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玉米种业迎来强扩容预期,建议关注优质种业龙头

作者: 浙商证券 2021-12-28 13:53:11
浙商证券指出,大豆产需缺口巨大,高度依赖进口,大豆自给率不足 20%。

智通财经APP获悉,浙商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回顾历史发现,在强通胀的背景下,农林牧渔板块往往出现明显的超额收益。供需偏紧背景下,看好明年玉米、大豆(豆粕)、小麦、糖;受益于粮食安全和种业振兴催化,2022年转基因玉米或率先落地,玉米种业迎来强扩容预期,建议关注优质种业龙头。推荐:大北农(002385.SZ)转基因性状获批较多,先发优势明显,公司转基因玉米品种DBN9858、DBN9936、DBN9501已获安全证书,数量在同行中最多,若明年三季度转基因商业化制种落地,有望率先受益;隆平高科(000998.SZ)水稻和玉米种子龙头,传统品种优势突出,参股公司转基因技术储备丰富;登海种业(002041.SZ)玉米种子龙头,公司新销售季发货情况良好,在明年玉米行情下,业绩有望创新高,充分消化现有估值。

浙商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种植链条:产需缺口支撑粮价上行,政策催化带动种业扩容

1.大豆产需缺口明显,政策和科技或有超预期助力

国内大豆产需缺口明显,大豆供给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我国大豆年产量不足2000万吨,但每年的消费量高达1亿吨,大豆产需缺口巨大,高度依赖进口,大豆自给率不足20%。

(1)近年来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单产和产量均有所增长。大豆种植面积自2011年起开始调减,2016年起逐年增加。2019年农业农村部重启大豆振兴计划,2019和2020年种植面积实现了同比大幅增长,2020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986.67万公顷,同比增长5.9%。大豆单产受益于中国农业种植技术的提高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2011-2020年,国内大豆单产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国产大豆单产达到了1986.5斤/公顷,同比2013年增长12.87%。大豆产量在2011-2020年的平均值为1483万吨,其中2015年中国大豆产量仅为1237万吨,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大豆产业发展,国内大豆产量才逐步恢复提高,2020年大豆产量达到1960万吨。

(2)产需缺口明显,大豆进口突破新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年消费量在1亿吨以上,主要分为食用和饲用两个相对独立的市场,国产大豆主要用作食品、加工豆制品和大豆蛋白;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满足植物油和蛋白粕需求,其中20%加工成油脂,80%加工成豆粕。不足2000万吨的国产大豆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超80%的大豆消费依赖进口。尤其是近两年养殖业持续快速恢复带动饲用豆粕需求大幅增长,导致进口大豆进口创新高,2020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10033万吨,首次超过1亿吨,进口占比达到83.4%。2021年1-11月大豆进口量8765.3万吨,预计全年进口量在9500万吨左右。

image.png

image.png

国际大豆价格维持高位调整。从国际市场来看,去年全球大豆价格同比上涨20%-30%,主要系主要大豆产区的产量都受到影响:美国大豆产区遭遇不利天气,大豆产量及库存预期下调;南美大豆产区天气仍比较干旱,大豆种植受到影响,引发对南美尤其是阿根廷大豆减产的预期。2021年巴西大豆和美国大豆顺利收货,全球大豆产量预期调增,但仍受到新冠疫情和极端恶劣天气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全球大豆价格维持在高位震荡。

国内大豆价格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未来将持续高位运行。2021年国内生猪产能全面释放带动饲料需求同比继续增长,叠加进口高价大豆的冲击,国内大豆价格维持在5000-5500元/吨的高位运行。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1.26亿亩,比上年减少2200万亩,下降14.8%;大豆单产每亩130公斤,每亩产量比上年减少2.3公斤,下降1.8%;大豆产量328亿斤,比上年减少64亿斤,下降16.4%。减产背景下,预计大豆价格将持续在高位盘整。

image.png

单产不高,种植收益低+消费增长是国内大豆自给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1)耕地资源禀赋受限,农业种植结构倾向于高产值农产品。

大豆是土地密集型作物,生产过程中一半要占用较多的土地和使用相对较少劳动力,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以2020年的133kg/亩的单产估算,进口1亿吨大豆相当于7.52亿亩耕地面积的产出,而我国目前约有20亿亩耕地,但满足约14亿人口的粮食需求,人均土地资源禀赋十分有限。若依靠大幅增加大豆播种面积来实现自给,就需要大幅调减玉米、小麦和水稻等口粮的种植面积,势必又会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在全球化社会,农业依据比较优势更多的出口单产较高的果蔬、水产品等优势产品,进口大豆等大宗农产品。

(2)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农户种植积极性受挫。

近几年受制于土地、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大豆的每亩种植收益明显下降。2019年,农业农村部重启大豆振兴计划,大豆播种面积在2019年实现1.40亿亩、2020年实现1.48亿亩,同比增幅分别为10.9%、5.9%。但到了2021年,大豆播种面积1.26亿亩,比上年减少2200万亩,同比下降14.8%。种植收益不及预期,农户种植积极性严重受挫。

