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点睛 | 处方量增长超10倍 互联网医院崛起 盈利成老大难问题

作者: 智通财经 李佛 2022-05-13 14:58:55
与传统医院的就医模式相比,互联网医院极大地简化了看病流程,缩短了问诊时间,降低了患者的时间成本和综合开支,让偏远地区的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享受更优质的医疗资源。此外,在线电子处方、药品邮寄到家等服务让患者可以自主选择购药方式,更为方便快捷。

疫情期间,互联网医院成了不少人的必备工具,以上海疫情为例,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4月1日以来,上海市互联网医院业务诊疗量明显增加,服务总人次是去年同期的5.2倍,处方量是去年同期的11.2倍。

通过互联网医院分流了百姓看病配药需求,缓解了医院救治压力,减少人员集聚,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据悉,目前上海全市有100余家互联网医院,其中包括了市级医院、区级医院和社会办医疗机构,向市民提供线上预约挂号、线上专科咨询、在线复诊、在线开方、医保线上支付、药品配送到家等便民服务。

那么,互联网医院的崛起,解决了哪些问题?

在传统的就医流程中,医院、患者和企业都面临着各自的痛点:医院端面临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难题;患者端面临看病难、看病贵、排队时间长的苦恼;企业端面临数据封闭、海量医疗数据无法利用的困境。

与传统医院的就医模式相比,互联网医院极大地简化了看病流程,缩短了问诊时间,降低了患者的时间成本和综合开支,让偏远地区的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享受更优质的医疗资源。此外,在线电子处方、药品邮寄到家等服务让患者可以自主选择购药方式,更为方便快捷。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都市人群若感到身体不适时,只有4.8%会选择去医院看病,而95.2%的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去医院。而这95.2%的人群极有可能是互联网医院的潜在市场,其中有一部分人虽然没有到医院就诊,但仍旧希望能通过更方便的方式了解身体不适的原因并得到治疗。

即使在选择去医院看病的人群中,有大量患者并不需要现场治疗,互联网医院可以很好地解决这部分患者的需求。

因此,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叠加疫情催化,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不断扩大。

国泰君安指出,201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仅有157.3亿元。其后,产业链开始形成,一直保持着超过30%的较快增速。2018年,相关政策的出台,带动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491亿元,同比增长51.08%。2020年,行业规模已超900亿元。而据中国互联网协会预测,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达到2831亿元。

与此同时,互联网医院数量也与日俱增。据国家卫健委公布数据,截至2021年6月,全国互联网医院已达1600余家。在2020年900家基础上,同比增幅达77.78%。而在2019年148基础上,增幅更是达到惊人的10倍。

此外,根据艾瑞咨询数据,目前互联网医疗咨询量渗透率不及10%,问诊量渗透率不足5%,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不过,互联网医院虽是充满前景的行业,但眼下也面临盈利难的问题。

根据健康界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互联网医院盈利模式尚不成熟,绝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即使实现盈利的,超过70%的互联网医院盈利收入也不超过500万元,盈利能力有限。

一方面,互联网医院行业还没有找到成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目前互联网医疗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对患者进行诊疗,所能得到的收益只是挂号费,依靠延伸服务很难实现盈利,而还有一些互联网医院的核心收入以药品销售为主,但也还是不能满足互联网医院盈利需求。

另一方面,互联网医院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成本,入不敷出。

互联网医院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投入相对较高的成本,这包括技术平台的搭建,以及专家、医生资源的汇集成本等等。与此同时,互联网医院在运营过程中也需要持续投入大量成本。此外,互联网医院定价制度不明确、医保卡没有电子化、网上无法实现医保支付、拿药还是要到医院、医生网上诊疗价格偏低等互联网医疗堵点,还需疏通。

对此,国泰君安也认为,互联网医院的商业模式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企业盈利能力仍普遍较弱。但未来随着在线医保和商保支付的普及,互联网医院有望彻底打通医疗、医药、医保全价值链,突破当下的商业化瓶颈,获得更多变现渠道。行业发展未来可期。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