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危机之下 投资者应该“逢低买入”吗?

许多专家建议在股市下跌时采取“逢低买入”策略,但这种策略还能继续获得成功吗?

今年以来,股市动荡不安。起初,高通胀迫使主要央行承认有必要比预期更快地加息,导致股市下跌。俄乌冲突不仅造成严重的人道危机,还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重大制裁和政策转变,以及大宗商品供应短缺。

许多专家建议在股市下跌时采取“逢低买入”策略,但这种策略还能继续获得成功吗?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解决方案公司的研究主管Gene Podkaminer和高级研究分析师Miles Sampson探讨了市场对地缘政治事件的反应,并告诫投资者不要过早庆祝这一策略的成功。

配置资产策略

随着全球发达国家股市从3月初的低点反弹约6%,“逢低买入”策略变得流行起来。Gene和Miles警告,投资者不要太早庆祝这一战略的成功。他们表示,在地缘政治事件发生后的一年里,资产的表现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

地缘政治事件前后的股票表现(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

图片1.png

地缘政治冲击后股票表现差异很大(1939 年 9 月 1 日– 2022 年 3 月 31 日)

图片2.png

地缘政治事件前后的大宗商品表现(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

图片3.png

地缘政治冲击后大宗商品表现差异很大(1939 年 9 月 1 日– 2022 年 3 月 31 日)

图片4.png

Gene和Miles表示,地缘政治事件发生后,资产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原因有几个。首先,许多类型的事件都被归类为地缘政治事件,从不可预测的恐怖袭击,到政治政权更迭,地方土地争端和全球战争。这些危机大多包含了可怕的人为因素,但在其他方面又各不相同,并且发生在完全不同的政治和宏观经济背景下。

Gene和Miles表示,异质地缘政治事件下的资产配置框架需要考虑潜在的持续时间和区域影响。全球性和长期性事件更有可能扰乱经济供需,从而影响资产表现。Gene和Miles的分析表明,许多地缘政治事件本质上是局部的和短期的。有些事件具有全球性或长期影响,但只有少数事件具有全球性和长期影响。下图提供了这类框架的可视化示例。

用于分析地缘政治事件后资产影响的FTIS框架

图片5.png

如图所示,具有短期、局部性影响的事件包括:朝鲜导弹危机,伦敦炸弹事件,巴黎恐怖袭击事件;

具有长期、局部性影响的事件包括:柏林墙倒塌,阿拉伯之春;

具有短期、全球性影响的事件包括:古巴导弹危机,轰炸叙利亚;

具有长期、全球性影响的事件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

俄乌冲突属于哪一种?虽然目前冲突仅限于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领土,但其影响是全球性的。包括美国和欧洲在内的西方经济体的协调制裁扩大了这场冲突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波及全球。

虽然不确定俄乌冲突何时结束,但这场冲突的持续时间比许多观察人士预期的更长。Gene和Miles相信,在局势平息之后,俄乌冲突的影响将长期存在。这场冲突暴露了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欧洲将加速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因此,对替代能源,尤其是绿色能源的投资正在加速。地缘政治上,这场冲突加剧了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分歧。长期来看,全球化的重新定位可能会加速。例如,“及时库存”(just-in-time)的稳定策略可能会被重新定义为“以防万一”(just-in-case)。

宏观背景

资产表现差异化的另一个原因是,历史地缘政治事件中的宏观背景不同。Gene和Miles的分析表明,宏观起点很重要(非常重要)——地缘政治往往可以加速已经形成的宏观趋势。

Gene和Miles表示,在充满挑战的通胀环境中,经济增长预计将放缓至趋势水平。俄乌冲突加剧了这两种趋势。通胀压力不仅来自能源价格上涨,而且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全球供应链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俄乌冲突将影响食品、半导体、汽车等的生产。更高的通胀正在打击全球消费者的信心,并降低实际购买力。最终,这应该会加剧经济增长放缓。

除了高通胀和经济增长放缓,Gene和Miles认为货币政策前景正变得更加不稳定。除中国和日本外,预计几乎所有主要央行都将在年底前大幅收紧政策。美联储的政策可能会更加鹰派。

对多资产组合的影响

基于对地缘政治事件后资产回报的分析,以及不断恶化的宏观背景,Gene和Miles对市场的看涨情绪有所削弱。相对于北美股市,Gene和Miles继续不看好欧洲股市,因为北美股市的能源敞口更积极,贸易受俄乌冲突的影响较小。他们认为,新兴市场股市仍然脆弱,因为它们受到供应链冲击以及经济增长疲软的影响。

在固定收益方面,Gene和Miles更青睐发达国家的较短期政府债券。同样,在信贷方面,他们更青睐期限较短的资产类别,例如高收益产品和银行贷款。Gene和Miles认为新兴市场硬通货债券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仍倾向于持有中国政府债券。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