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张国华:流通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待解决

作者: 智通编选 2022-01-24 13:52:05
1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有关情况。

智通财经APP获悉,1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有关情况。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国华表示,目前,我国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仍有许多薄弱环节。一是国内统一大市场尚不健全,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仍面临隐性壁垒,规则和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二是传统商贸亟待转型,农产品流通有待升级,外贸发展新动能还需加快培育;三是交通物流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网络互联互通不够、分布不均衡,应急物流、冷链物流等还有薄弱环节;四是流通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待解决,信用信息应用水平有待提升。

全文如下: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 介绍“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有关情况

定于1月24日(星期一)上午10:00,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本次发布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发布形式,欢迎关注。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

2022年1月21日

文字实录:

孟玮: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上午的专题新闻发布会。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对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部门,研究制定了《“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已正式印发,并于今天正式对外公布。为便于社会各界更好了解《规划》有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国华先生,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张大为先生,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尹虹女士,请他们介绍《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先有请张国华司长就《规划》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介绍。

张国华: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发展改革经贸工作,特别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工作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先向大家简要介绍《规划》有关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都对健全现代流通体系作出明确部署。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24个部门和单位,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协同推进《规划》编制工作。我们坚持开门编规划,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7大方向重点课题研究,20多次召开视频和实地调研座谈会,系统分析现代流通体系相关领域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研判当前面临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提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相关举措。我们多次征求各部门和单位意见,广泛听取有关地方、院校、智库、协会、企业意见建议,经过多轮修改完善,形成了正式印发的规划。

《规划》聚焦制约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突出瓶颈和堵点问题,对“十四五”时期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是今后一段时期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统筹设计和系统指引,对于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内容共4个部分9章27节。第一部分是发展环境。系统总结了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面临的形势要求,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是总体要求。提出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以及到2025年的主要目标。第三部分是重点任务。围绕深化现代流通市场化改革、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增强交通运输流通承载能力、加强现代金融服务流通功能、推进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等6大领域,提出18方面、50项任务举措,以及5个专栏和19个具体工程。第四部分是实施保障。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大政策和人才支持力度、强化规划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强化规划实施保障的有关具体措施。

总体看,《规划》有3方面特点:

第一,突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战略性。规划紧扣现代流通体系衔接供需两侧,串接上下游、产供销的特点,既立足流通自身客观规律,高质量谋发展,更着眼于发挥现代流通体系在促进国民经济循环中的重要作用,聚焦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在规划导向上体现了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战略目标,在规划路径上体现了鲜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

第二,突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的系统性。现代流通体系涉及领域多,《规划》注重统筹市场、商贸、物流、交通、金融、信用等领域,围绕形成和发挥现代流通体系的整体性作用,提出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4大总体方向,统筹谋划全局性工作。

第三,突出流通体系建设推进的有效性。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成本、效率、质量为导向,进一步健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市场主体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鼓励现代流通企业发展,引导大中小企业基于现代流通体系深度对接,构建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流通新生态。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定不移深化流通领域市场化改革,加快完善流通规则和标准体系,引导现代流通体系规范有序发展,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构建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国内统一大市场。

作为现代流通领域第一份五年规划,《规划》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进行了战略性布局、系统性谋划,提出一系列可操作、可落地的重点任务,对畅通经济循环具有开创性意义。我们相信,《规划》的出台实施,将推动各领域、各部门、各地方形成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合力,进一步扩大流通规模,提高流通效率,推动流通领域创新,激发流通企业活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时间关系,我先介绍这些,谢谢。

孟玮:

谢谢张司长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媒体。

中国网记者:我们注意到,《规划》是我国流通领域的第一个系统性的五年规划,请问在当前时点出台《规划》的主要考虑是什么?目前,我国现代流通体系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十四五”期间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重点是什么?

