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告急”!美国新车价格飙升

尽管由于汽车短缺,汽车销量大幅下降,但经销商的新车库存仍然极度短缺。

尽管由于汽车短缺,汽车销量大幅下降,但经销商的新车库存仍然极度短缺。据考克斯汽车公司(Cox Automotive)根据其经销商跟踪数据估计,截至5月底,经销商库存的新车数量同比下降70%。

高端车型的销量很少,但它们的情况与电动汽车类似,供应数据不稳定;尽管销量也很少,库存只有几辆。

新车平均价格为45495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000美元。尽管由于汽车短缺,汽车销量大幅下降,但经销商的新车库存仍然极度短缺。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年多,而且没有好转。不过,也有一些新车型不热销,库存也就仍充足。

智通财经获悉,据考克斯汽车公司(Cox Automotive)根据其经销商跟踪数据估计,截至5月底,经销商库存的新车数量仍为113万辆,较2019年同期下降70%,即268万辆。2019年,平均车辆库存366万辆。

image.png

油价重击库存

自2021年初以来,汽油价格已经翻了一倍,这使得购买模式从之前最热门、最赚钱的车型——皮卡和全尺寸SUV——转向经济型轿车和紧凑型SUV。在半导体短缺和供应链混乱的情况下,汽车制造商在生产计划中优先考虑皮卡和全尺寸SUV。

现在经销商发现,他们持有经济型轿车和紧凑型SUV的少量库存是错误的。经济型汽车库存现在基本消失了。业内没有人对这种购买模式的转变做好准备。

供应水平降至34天,仍处于非常低的区间;60天被认为是“健康”的,并意味着相当紧张当仍是充足的;70-90天的水平更常见。2019年,平均供应水平为90天。

由于购买模式的意外转变而导致库存错误的问题,再加上供应链的长时间延迟,这一问题对零部件供应商造成了重击。随着消费者偏好的转变,这些零售商现在发现自己有些商品短缺,而有些商品库存过剩。

车型库存分化

紧凑型车、混合动力车和中型车的库存基本告罄,供应量水平在18天至23天之间。请注意,“库存”包括仍在运输中或仍在等待准备的车辆。

但全尺寸皮卡、中型皮卡和全尺寸SUV的库存开始增加。在半导体短缺期间,这些汽车是汽车制造商优先考虑的车型,因为它们的利润率很高,同时削减了其他车型的产量。根据不同品牌,皮卡的库存仍然分布不均。当你去一个品牌仍然销售紧凑型车和中型车的经销商那里,你基本上看不到任何品牌的车。福特(F.US)和通用汽车(GM.US)近年来淘汰了他们的紧凑型和中型汽车,而进口品牌却很喜欢。

特斯拉(TSLA.US)没有包括在这里,因为它没有经销商。它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没有“经销商库存”,也不披露其美国库存,甚至不披露其美国销量,只披露全球销量,且仅以全球为基础。特斯拉是电动车领域的“房间里的大象”,由于其库存和销售数据没有披露,在电动汽车领域大部分的数据并没有被记入其中。

传统汽车制造商现在都推出了自己的电动汽车车型,但由于半导体短缺,以及为全新车型提升供应链所需的时间(即使在正常时期),他们都面临着制造问题,而且他们销售的电动汽车数量仍然很少。

许多电动汽车车型的等待名单很长,库存基本上为零。但由于销量是不平衡的涓涓细流,根据没有包括特斯拉的库存情况得出的供应量数据可能会变得不稳定,而且目前电动车库存还没有显著增加。

高端车型的销量很少,但它们的情况与电动汽车类似,供应数据不稳定,尽管销量也很少,库存只有几辆。

image.png

销售暴跌:库存短缺和错误的库存策略

美国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的数据显示,由于库存短缺,5月份的新车交付量较去年5月下降29.6%,较2019年5月下降30.2%,仅为110万辆,回到了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水平。去年春天是经销商还有存货的最后一个时期。那几个月相对强劲的销售耗尽了库存。

image.png

考虑到库存短缺,没有人确切知道实际需求会是多少。这个市场仍然受到供应问题的制约——而当行业中没有人对这种转变做好准备时,转向更经济的模式使这些问题变得更糟。

不过,到目前为止,有数百万的潜在客户没有购买,因为没有车型可买;到2022年底,还会有更多这样的人出现。当供应重新改善时,这些买家将转变为被压抑的需求。一下用户已经在等候名单上了,他们的订单还在等待中。这不是需求低迷的迹象,而是供应短缺的迹象。

5月份汽车平均挂牌价格同比上涨12%,至45495美元:非豪华车型为42240美元;根据考克斯汽车公司的数据,豪华车的平均价格为64282美元。自去年夏天以来,挂牌价格的同比涨幅一直在12%左右。

这意味着,在过去12个月里,平均每辆新车的价格上涨了近5000美元,这再次表明,在复杂且不断变化的新车短缺情况下,市场存在巨大需求。

image.png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