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专精特新”政策力度持续加码 聚焦制造业补短板

作者: 中信证券 2022-03-08 10:06:42
中信证券称,“小巨人”企业的估值水平或逐渐分化,长期投资仍需精细筛选。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专精特新”政策力度持续加码,聚焦制造业补短板。相关企业深耕硬科技领域,高研发投入与高成长性是其代名词。目前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已初见成效,政策料将引导资本向硬科技转向,“专精特新”可被视为政策鼓励的投资方向。同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区域分布均衡,“小巨人”的高质量发展有望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着眼资本市场,产业政策的支持或在短期内提振“专精特新”板块的整体估值,但后续“小巨人”企业的估值水平或逐渐分化,长期投资仍需精细筛选。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专精特新”力度加码,梯度培育体系已逐步构建。

“专精特新”概念在2011年首度明确,致力于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2018年以来,“专精特新”政策力度持续加码,聚焦制造业补短板。目前我国已构建专精特新“百十万千”梯度培育体系,其中工信部认定的“小巨人”与“单项冠军”或是政策支持重点。

“专精特新”政策力度空前,资金奖励是最主要的支持手段。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正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层级均有所发力。综合来看,支持政策主要体现在资金奖励、税收优惠、融资服务、人才招聘、产业链对接等方面,而其中资金支持是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政策手段。一方面,目前中央及地方层面均对“专精特新”企业给予了充足资金支持,且国家、省、市、区级补贴金额可以相互叠加,整体补贴力度相当可观。另一方面,部分省市资金补贴制度设计体现了分阶段支持、陪伴企业成长的政策思路。

专精特新企业深耕硬科技领域,高研发投入与高成长性是其代名词。

目前,工信部已分三批次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家,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并呈现出“56789”的特点:超五成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超六成属于工业“四基”领域,超七成深耕行业10年以上,超八成居本省份细分市场首位,超九成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并至少为一家知名企业做配套。目前“小巨人”们已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专精特新”引导资本向硬科技转向,“小巨人”有望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一方面,反垄断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初见成效,未来将更加注重与保障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平衡。预计政策将引导资本向硬科技转向,“专精特新”可被视为政策鼓励的投资方向,能够承担科技创新重任的公司有望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区域分布广泛且均衡,“小巨人”的高质量有望发展助力当地实现共同富裕。

硬科技突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未来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必将走出相关行业的全球“领军者”。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自立自强是必然的战略支撑。而在当前市场化经济阶段下,中小企业有能力接棒承担硬科技突破的重任。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组合拳”不断出台,国家对于“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相信,必然会有部分佼佼者从国内领先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国际领先的制造业“单项冠军”,最终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航企业。

大浪淘沙,“小巨人”企业后续或逐步分化,投资仍需仔细甄别。

从集成电路到新能源车,从5G到碳中和,产业政策的支持往往会在短期内提振行业估值水平。但“小巨人”仍留有其中小企业特质: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规模小、经营业务单一,抗击风险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大部分专精特新企业处于硬科技前沿领域,市场认可度仍然不足,整体盈利能力相对受限。目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间研发投入、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增速均出现明显差距。后续A股上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估值水平或持续分化,投资仍需要精细化选股。

风险因素:经济增速下行,政策不及预期,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信证券研究”,作者:杨帆、于翔、刘春彤、遥远。智通财经编辑:王岳川。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