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作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是我国绿色金融的先行者,从2006年首笔能效贷款落地至今,已经在绿色金融领域悉心耕耘了十六年,拥有完整的绿色金融产品线,积累了诸多绿色金融细分行业的客户。依托这些客户基础,兴业研究公司进行问卷调查,并据此构建“兴业绿色景气指数(GPI)”,旨在及时跟踪绿色产业发展的景气程度、前瞻未来趋势。
2022年3月GPI指数为总第五十一期,我们每月持续发布指数及分析,敬请关注。
1、绿色产业景气度下降。2022年3月GPI指数为52.1%,较上月下降了1.7个百分点。从分项指数来看,本月绿色产业需求回落,新订单指数和在手订单指数分别较上月下降了1.7和4.0个百分点;受疫情反弹影响,本月绿色产业生产放缓,生产指数和产能利用指数分别较上月下降了3.8和2.1个百分点;资金压力加大,本月补贴到位率下降、政府合作减弱,资金指数较上月下降了4.5个百分点至荣枯线之下;成本指数较上月下降了1.4个百分点但仍然在 58.5%的高位,本月调研过程中,有31.7%的受访企业将“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列为其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排在所有困难的首位。
2、环境监管趋严。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我国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中央环保督查进入常态化、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健全。GPI调研自启动以来,环境监管指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本月,我国生态环境监管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我国首部生态保护监管规划,旨在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监管体系;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五个督察组已全部进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连续四年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四部专项法律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后,今年对环境保护法开展执法检查,并于本月召开了执法检查组第一次会议。本月GPI调研结果也显示,大部分受访企业均表示感受到环境监管趋严,环境监管指数较上月有所抬升。
3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十四五”生态保护监管规划》(环生态〔2022〕15号,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首次制定生态保护的监管规划。《规划》以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监管体系为主线,提升生态保护监管协同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有序推进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筑牢美丽中国根基。《规划》明确了“十四五”生态保护监管的五项重点任务,包括深入开展重点区域监督性监测、推进生态状况及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完善生态保护监督执法制度、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和提升生态保护监管协同能力等。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全面启动,组建5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河北、江苏、内蒙古、西藏、新疆等5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督察进驻。3月23日至3月25日,各督察组陆续进驻。督察工作重点关注被督察对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中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落实情况;严格控制“两高”(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上马,以及去产能“回头看”落实情况;重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风险及处理情况;上一轮督察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立行立改情况;生态环境保护思想认识、工作推进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情况等。
3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有关部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情况的汇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会上指出,环境保护法是一部在生态环保领域起统领作用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全面落实环保法,实际上也就是推动党中央关于生态环保工作决策部署的落实。要坚持紧扣法律规定开展执法检查,突出法律关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污染防治的制度措施、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制度措施、政府法定职责的落实情况,确保法律规定的重要制度、措施、责任落实见效。要注重全面系统理解法律、实施法律,对照法律规定逐条逐项检查法律制度是否有效落实、法定职责是否切实履行、法律责任是否严格追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跟踪监督整改,推动在法治轨道上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建设美丽中国。
3、水处理利用与分配、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发电与供暖行业景气维持高位。本月全国“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分解下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启动了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建设,推动水处理利用与分配行业景气度较上月大幅提升了9个百分点至60.25%,排在所有绿色细分行业的首位;作为碳达峰、碳中和主战场的能源领域在本月出台多项规划文件,涉及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氢能产业发展等,推动可再生能源相关行业景气度维持高位,本月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发电和供暖行业景气度高于各绿色细分行业的平均水平,排在第四位。
3月11日,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通知》(水节约〔2022〕113号,以下简称《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对“十四五”期间全国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提出明确要求,到2025年,全国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4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20年降低16%左右和1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以上,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超过170亿立方米。在此基础上,《通知》进一步将全国“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分解下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并首次将非常规水源最低利用量作为控制目标分解下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保到2025年,全国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超过170亿立方米,预计比2020年增加33%,对促进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3月15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建设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2〕141号),提出根据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现状水平、治理目标、重点工程、管控机制等,选择具有较好示范推广意义的城市(县城)建成区开展试点。试点城市(县城)不超过50个。建设时间为2022~2025年。建设内容一是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二是实施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工程,三是实施供水管网压力调控工程,四是实施供水管网智能化建设工程,五是完善供水管网管理制度。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发改能源〔2022〕210号),主要从3个方面,推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一是增强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安全是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十四五”时期将从战略安全、运行安全、应急安全等多个维度,加强能源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到2025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用能需求。二是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关键,重点就是做好增加清洁能源供应能力的“加法”和减少能源产业链碳排放的“减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消费模式,到2025年,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三是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科技创新是能源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发挥好科技创新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推动能源系统效率大幅提高,全面提升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氢能清洁低碳特点,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同时,明确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规划》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1]
4、中小型绿色环保企业景气提升。分企业规模来看,本月GPI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型企业景气度较上月上升了4.5个百分点,大型企业景气度与上月基本持平,而大中型和小型绿色环保企业景气度则较上月分别下降了8.0和1.1个百分点。
本文选编自“兴业研究”微信公众号;智通财经编辑:刘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