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雪球网”,发帖人为“观理”,原出处为香港财经媒体“炒股帮”之港漂圈专栏,原标题为《“烟蒂股”研究系列:国际家居零售(01373.HK)》。
国际家居零售有限公司(1373.HK)成立于1991年,1993年,日本城开设香港首间“十元均一店”,即全店货品均以10元售卖,当时反应非常热烈。1996年,日本城在澳门开设了其第一间的港外分店。并于1998年,开始发展其原创“OEM”及“ODM”的自家商品“Japan Home”品牌。公司为香港、新加坡及澳门最大的家品零售连锁商,截止2016年10月末,公司全球店铺总数为365间,其中直营店有353间,香港、新加坡、澳门分别有284、61、8间店;特许经营店占12家,分布在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新西兰、印尼、柬埔寨、澳洲。
公司旗下主打品牌即为日本城,相信内地与香港的读者对于该品牌都不会陌生,在香港本地具有极高的品牌知名度。公司旗下其他品牌包括:123 by Ella、生活提案、文具时代、日本の家及JHC网购。
上市后多重利空因素拖累股价表现
公司于2013年9月登陆港股上市,招股价2.81港币。上市以来,公司陆续遭遇香港整体零售业下滑,瑞典私募股权基金(EQT Partners)出售股权带来抛压等多重利空因素,加上公司大陆业务拓展情况并不理想,公司股价上市后短暂触及4.0港币历史高点后,一路下滑至16年1季度最低0.95港币。截止2017年8月截稿时,公司股价在1.45港币,对应17倍历史市盈率,1.5倍市净率,股息率达7.2%。
(数据来源:AASTOCKS)
“烟蒂股”投资逻辑分析
所谓投资烟蒂股的逻辑,就是寻找由于行业不景气或成长性较弱的公司,但由于市场对其的悲观情绪,令其股价远低于其真实账面价值,购入此类公司所花的代价十分低廉,就好比被人遗弃在地的烟蒂,捡起来不用花费整支雪茄的价格,但能吸到最后一口。
运用烟蒂股的逻辑分析国际家居零售(1373.HK):
1)未来成长性并不高:
公司87%收入来自香港业务,香港虽然仍维持5%的同店销售(CSSG)增长,但毕竟面临天花板,未来不可能有爆发式的增长。上市时讲的增长故事是将日本城等旗下香港优势品牌拓展至国内,但事实证明国内生意并不好做。试想在国内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引领国内消费市场,国内已有实体零售行业已是僧多粥少,又何况对于国际零售这样的new comer,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公司在14-15年尝试国内拓展碰壁后,果断选择关店退出国内市场。公司维持在新加坡拓展开店的计划,然而就目前收入趋势和占比看,新加坡业务即使维持快速增长,对于公司整体收入贡献亦相对有限。
(数据来源:公司业绩报告)
2)但是,现价对应的企业估值十分低廉:
公司目前市值11.3亿港币,截止2016年10月末,账上现金4亿港币,有息债务仅0.45亿港币,即公司净现金高达3.55亿港币,将市值扣除净现金后,得到公司企业价值7.8亿港币。
(数据来源:公司业绩报告)
站在企业所有者的角度看公司现金流,截止16年10月末的6个月公司产生经营活动净现金流0.62亿港币,资本开支0.22亿港币,即6个月可产生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0.4亿港币。假设16年11月至17年4月现金流情况与上半年相若,则全年可产生0.7-0.8亿港币的自由现金流。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推导出,一家目前估值为7.8亿的公司,一年可产生0.7-0.8亿自由现金流,自由现金流收益率(FCF yield)接近10%,且公司目前有息负债仅为0.45亿港币。试问目前在香港或国内,有多少生意能轻松产生10%的自由现金流回报?
3)高派息、大股东回购侧面证实财务真实性:
尤其在港股市场,许多看似十分低廉的企业符合烟蒂股标准,但实际要么是耍财技的老千股,要么就是财务真实性存疑的问题公司。如何排除此类公司?第一,国际家居零售最近两年派息率高达100%以上,而不像千股很多账上看似现金丰厚但却不派息;其次,公司大股东刘柏辉在近一年股价低位陆续增持。实实在在的高派息及真金白银的回购直接反应公司财务情况及大股东对公司未来的信心。
投资烟蒂股需分散及耐心
公司股价平时交投较为稀疏,若短炒在价差上或容易吃亏。笔者建议投资者对于此类烟蒂股需耐心分批买入持有,以企业主的心态长线持有收息。
免责声明:智通财经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编辑:曹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