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智通APP获悉,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京发布《202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4690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约16.29%。
其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约12.28%,达1454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1%,增速高于去年。此外,2021年中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累计总量(包括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突破9.8万件,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对此,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专家曹冲表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整体还是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增速高于全球其他导航市场。主要原因是北斗导航的系统推进加快了市场应用落地,实现了多点开花。预计未来几年,还能继续保持增长。
2021年,北斗融入自然资源、通信、交通、电力、水利等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速。
在自然资源领域,北斗系统在测绘地理信息、耕地保护、自然保护地监管、地质矿产、海洋事务、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灾害预警防范、调查监测、林草碳汇计量等领域的应用正不断深入。
在通信行业,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超过4000座北斗地基增强基准站,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北斗高精度服务系统,可面向全国多个省份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
在电力行业,超过2000座电力行业北斗地基增强基准站的建设和部署,使无人机自主巡检、变电站机器人巡检、杆塔监测等业务应用的智能设备得到了可靠、精准、稳定的高精度位置服务。
在农业领域,全国已有将北斗终端作为标准配置的农机企业45家,已安装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超过10万台,安装农机定位、作业监测等远程运维终端超过45万台/套,全国接入国家精准农业综合数据服务平台的农机装备达到25.8万台,实现了跨企业农机作业数据整合,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收获和拖拉机作业的24小时动态监测。
与此同时,随着北斗产业化的不断推进,目前北斗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孙中亮表示,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均全面支持北斗系统应用。北斗地基增强功能已进入智能手机,可实现1米级高精度定位,正在中国多个城市开展车道级导航试点应用。
具备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能力的大众手机即将面市,有望重新定义手机应用功能,并实现手机“不换SIM卡、不换手机号、不增加额外设备”即可同时享受北斗短报文和移动通信服务。目前,部分智能手机已搭载“高精度定位”服务,提供可达亚米级的定位精度,实现行驶车道的精准识别,并已在重庆、天津、深圳、广州、苏州、杭州、成都、东莞等地提供服务。
此外,大众消费类应用正逐渐成为北斗应用规模最大的领域之一。搭载国产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的北斗高精度共享单车投放已突破500万辆,全面覆盖全国450余座城市。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两三年,伴随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农业及水利、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十大数字应用场景的发展,北斗与5G、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必将极大赋能传统行业领域,催生出更广阔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大市场。
国元证券认为,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有望于2025年增至9819.3亿元。分行业方面,2020-2025年行业关联产值CAGR达21.93%,产业核心价值CAGR达13.50%。
据了解,当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总数量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截至2021年底,业内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为90家,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8.7%左右。
不过,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产业发展增速与2019年同期相比明显放缓,尤其第一季度总体营收情况,甚至低于2018年同期水平。但是,随着行业积极复工,市场有望加快恢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