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芯片制造业扩大资本支出、投入约1460亿美元,比疫情前高出50%,台积电(TSM.US)、三星电子以及英特尔(INTC.US)就占据2021年半导体产业资本支出的60%,但用在压力最庞大的成熟制程,占比仅为六分之一左右,导致汽车、家用电器以及小型电子产品的成熟制程芯片持续供应紧张。联电(UMC.US)、格芯(GFS.US)、中芯国际(00981)等以成熟制程为营运主体的晶圆代工厂大放异彩。
2022年第一个月接近尾声,从这一个月的情况来看,全球晶圆代工大厂,特别是台积电、三星电子、联电、格芯、中芯国际和力积电,都迎来了良好的开局,预示着2022年将是个好年景。
台积电双管齐下
在先进制程方面,台积电已无敌手,在此基础上,该公司也扩增成熟制程,以全方位服务客户。2021年第四季度,其5nm制程占营收比重为23%,7nm占27%,7nm以下先进制程合计占比达到50%,成熟制程中,以28nm、16nm占营收比重最高,分别为11%、13%。
日前,台积电宣布今年资本支出将达到400~440亿美金,其中10~20%将用于扩增成熟和特殊制程产能。
目前来看,成熟制程的需求量相当大,除了车用外,未来消费性电子产品只会越来越智能,加上物联网趋势,需要更多的IC,但不必全用高阶制程,28nm制程可满足大部分需求。28/22nm采用高介电层/金属闸极(High-k Metal Gate,HKMG),是平面式技术世代中最高阶的制程,价格比 16 / 12 nm FinFET低不少。
对于台积电来说,先进制程竞赛的参赛者仅有几家,大客户通常有先进、成熟制程需求,台积电作为先进制程霸主,同时发力成熟制程,将对客户产生更强的粘性。
三星再登行业顶峰
三星电子最新财报显示,受惠于半导体部门业绩亮眼带动,2021年第四季度营收和获利皆优于预期,营收更创下历史新高,帮助三星超越英特尔,登上全球芯片制造龙头宝座。
三星电子去年Q4营收达到76.57兆韩元,净利年增64%。2021全年净利年增51%,达到39.9兆韩元,营收年增长18%,达到279.6兆韩元。2021年,三星电子最赚钱的业务非内存芯片莫属,去年半导体部门营收年增29%,达到94.16兆韩元。
三星在投资人会议上提及各事业部门进展,其中,晶圆代工去年第四季度营收创下新高,主要原因在于增加了大型HPC客户销售,并在HPC应用中获得了新订单。展望2022年首季,三星指出,晶圆代工将专注于提高先进制程产量,进而提升供应稳定性。此外,该公司将在2022上半年大量生产第一代GAA制程。
三星表示,公司确认了美国泰勒和南韩本地新晶圆厂的扩产投资。然而,三星也坦言由于先进制程量产爬坡延迟导致成本增加,获利能力略有下降。
联电好消息不断
2021年,联电的资本支出达到23亿美元,创下放弃先进制程研发以来最高纪录,该公司还携手大客户签下长约,扩充在台南科学园区的12英寸厂Fab12A的P5及P6厂区的产能,以给予优先提供产能的合作关系,不仅协助客户确保产能供应,联电先前表示,目前长约与单一客户需求,已经达到订单量的三分之二,有信心维持高档的产能利用率。
1月25日,联电公布了2021年财报与今年首季的营收展望。2021年营收2130.11亿元新台币,年增20.5%,毛利率33.8%,年增11.7个百分点,营益率24.3%,年增11.8个百分点;税后纯益557.8亿元,年增91.1%。
联电预估,与去年相比,今年晶圆出货量将持平,产能利用率维持100%,预估毛利率将升至40%。
联电今年资本支出预估将增至30亿美元,较去年大增66%,包括与客户合作的南科Fab 12A P6厂扩展计划,其中90%将用于12英寸晶圆、10%用于8英寸晶圆产能。南科Fab 12A P5厂区扩产的1万片产能,将在第二季度到位,厦门厂也将增加1万片产能,P6厂区扩产进度仍预计在2023年第二季度陆续投产,而产能则由原先规划的2.75万片,上调至3.25万片。
就目前市场已宣布的扩产计划,联电共同总经理王石认为,28nm产能可能发生供过于求的时间点会在2023年后,但由于28nm是许多应用的甜蜜点,需求将持续增长,供过于求情况相对轻微,而联电28nm长约覆盖率达80%,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美光科技2017年控告联电,认为后者通过挖角美光前员工,窃取美光的营业秘密。双方在2021年11月达成和解协议。本月27日,中国台湾智能财产法院撤销原判决,改判联电协理戎乐天无罪、美光前主管何建廷和王永铭6个月至1年不等徒刑,得缓刑;联电则处罚金2000万新台币,缓刑2年。