张国华:

谢谢您的提问。

大家知道,国民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流通一头联着生产,一头联着消费,在国民经济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现在出台规划,简单说有两方面考虑:一是问题导向,现代流通体系确实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短板弱项;二是发展导向,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需要。

先来看存在的短板弱项。目前,我国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仍有许多薄弱环节。一是国内统一大市场尚不健全,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仍面临隐性壁垒,规则和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二是传统商贸亟待转型,农产品流通有待升级,外贸发展新动能还需加快培育;三是交通物流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网络互联互通不够、分布不均衡,应急物流、冷链物流等还有薄弱环节;四是流通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待解决,信用信息应用水平有待提升。

再看形势和要求。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赋予的战略任务。一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强化现代流通体系的支撑作用。通过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能够提升资源要素流转效率,更大范围、更具规模、更有组织的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的关联畅通。另一方面,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现代流通体系先行引领。通过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能够促进供给高效适配需求,同时提升需求反作用于供给的能力,推动供需实现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再谈一下“十四五”时期的建设重点。将聚焦补齐现代流通体系短板,着眼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现代流通统一大市场,发展现代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两大体系,强化交通运输、金融和信用三方面支撑,形成“一市场、两体系、三支撑”总体发展框架。具体看,将从流通环境营造、流通空间优化、市场主体培育、现代化水平提升等四个方向上发力。

一是发展有序高效的现代流通市场,营造良好流通环境。深化现代流通市场化改革,提升商品和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健全统一的市场规则和制度体系,强化流通领域金融有效供给和信用支撑保障,构建类型丰富、统一开放、公平有序、配套完善的高水平现代流通市场,为商品和要素自由高效流动提供好的市场环境。

二是构建内畅外联的现代流通网络,优化流通发展空间布局。优化商贸、物流等设施布局,构建覆盖全球、安全可靠、高效畅通的现代流通网络,发挥现代流通体系的市场链接和产业组织作用,为商品和要素跨区域、大规模流通提供基础网络。

三是培育优质创新现代流通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发挥企业主体地位,支持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增强创新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现代流通企业网络化发展,整合运用商贸、物流网络和全球资源,构筑成本低、效率高、韧性强的流通运营渠道。推动现代流通企业一体化发展,使跨界融合的新业态不断涌现。鼓励现代流通企业生态化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深度对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现代流通新生态。

四是加快创新绿色发展,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重点实现数字化、组织化、绿色化、国际化。数字化主要是强化流通各环节各领域数字赋能,促进流通业态模式创新发展。组织化就是强化流通对商品和资源要素配置的组织作用,推动流通企业和平台资源整合,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行、供需精准适配。绿色化就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新路,降低流通全过程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国际化就是加强流通领域国际合作,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助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通过上述系统性谋划,我们期望,到2025年,我国现代流通体系的设施更加完善,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业态模式更加丰富,市场主体活力更强,流通成本持续下降、效率明显提高,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显著提升。

谢谢!

中国城市报记者:《规划》提出要“布局建设一批流通要素集中、流通设施完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场景丰富的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打造若干设施高效联通、产销深度衔接、分工密切协作的骨干流通走廊”,请问布局建设流通支点城市和骨干流通走廊的主要考虑是什么?接下来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张国华:

谢谢您的提问,您的提问很专业。

我国经济纵深广阔,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生产、消费的规模、结构与时空分布将发生较大变化。一方面,这些变化为更广的区域、更多的主体加入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创造了历史机遇;但另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随着流通空间范围的扩大,商品和资源要素将可能更为分散,规模效益将会减弱。从促进国民经济循环,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的角度出发,需要发挥现代流通体系对商品和资源要素的规模化组织优势,同时推进区域间流通设施网络和组织运行方式协同发展。因此,《规划》提出布局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和骨干流通走廊,加快打造“支点城市+骨干走廊”组成的现代流通网络。具体来说:

战略支点城市是流通设施的集中载体,是流通要素和流通产业的组织中心,是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的聚集区域。我们将遵循流通衔接生产、服务消费的特点,结合不同城市间的流通发展差异,坚持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在全国选定若干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分类推进建设。

骨干流通走廊串接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通过设施高水平联通、产销深层次衔接、产业分工紧密协作,形成“支点城市+骨干走廊”现代流通网络,打造我国商品和资源要素顺畅高效循环的流通主渠道。

为推动布局建设战略支点城市、打造骨干流通走廊,我们正研究制定有关实施方案。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这项工作。争取到2025年打造一批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和数条骨干流通走廊,推进形成高效畅通、内外联通、安全互通的现代流通网络。

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是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释放强大国内市场潜能息息相关,请问“十四五”期间在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方面将完善哪些工作?

