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中mRNA抗癌疫苗大热点,嘉和生物-B(06998)如何让投资者一天亏超30%?

mRNA蛋白免疫疗法在制剂递送、蛋白生产有效性和耐受性方面存在一定的技术研发壁垒,从成功研发到产品获批上市依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对于目前产品商业化前景不算明朗的嘉和生物而言,无疑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6月以来,无论是CureVac宣布以320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荷兰肿瘤免疫疗法公司 Frame Cancer Therapeutics,还是BioNTech首席执行官称,预计将在2022年内看到首个癌症mRNA疫苗上市,都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炒热“mRNA抗癌疫苗”概念。而这些行业利好都成为了嘉和生物6月27日盘中股价大涨的“垫脚石”。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6月27日,嘉和生物-B(06998)早盘高开,盘中股价一度大涨超36%,达到5.95港元。公司当日成交额突破1亿港元,最高市值破25亿港元,创下近4个月来的市值新高。

嘉和生物股价突然起飞的原因在于,其日前宣布与艾博生物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全球创新性的mRNA产品及相关药品。具体来看,嘉和生物的生物抗体开发平台将与艾博生物的mRNA技术平台结合,共同研发用于肿瘤治疗的mRNA药物。

精准踩中近期国际大热的“mRNA抗癌疫苗”热点,其炒作价值不可谓不高,但市场的热度仅仅维持了10分钟。在9点40分涨幅超过36%之后,嘉和股价一路下跌,最终收涨3.54%。也就是说,早盘追高的投资者,可能因此当日亏损超30个点。

mRNA抗癌疫苗能否成为绝地反击的起点

踩中业内大热点仍旧高开低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于嘉和生物的信心不足,这或许是其前段时间公司高层人员变动留下的“后遗症”。

今年4月14日,嘉和生物集团总裁、执行董事周新华宣布辞职。虽然,嘉和生物未披露周新华离职的原因。但行业猜测,其或许与嘉和生物经营不善相关。

在此前3月,作为嘉和生物股东之一的沃森生物发布了其2021年年报,财报显示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7.36%。对于净利降幅超50%,沃森生物早在其1月的业绩预告中被给出了答案:当期研发费用大增;公司持有嘉和生物股票期末价格下跌,致报告期内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约199%。

实际上,市场对于嘉和生物后续发展的信心不足,源于其近年来表现与其上市时存在较大反差。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2020年10月7日,嘉和生物以超购1246.52倍的募资成绩登陆港股。并且其在上市前还引入了OrbiMed、经纬中国和太平洋资管等12名基石投资者。千倍超购加上明星基石,这也使得当时市场对嘉和生物的投资情绪高涨。

但后续嘉和生物的走势并不如人意。与当初最高股价32.2港元/股相比,截至6月24日,公司收盘价仅4.2港元,区间跌幅达86.8%。

之所以在上市2年内出现股价大幅下滑,与整个行业的投资风向也不无关系。据前期披露的2021年年报,有8家biotech的现金不足以维持2.5年以上的研发投入,其中4家撑不过2年的研发投入。也正是在巨额研发投入下,部分港股18A企业亏损情况较为严重。嘉和生物便是其中之一,其2021年研投入6.13亿元,净亏损8.65亿元。

造成18A公司普遍亏损的原因,一方面是“十年十亿”的双十定律;另一方面则是me-too式研发策略逻辑的毁灭。

在大量研发费用投入后,嘉和生物首个商业化产品英夫利西单抗生物类似药(GB242,商品名佳佑健)获批上市,目前该产品正受到英夫利西单抗生物类似药和阿达木单抗的双重挑战。尤其是阿达木单抗领域,目前,国内阿达木单抗除了原研药修美乐之外,还有多款生物类似药获批,这让佳佑健后续的商业化推广存在较大的竞争压力。

据新任嘉和生物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郭峰介绍,在2022年中,嘉和生物计划实现的目标之一便是推动佳佑健的成功商业化。除此之外,在另外几个目标中,其中之一便有达成与 mRNA药物研发平台就早期mRNA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合作,而这也是此次推动嘉和生物盘中大涨的关键原因。mRNA抗癌疫苗会成为嘉和生物未来绝地反击的关键吗?

能否靠mRNA抗癌疫苗研发翻盘

在前段时间闭幕的ASCO2022年会上,BioNTech宣布,其基于mRNA的个体化新抗原特异性癌症疫苗 autogene cevumeran与抗 PD-L1抗体atezolizumab和化疗联用,在治疗接受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的1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结果。与此同时,BioNTech首席执行官还宣称,2022年内将看到首个癌症mRNA疫苗上市。

从研发进度来看,仅仅宣布在抗癌mRNA疫苗项目早期研发的嘉和生物与第一研发梯队存在较大的时间鸿沟。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新生抗原是由癌细胞产生的蛋白质,与健康细胞产生的蛋白质不同,且能够被免疫细胞识别。但在很多肿瘤中,新生抗原的表达水平较低,不足以激发强力的抗癌免疫反应。BioNTech的autogene cevumeran是基于患者肿瘤样本全外显子测序和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得到的位点进行设计,包含有20个MHC-I和MHC-II型的新生抗原表位。因此,autogene cevumeran是一种完全个性化的mRNA新生抗原疫苗,旨在诱导针对癌症特异性新抗原的从头免疫反应,识别残留的癌细胞并防止复发。

在ASCO年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autogene cevumeran疫苗可以改善接受手术切除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预后疗效,延长其无复发生存期,且治疗安全性好,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显然,BioNTech目前身处mRNA抗癌疫苗研发的头部领域。由于与疫苗相比,mRNA蛋白免疫疗法在制剂递送、蛋白生产有效性和耐受性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导致mRNA治疗药物比mRNA疫苗开发进度慢,从侧面显示出了BioNTech的先发优势。

实际上除了BioNTech,全球范围内mRNA治疗药物研发热情较为高涨,有多款产品也处在临床II/III期阶段。

image.png

以mRNA三巨头之一的CureVac为例,5月25日,CureVac与myNEO宣布,双方通过确定特定的癌症抗原开发用于癌症疫苗的新型mRNA免疫疗法;6月8日,CureVac 宣布以320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荷兰肿瘤免疫疗法公司 Frame Cancer Therapeutics,以进一步加强在肿瘤免疫疗法领域的布局。

除此之外,Moderna则选择在与默沙东合作研发肿瘤疫苗。双方在研究中将Moderna疫苗与默沙东的K药进行联用,2020年公布的中期数据可圈可点:10例HPV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中,一半病人病情得到了缓解;此外,Moderna此前公布的IL-12 mRNA肿瘤疫苗I期数据良好,联用Durvalumab的效果可期。

在国内的mRNA抗癌疫苗版图中,以艾博生物、斯微生物、新合生物以及嘉晨西海为首的研发企业,其mRNA抗癌疫苗研发大多处在临床前/临床I期阶段。例如,今年2月12日,斯微生物研发的编码新生抗原mRNA个性化肿瘤疫苗,在澳大利亚取得了正式批件,宣告正式进入海外注册临床I期阶段;3月25日,嘉晨西海宣布其自主研发的JCXH-211已获批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新药临床试验 (IND)批件。

而此次与嘉和生物合作的艾博生物,目前除了一款与沃森生物合作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处在临床III期,其余在研产品多数都处在临床前阶段。

image.png

正如上文提到的,mRNA蛋白免疫疗法在制剂递送、蛋白生产有效性和耐受性方面存在一定的技术研发壁垒,从成功研发到产品获批上市依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对于目前产品商业化前景不算明朗的嘉和生物而言,无疑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