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上海市政府与特斯拉签署建厂协议 落户上海临港

作者: 智通编选 2017-06-22 16:52:57
6月22日,上海市政府与特斯拉就特斯拉在上海建厂事宜达成协议并签署协议。

本文来自“汽车产经网”,作者杨虹。

6月22日,上海市政府与特斯拉就特斯拉在上海建厂事宜达成协议并签署协议。根据协议,新工厂将会落在上海临港,这与此前外界所传的一样。由于政策限制,外资来华建厂必须要找本土企业合作,特斯拉会将橄榄枝抛给谁,前几日这一话题上了汽车圈热搜。

目前得到消息是,上海有三家集团在争夺这次合资机会,包括临港集团、国盛集团、上海电气集团。其中,上海电气集团是上海临港集团控股股东,目前,上海临港股票涨停,其余特斯拉概念股也出现明显拉升。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昨日,特斯拉在上海太古汇、杭州城西银泰、南京德基广场和武汉国际广场同日开幕4家城市体验中心。

一边是建厂,一边是城市体验中心的落地,足以感受到特斯拉进驻中国市场的决心与进程的加快,而新能源车这片战场上一名劲敌的到来也让现有的玩家绷紧了神经。

神秘伙伴是谁?

对于特斯拉的合作伙伴,此前有人猜测是上汽,昨日,上汽荣威运营部新能源营销策划经理李宇东向汽车产经网给予否定回复。据悉,上海市政府曾为上汽与特斯拉牵线,但马斯克拒绝了并公开表示不会与整车厂合作。

“以马斯克的作风,不会找人与自己合资,以合资名义找供应商更像是他做的事。”6月21日,李宇东接受汽车产经网采访时候分析。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此前外界众多猜疑中“上海电气”的呼声最高的原因。

那这家企业是什么来头?

资料显示,上海电气集团主导产业为能源装备、工业装备和现代服务业,其中,新能源装备是上海电气集团的核心业务。产品覆盖:火力发电机组、核电设备、风电设备、燃气轮机、自动化设备和轨道交通,从以上可以看到的是上海电气供应链比较厂,尤其在电机、储电方的重点布局,显然双方合作后,彼此的资源可以得到互补。

马斯克为什么要在中国建厂?

对于,马斯克来中国建厂的计划外界早就传的纷纷扬扬,特斯拉中国区负责人曾表示特斯拉来中国建厂是肯定的,但没有具体时间表。那么,马斯克来中国的生意经会如何念?

毋庸置疑他看中中国的纯电动车的消费市场,外资对这块肥肉虎视眈眈,自然特斯拉也在其中。不过,与建厂相比,对于马斯克来说,有一件事显然比建厂更着急。即是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特斯拉的产品高度依赖于其超级充电站,特斯拉车电池大、电耗高,国内家用桩7KW无法满足特斯拉车型充电需求,更何况很多消费者家用路线功率只有2.5KW,不及7KW。

因此,对于特斯拉来说,兵马未动,粮草要先行。从马斯克在中国的布站情况来看,也许能从中解读他的“野心”。

截止6月,特斯拉在中国已经建成117个超级充电站,554个超级充电桩,密集覆盖大西南地区、京津翼、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同时特斯拉还表示,超级充电站也将在今年下半年翻番,到年底,超级充电桩数量将超过800个。同时,特斯拉也与各行各业的力量寻求合作铺设目的地充电桩建设。

而且特斯拉近日还发布了专为中国车主研发的新国标充电适配器,这意味着特斯拉车主能同时使用专属充电网络,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符合新国标的第三方充电网络,进一步提升车主的出行和充电便利性。

对于特斯拉大举布局充电网络的举措,李宇东将之分析为马斯克想要打造封闭生态圈,充电网络是生态圈的基础,这类似于苹果的ios。也就是说,通过充电桩吸引各商家赞助,帮助其扩大特斯拉品牌与特斯拉的合作资源。这样就可以借用充电桩服务会形成品牌渗透与传播,在充电桩运营中寻求新的盈利模式。

这么看来,马斯克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业内有人认为,特斯拉来中国目的是卖车,更是为了确保全球市场没有互联网造车企业与之竞争。“传统车企上量是为了固定份额及利润,特斯拉上量是为了压低供应商成本。”一名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说。

但这并不意味着马斯克不在意销量,众所周知,生产力不足一直是困扰马斯克的一大难题,去年特斯拉总产量为8.5万辆。有消息称,7月即将推出的消费级车型model 3目前在全球的订单量已经达到了40万辆。马斯克此前提出2018年产能目标是50万辆,据悉临港生产基地的年产正是50万辆,一旦生产基地落成,马斯克的目标也就能达成。

对于特斯拉来说,来中国建厂,解决了产能问题的同时也达到了降本的目的。

2016年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为前年的三倍,达到10400辆,中国市场占13%。除了即将上市的model3, 有消息称特斯拉今年或将新建的超级电池工厂落户中国,这意味2017年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也将保持不错的表现。

车与桩双管齐下,特斯拉或将提速抢下中国市场山头。

给哪些中国企业的影响?

特斯拉成功登陆上海市场后,自然会让人考虑到一个问题,对本土企业带来的冲击。尤其是大本营在上海当地的企业。

不过有市场经济就有竞争,这是不可避免的。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是保证市场稳定健康的手段之一。但从汽车产经网采访的结果来看,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产生的影响并不大。在部分人看来,特斯拉的竞品是宝马等豪华品牌,与国内品牌定位不同,彼此之间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即使是model3国产,价钱最多降至25万,那时候国内纯电SUV价钱也应该降到18万以下。

李宇东也赞同这个观点,他认为特斯拉是一个科技类公司,走的是科技产品路线,传播、渠道等与传统车企是不同的。特斯拉的客户与包括蔚来、上汽等上海本土市场车企的交集不大,“越是往数量大的低端,交集越小。”

按照李宇东的逻辑,特斯拉直接对手是苹果汽车,但显然在过去一两年与特斯拉的较量中,特斯拉赢了,2016年苹果宣布放弃造车,同样同年宣布放弃造车的还有谷歌。(编辑:曹柳萍)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