联电对判决表示欣慰,并感谢法院依据事实公正裁判。联电期望检方尊重上诉审法院之判决,以及联电与美光公司于2021年11月达成的全球和解。
格芯踌躇满志
作为全球排名第四的晶圆代工厂,格芯(GlobalFoundries)也受益于这一大波成熟制程芯片需求的爆发,订单挤爆产能。
格芯执行长Tom Caulfield指出,该公司从2020年8月以来就产能满载,产能利用率超过100%,2023年底前的产能已经全部出售,未来5~10年,该公司会追求供应而不是需求。格芯稍早时候指出,将提高车用芯片至少1倍产能,斥资60亿美元扩产,并在与AMD签订长约,从2022至2025年,AMD将向格芯采购21亿美元的产能。
格芯财务长David Reeder预估,去年困扰芯片业的供应吃紧情况,将延续至今年,表示格芯每周收到好几通催货和追加订单的电话。
Reeder说:“当我们在2023年底完成扩大资本支出,根据当前数据估算,届时出货量将达到320万片左右。2021年的资本支出预估约为20亿美元,今年预估45亿美元,2023年预估20亿美元。“他表示,到2023年,格芯的资本支出目标是占营收比重约20%,假设年营收约为100亿美元,当年资本支出就是20亿美元。
中芯国际三箭齐发
尽管受美国出口管制,导致设备交期拉长,但中芯国际扩产脚步并未停歇。
中芯国际副总裁彭进指出,在源源不断的订单需求下,受美国禁令影响,半导体生产设备出口审批周期延长,且设备交期本身也延长了,但中芯扩产的进度依然没有满足客户的产能需求。彭进表示,2021年中芯8英寸晶圆产能扩产4.5万片,较原先预期少35%,12英寸扩产1万片,比计划少了1万片,对中芯国际、客户和整机厂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成熟制程扩产还需要3~6个月时间,2022年、2023年扩产水准会持续超过2021年规模。
中芯国际于北京兴建28nm制程、12英寸晶圆厂,以及在上海、深圳的110 亿美元扩产计画。中芯目前的产能主要用来生产大陆市场所需的汽车电源管理芯片(PMIC) 和MCU,随着大陆市场需求不断攀升,中芯市占率也逐步站稳全球晶圆老五的地位。
中芯国际资深副总裁、中芯北方总经理张昕指出,由中芯、国家大基金二期、亦庄国投合资成立的中芯京城北京三期,让中芯北方在北京的扩产进入高速增长,若三大地区的投资案都能顺利扩产,将有机会挑战联电老三的地位,但目前来看仍有重重挑战要克服。
1月4日,中芯国际临港基地项目在上海浦东新区开工建设。该项目规划建设产能为每月10万片12英寸晶圆。
继2021年10月宣布在深圳、上海两地共斥资112.2亿美元扩产后,还加快了北京扩产脚步,中芯国际京城三期今年5月就会装机,2025年月产能将达10万片。
力积电利润创新高
1月25日,力积电公布了2021年财报与今年首季的运营展望。2021年,力积电全年毛利率42%,年增18个百分点,税后纯益160.92亿元新台币,年增3.22倍,每股纯益4.92元,创获利新高。
该公司董事长黄崇仁表示,目前市场需求仍强劲,预估2022年价格会比较稳定,公司约有7、8成产能是签长约,今年营收增长10%没问题。力积电今年营收有望超过800亿元新台币,获利则达200亿元以上,下半年毛利率可跨过五成大关。
力积电铜锣厂将于今年9月搬进设备,预计2023下半年量产。该公司已开发出40nm和28nm铜制程。
黄崇仁认为,今年涨价幅度不会像去年一样猛烈拉升,预期涨幅约5%至10%。力积电预计今年第一季度代工价格、出货量将与去年第四季度相近,新逻辑产能长约价格将从第二季度末开始显现。黄崇仁指出,特殊应用驱动IC、电源管理IC两大产品需求持续吃紧,客户愿意用更高价格获取产能,随着8英寸产能持续扩充,分立器件业绩也将持续增长。
结语
从以上提到的六大晶圆代工厂开年表现来看,成熟制程市场需求量依然很大,随着台积电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2022年的成熟制程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本文选编自“半导体行业观察”;智通财经编辑:韩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