冬明春,我们能源电力保障特别受到关注,接下来监管部门是否有具体的监管措施,来引导银行机构保障对煤电、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相关生产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谢谢!

王朝弟:

我讲一下吧。当前能源保障出现问题,应该说是一个国际性现象,在我国也不例外。近年来,全球加速推动绿色能源转型,但与此同时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仍旧占据全球80%以上的份额。近期受供需失衡、碳中和政策、极端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大约有30多个国家都受到了影响,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

在我国也出现了电力和煤炭供应偏紧,导致了一些地方限电的现象,对正常的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针对这种现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相关职能部门多次开会进行研究,细化相关政策。

从银保监会来讲,我们在10月4号就正式印发了《关于服务煤电行业正常生产和商品市场有序流通 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在这个通知当中,要求金融机构强化大局意识,优化煤电、煤炭等行业的金融服务,有效应对近期能源供需偏紧的情况,全力做好金融支持能源保供工作。

下一步,银保监会一是将继续强化大局意识,指导金融机构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优化煤电、煤炭行业金融服务的重要意义,扎实做好金融支持能源保供的相关工作,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二是要千方百计地保证煤电、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生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要,督促金融机构对符合支持条件的煤电、煤炭、供暖等企业和项目给予合理的信贷支持。在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开辟绿色通道等方面提供服务。同时,也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支持山西、陕西、内蒙、新疆等煤电主产区和重点的煤炭企业、发电企业,增加电煤供应。

三是提高信贷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从长期来讲,我们要支持钢铁、有色金属包括电力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于符合能源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向,短期偿付压力较大,但符合支持条件的企业,银行机构可以按照风险可控原则,在银企双方自主协商的基础之上,合理调整贷款结构、还款进度、期限等。通过加大我们金融服务,确保大家能过一个温暖的冬天。谢谢!

中新社记者:

近期筹建的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发起股东中,银行理财子公司占据十个席位,出资额也占据主导力量,这是否意味着银行业将在第三支柱发展中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资源?未来银行业、保险业对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发展分别有何规划?是否会采取以建立账户为基础的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谢谢!

王朝弟:

你提的这个问题,刚才在关于养老金融产品介绍中已经有所涉及。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的的确确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想有几个方面。一是对传统的养老保险机构,要在巩固提高中鼓励他们做大做强。二是对新成立的机构,要在养老金融服务方面加大创新,提高产出能力。三是选择理财公司作为试点,把理财产品作为养老保险的突破口,你看我们第一步的改革措施中,“四地四机构”主要就是与理财公司高度相关的。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试点的需要去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多支柱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谢谢!

陈文俊: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

本文选编自“中国网”,智通财经编辑:秦志洲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