(3)国内豆油和饲用豆粕消费快速增长。

大豆消费总量在近20年增长了约四倍,但主要增长并不是大豆或传统豆制品消费的增加,而主要是居民食用的豆油和养殖业所用饲料中的豆粕。豆油消费的增加主要来自伴随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食用油需求,而豆油一般选择进口的大豆作为原料,不仅是因为其价格便宜,还因为其含油量(19%)要高于国产大豆(17%)。另一方面豆粕消费增加主要受益于国内养殖业的快速扩增,促使饲料需求大规模增长(豆粕含有多种氨基酸适合于家禽和猪对营养的需求,是饲料的主要原料之一),进口大豆大部分用于生产饲料。

整体来看,我国大豆自给率不高主要系单产低、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豆制品消费量快速增长所致,且短时间内大豆进口为主、自给为辅的局面无法改变。该行认为,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疫情的巨大不确定性,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意味着稳定国内供应安全面临严峻考验。未来实现大豆振兴,或需要政策和科技上的双重助力,政策上该行或将看到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大豆种植面积或适当调增,农户的种植补贴或有提升可能;科技上伴随转基因生物育种的推进,该行或将看到转基因大豆的加快落地,依靠种子科技攻关,提高单产水平。

2.小麦供给保持稳定,小麦-玉米价差缩减

小麦供给保持稳定,2020/2021年度世界产量7.75亿吨,中国产量1.34亿吨,与之前两年产量水平相当,目前小麦库存水平仍处于高位。

小麦需求稳中有升,2020/2021年度世界饲用和消费量共9.39亿吨,中国饲用和消费量共1.90亿吨,较往年有所增长,预计明年小麦需求总体保持稳定,全球范围内的小麦需求可能小幅上涨,世界小麦库存和中国小麦库存将进一步下降。

image.png

小麦价格近期走高,使得小麦与玉米价差有所缩减,下游饲料能量原料需求中,小麦对玉米的替代作用有所减弱,预计明年下一种植季小麦饲用需求小幅下降,进一步支撑玉米的价格高位。

政策催化转基因育种落地,玉米种业迎来强扩容预期

(1)政策助力种业振兴

种业振兴从顶层设计转向全面推进。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种业振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础,种源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未来将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我国近几年对种业振兴愈发重视,从2018年提出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到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赢种业翻身仗,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做出重大部署,我国种业的政策扶持已经从顶层设计向全面推进发展。

转基因商业化渐行渐近。2001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出台以来,经过多次修订,三个配套规章《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自2002年发布后,同样经过多次更新。进入2021年,转基因重要文件密集修订,(1)推动转基因品种从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出口到监管监察的全面落实,不仅做到有法可依,而且注重贯彻执行。(2)简化转基因品种审定程序,完善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并对安全证书五年后延期做出了相应安排,加速推进转基因品种商用化。(3)严格规定转基因产品的生产经营管理流程,淡化转基因作物特殊性,提高转基因研发门槛。基于我国转基因政策落地加速,该行推荐具备审批时间优势和研发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大北农、隆平高科。2021年,抗虫耐除草剂玉米MZIR098获批安全证书,建议关注拟上市的先正达。

(2)杂交玉米供给收缩,玉米种子景气度上行

杂交玉米种子供给正在收缩,(1)2021年制种量9.93亿公斤,制种量自2016年以来持续下降,需种量保持稳定,使得库存量不断减少,2021年库存量4.77亿公斤,已接近历史低位。(2)2021年部分制种基地受灾,西北基地受前期低温阴雨和后期高温天气影响,产量较正常年份减少10-15%,较丰收年份减少20-25%;西南基地受收获期连续阴雨天气影响,产量较正常年份减少5-10%,较丰收年份减少10-15%。

杂交玉米种子需求保持平稳,(1)玉米价格处于历史高位,2021年平均收购价达到2790元/吨,高于2020年的2208元/吨,远高于2019年的1967元/吨,原因是国家保障粮食安全,收紧玉米深加工项目审批,严格限制玉米燃料乙醇加工产能扩张。(2)若明年玉米价格保持高位,预计玉米需种量将保持稳定,在11.7亿公斤左右,则明年春季种子市场结束后,玉米种子有效库存将降至3亿公斤,未来两年的种子供需形势将从整体过剩转为总体平衡略有盈余。

高价格+低库存+旺盛需求,玉米种子有望迎来上行周期。玉米消费主要为饲用,随着下游养殖行业产能逐步释放,高需求有望支撑玉米价格维持高位。该行认为,未来1-2年玉米种植面积将缓慢增加,带动玉米种子销量增加,利好以杂交玉米为主业的登海种业、万向德农。

image.png

image.png

转基因玉米覆盖率提高将带来巨大市场空间。假设国内杂交玉米需种量保持11亿公斤,参考国内杂交玉米种子价格(30元/公斤),若按1.3倍价格来估计成本更高的转基因玉米种子价格(39元/公斤),按30%来估计净利率,假设第T年为转基因品种大规模推广的元年,且覆盖率逐年提升,至第T+6年可提升至80%,对应的市场规模为343.2亿元,净利润规模为103.0亿元。目前,转基因玉米种子已有DBN9936、DBN9858、DBN9501和瑞丰125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该行认为这方面具有先发优势的大北农、隆平高科具有投资价值。

image.png

本文编选自浙商证券研究报告,分析师:孟维肖,智通财经编辑:丁婷。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