尹虹:

感谢您的提问,也感谢您对商贸流通工作的关注。

商贸流通衔接产销、贯通城乡、联通内外,在繁荣市场、扩大消费、服务民生和服务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规划》中商贸流通体系也是独立成章,“十三五”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1.3%,带动服务业恢复性增长,但仍存在许多痛点、难点和弱项,与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还不相适应。“十四五”时期,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围绕网络布局、基础设施、主体竞争力、发展方式、供应链现代化和内外贸一体化六个方面开展工作,既注重硬件,同时更注重软件,既注重发展规模,更注重发展质量。具体来说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提升流通网络布局。与产业布局和交通规划等相衔接,合理布局商品集散中心和交易市场,持续优化流通骨干网络建设,重点补齐农产品流通短板。重点工作是实施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行动,完善城乡配送体系,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推动流通降本增效。

二是提升流通基础设施。在农村,深化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完善县域商业网络体系,推动企业供应链下沉、物流配送下沉、商品和服务下沉这“三个下沉”,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双提升。在城市,推进城市商业提升行动,重点推动大型连锁企业下沉社区,补齐社区商业设施短板,以大带小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有序推进试点步行街改造提升,统筹开展智慧商圈和智慧商店示范创建,不断满足城市居民多元化、多样化消费需求。

三是提升流通主体竞争力。重点完善批发、零售、供应链等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实施商品市场优化升级行动,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在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同时,更要激发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提升商贸流通企业整体竞争力。同时,深入实施老字号保护发展五年行动,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

四是提升流通发展方式。鼓励引导商贸流通企业抢抓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机遇,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大力发展绿色流通,引领消费和产业升级。

五是提升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打造区域一体化供应链生态,探索构建跨区域、跨领域供应链服务平台,促进上下游和产供销有机衔接。

六是提升内外贸一体化程度。持续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搭建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构建国内外流通大通道,通过打造“大平台”,建设“大通道”,促进“大开放”,打破内外流通融合“堵点”,构建国内国外市场“通道”。

谢谢!

经济参考报记者:现代物流对于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和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请问“十四五”时期将如何推动现代物流发展?

张国华:

谢谢您的提问。

现代物流高度集成并融合创新运输、仓储、配送、信息、金融等服务功能,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对于建设现代流通体系、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水平、推动形成高水平国民经济循环,具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十三五”时期,社会物流总额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超过300万亿元,年均增长5.6%。“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重点从四个方面推进现代物流发展,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方面,构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构建全国骨干物流设施网络。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二是完善区域物流服务网络。强化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构建支撑现代流通的多层级物流服务体系。完善城市配送设施和县乡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提升末端“最后一公里”网络服务能力。三是健全冷链物流设施体系。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构建冷链物流骨干网络。补齐生鲜农产品流通“最先一公里”短板,加强销地高标准冷库和冷链分拨配送设施建设。同时加大冷链物流全流程监管力度,消除“断链”隐患。

第二方面,拓展物流服务新领域新模式。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发展多种形式铁路快运。加快铁路快运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开展高铁多样式、大批量快件运输试点。二是推进物流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加强物流基础设施与工业园区、商品交易市场等统筹布局、联动发展,支持物流企业与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企业深度协作。三是推广集约智慧绿色物流发展模式。拓展物流信息平台功能,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扩大新能源运输工具应用范围,推广绿色包装技术和物流标准化器具循环共用,鼓励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废旧物资逆向物流体系。

第三方面,培育充满活力现代物流企业。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提升物流企业网络化经营能力。支持骨干物流企业加强资源整合、优化网络布局,引导龙头企业加快境内外节点设施布局。二是提高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提升企业对接多元化物流需求的专业物流服务能力,引导物流企业为大宗商品贸易企业提供国内国际采购、运输、仓储等协同化服务,支持大件物流企业优化跨区域运输线,培育壮大医药物流企业,推动危化品物流企业加强设施设备投入和技术改造。

