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我国物价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保供稳价护航经济行稳致远

作者: 智通编选 2022-02-06 11:19:30
2022年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上下游价格走势更趋协调。

智通财经APP获悉,2021年,受极度宽松政策、产业链供应链紊乱、能源供应紧张等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全球低通胀环境发生明显改变,一些经济体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通胀”现象。面对输入性通胀压力和世纪疫情冲击,国家有关部门持续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多措并举做好重要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全年我国物价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顺利实现预期目标,有力保障了经济行稳致远。

一、2021年我国物价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顺利实现预期目标

居民消费价格(CPI)前低后稳,全年温和上涨。2021年,1、2月份CPI同比下降,3月份由降转涨,此后波动上行,11月份达到年内高点2.3%,12月份回落至1.5%,全年平均上涨0.9%,涨幅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顺利实现预期目标。猪肉价格大幅回落、服务价格相对稳定是CPI低位运行的主要原因。随着生猪产能恢复,猪肉价格大幅下跌,全年平均拉低CPI涨幅约0.7个百分点;受疫情散发等影响,国内消费尚未完全恢复,服务价格较为稳定,全年平均上涨0.9%,低于往年水平。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冲高回落,全年由降转涨。2021年,受全球经济复苏、流动性泛滥、供给瓶颈、极端天气等周期性、结构性、阶段性因素叠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明显上涨,部分品种价格创历史新高,原油、煤炭、铁矿石、钢材、铜、铝全年平均价格上涨35%~80%。受此影响,PPI从1月份0.3%快速上行至10月份年内高点13.5%,随着国家保供稳价政策措施效果显现,11、12月份分别回落至12.9%和10.3%,全年平均由上年下降1.8%转为上涨8.1%。

二、保供稳价精准有力,护航经济行稳致远

2021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加大下游中小微企业成本压力,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一度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对此,国家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时采取一系列保供稳价政策措施,促进价格合理回归,缓解下游成本压力,坚决守住民生底线,保障经济平稳运行。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8.1%,CPI上涨0.9%,实现了较高增长、较低通胀的优化组合。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一方面,支持大型企业搭建重点行业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用市场化办法引导供应链上下游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产销配套协作。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扩大市场价格浮动范围,真正构建起“能涨能跌”的市场化电价机制,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另一方面,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多次约谈煤炭、铁矿石、钢材、铜、铝、化肥等行业重点企业及协会。出台《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指数行为管理办法》,对部分煤炭价格指数开展评估和合规性审查,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精准投放原油、铜、铝、锌、钾肥等国家储备,及时给过热的市场降温。对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应对农资价格上涨影响。对煤电和供热企业给予缓税、金融等政策支持,缓解发电供热企业阶段性困难。

——坚持健全机制和创新方式相结合。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健全调控机制,出台《关于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的意见》确立了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的“四梁八柱”。出台《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根据市场形势适时组织猪肉储备吞吐。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适当扩大保障范围,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纳入保障范围,缩短发放时间。另一方面,创新思路方式,丰富调控手段,实施供需双向调节,开展常态化监管会商,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优化市场预期管理,建立了大宗商品价格调控的基本框架。特别是5月下旬起,加强铁矿石市场监管调研,持续释放强监管信号,推动铁矿石价格大幅回落;10月中下旬,密集发布重磅信息,积极稳定市场预期,仅用10天左右时间即引导煤炭价格快速回落50%左右。

——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相结合。一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机制作用,从产供储加销全链条各环节协同发力,调整影响能源生产和保供稳价的不合理措施,促进煤炭安全增产增供,推动油气增储上产,提升调峰保供能力,保障化肥生产用煤用电用气供应,扩大化肥铁路优惠运价范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另一方面,增强风险意识,守牢民生底线,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针对部分蔬菜价格一度上涨较多问题,进一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蔬菜生产和供应,推动价格明显回落。针对煤炭供应紧张、价格一度大幅上涨问题,明确释放强监管政策信号,全力消除用能缺口隐患,提前做好恶劣天气应对预案,坚决遏制价格不合理上涨。

三、我国成为全球物价“稳定器”,彰显大国担当

2021年,主要经济体极度宽松政策、产业链供应链紊乱、能源供应紧张等因素交织叠加,推动全球通胀明显上行,不少经济体通胀升至多年高位或创历史新高。美国CPI全年平均上涨4.7%,12月份达7%,创近40年来新高;PPI全年平均上涨6.9%,12月份达9.7%。欧元区12月份CPI上涨5%,11月份PPI上涨23.7%,均创历史新高。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通胀水平也处于多年高位,土耳其12月份CPI和PPI涨幅更是分别飙升至36%和80%。

面对全球通胀压力高企,我国以负责任的态度成为全球物价“稳定器”,在稳定国内物价的同时,为平衡国际市场供求、稳定全球价格水平作出了中国贡献,充分彰显大国担当。一方面,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常态化疫情防控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生产秩序稳定、经济韧性较强,有力维护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方面,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科学把握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促进了物价在合理区间运行。特别是针对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果断出手,及时采取供需双向调节、加强市场监管、做好预期管理等措施,打出保供稳价的政策组合拳,坚决遏制价格不合理上涨,为稳定全球价格贡献积极力量。随着保供稳价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国内煤炭、铁矿石、钢材等价格明显下跌,带动国际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落。

四、2022年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上下游价格走势更趋协调

展望2022年,外生的疫情冲击可能逐步减弱,价格运行有望更多取决于经济内生因素。从国际看,全球高通胀可能还将维持一段时间,但随着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供需缺口趋于收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动能不足,通胀压力有望边际减弱。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煤炭、油气等基础能源保障有力,有效应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能力显著增强。综合研判,2022年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预计CPI延续温和上涨态势,PPI涨幅可能逐步回落,上下游价格走势更趋协调。

本文选编自“发改委”公众号,智通财经编辑:张金亮。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