第四方面,提升多元化国际物流竞争力。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强国际航空物流能力建设。提升综合性机场货运设施能力和服务品质,稳妥有序推进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建设,支持优势企业建设强大国际货运机队。二是拓展内陆国际联运通道。优化中欧班列开行方案,加快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优化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通道运输组织,积极构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等国际化平台;完善双多边国际道路运输协定体系,拓展国际道路运输网络。三是提升国际海运服务水平。拓展沿海港口国际航线网络,加强国际枢纽海港建设,推动航运企业组建世界一流船队。四是增强口岸物流服务能力。合理布局建设进出境邮件快件处理中心,完善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配套设施和服务平台;强化海南自由贸易港、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国际物流设施建设。

谢谢!

中新社记者: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为商品流通提供了承载基础,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请问“十四五”时期将在哪些重点方向上优化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增强交通运输对现代流通的支撑作用?

张大为:

谢谢你的提问。

正如你所说,交通基础设施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交通运输系统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截至目前,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8%,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我国综合交通网络还存在着布局不够均衡、结构不尽合理、衔接不够顺畅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落实《“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发展规划》部署要求,遵循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硬件和软件,综合施策,扎实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第一方面是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增强流通能力。推进“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强化跨区域间交通顺畅联系;加快推进综合货运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梗阻,促进各运输方式高效衔接;优化城市群都市圈交通网络,助力打造经济增长极;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到2025年,推动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超过85%。

第二方面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高流通效率。持续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鼓励企业在“一单制”等方面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应用集装箱多式联运电子化统一单证;推进多式联运信息共享,强化不同运输方式标准和规则的衔接;加强标准载运单元推广,推进内陆集装箱(系列2集装箱)、陆空联运标准集装器等的应用。

第三方面是建设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降低流通成本。建立健全城市群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机制;推动加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力度,规范平台企业经营行为;提升运输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服务水平,推动全国范围内道路运输电子证照推广应用与跨省查验。

第四方面是推进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保障流通安全。重点提升国际海运服务能力,拓展沿海港口国际航线网络;建设现代化远洋运输船队,维护国际海运重要通道安全畅通;同时,提升国际物流供应链信息服务水平,做好与外贸企业的物流信息对接等。

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规划》提出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请问国家发改委:现代流通领域市场化改革的重点方向和举措包括哪些?在提升商品和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健全统一的市场规则和制度体系等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张国华:

谢谢您的提问。

深化现代流通市场化改革,对于构建类型丰富、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高水平现代流通市场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重点任务之一。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聚焦解决堵点、痛点问题,从推进商品和要素高效流通和配置、完善流通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制度两大方向发力,深化现代流通领域市场化改革。

在推进商品和要素高效流通和配置方向上,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快现代流通重点领域市场化进程。重点推动大型流通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铁路、民航、邮政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进程,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加快培育流通数据交易平台,推进流通领域专利技术推广应用和知识产权成果转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积极参与流通领域市场交易,按市场化原则提供融资、担保、保险等综合服务。二是提高重要资源配置能力。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全国性能源、粮食、矿石等资源性产品交易平台和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培育资源整合能力强、经营网络覆盖广的大型贸易商,创新航运指数期货等产品,积极探索期货、现货联动。三是健全一体衔接的规则和标准。完善商品命名、编码、计量等规则,规格、品级等标准,严禁设定不合理结算方式、拖延付款期限等交易行为。推动国家、行业、团体、地方和企业标准相互配套、相互补充,制修订适合我国国情的流通规则和标准。发挥中介组织、产业技术联盟、骨干核心企业积极作用,加大流通领域规则标准应用力度。推动流通领域基础设施、载运工具、票证单据等标准相互衔接和应用。

在完善流通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制度方向上,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是优化流通领域商事服务。优化“一网通办”“一窗办成”业务流程,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大幅削减流通领域行政许可前置中介服务事项,研究制定流通领域通用性资格资质清单,提升商事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实施细则,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明确各地区不得要求连锁经营等流通企业在本地设立具有法人资格市场主体,也不得对没有设立具有法人资格市场主体的连锁经营企业在给予补贴补助等惠企政策时采取歧视做法。引导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良性发展,同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谢谢!

深圳卫视记者:近些年,我国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请问商务部在“十四五”期间将如何满足日益增加的个性化、品质化、精准化服务需求,流通领域创新鼓励的方向是什么?下一步有哪些推动创新的政策措施?

尹虹:

感谢您的提问,也感谢您对流通创新工作的关注。

流通领域各行业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创新的活跃度也非常高。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流通领域涌现出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商务部去年以来,面向社会广泛征集了流通创新典型案例,经过梳理,目前流通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商业。部分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打造“线上引流、线下消费”的全新消费场景,运用视频平台、社交软件等发展无接触交易,改变了传统商业“面对面”的交易模式。二是消费升级引领供给提升。部分流通企业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打破按行业、按领域发展的传统格局,发展“零售+餐饮”“书店+咖啡店”等跨界融合新模式,精准满足消费的新需求。三是协同共享优化资源配置。部分流通企业通过平台整合资源、信息和技术,由互相竞争转向合作共赢,建立数据信息互通、设施设备共用的共享生态,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路径。

2021年,全国网络零售额超过13万亿元,连续9年保持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地位,同时,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连续两年接近四分之一,流通创新发展成为提高流通效率、促进产业融合、满足居民消费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时期,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激发创新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释放消费新潜力,服务保障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集成政策支持流通创新。会同有关部门,把握流通创新的趋势和新的特点,进一步梳理整合关于鼓励支持流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实体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引导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营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是试点示范引领流通创新。推动开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创建,同时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促进消费信息数据共享,鼓励引进新型消费业态,着力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消费新场景,不断改善购物休闲体验。

三是宣传推广助力流通创新。及时跟踪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强前瞻性研究,持续跟进流通创新发展变化,宣传推广经过市场检验的、看得准的、有前景的典型案例,和社会各界一道,推动形成流通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谢谢!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信用体系建设对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流通效率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请问国家发展改革委目前我国流通领域社会信用建设方面的进展如何?下一步还将开展哪些工作,提高流通领域信用保障水平。

张国华:

谢谢您的提问。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是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内在要求,也是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流通效率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方面,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日趋完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全面实施,总赋码数超过1.5亿条。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通46个部门和所有省(区、市),“信用中国”网站日点击量超过2亿次。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平台,在归集共享信用信息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快形成。信用承诺和告知承诺制广泛应用,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37项涉企经营许可实行告知承诺制。交通运输、科技、工业和信息化等10多个部门在办理审批服务事项时实施信用承诺制,办理时间大幅缩短。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深入推进,推动交通运输、水利、海关、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行业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实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大大提高了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解决“市场诚信不足、合同纠纷多、拖欠货款常有发生”等问题,采取两方面措施,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支撑作用。

一是进一步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支持流通协会商会建立健全行业信用承诺制度,将信用承诺书及履约状况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将各类信用评价结果作为监管的重要参考,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对信用良好的行政相对人实施“容缺受理”“加速办理”。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严厉打击失信行为。同时,健全信用修复机制。

二是加快完善重要产品追溯系统。推进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药品等重要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入法,推动相关领域建立全程追溯系统,加快追溯标准制修订和应用推广工作。拓展追溯系统应用,鼓励追溯体系建设主体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追溯信息查询服务,加强追溯数据安全保障,加大可追溯产品市场推广力度。

同时,我们为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在《规划》中设置开展“重要产品追溯系统提升行动”、“信用承诺标准化规范化提升行动”两大行动,以发挥追溯系统积极作用,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厚植诚信为本的商业文化,提高流通领域的信用保障水平。

谢谢!

孟玮:

谢谢3位发布人!也感谢现场和线上的记者朋友,大家后续如果还有关注的问题,可以与新闻办联系。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编选自“国家发改委官网”,智通财经编辑:楚芸玮。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