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一家股价常年在1美元附近徘徊的个股忽然引来了市场关注:经过连续十多天的上涨之后,股价来到了2.3美元,随后又扭头下跌,两周之内跌回了1美元附近。
但比起昔日的“辉煌战绩”,这近一个月的折腾只能算是“小水花”。2022年年初,品钛(PT.US)的股价一度涨到最高价7.10美元,引得一众不明真相的股民纷纷涌入加仓。当然,“吃肉”的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次日股价直接“腰斩”,回到了3.30美元。
深究这家公司的“前世今生”,令人惊讶的是,品钛竟早在2017年就成功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还有着“金融科技to B业务第一股”的名头,开盘价较发行价大涨21%。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上市之初,品钛也拥有不少“明星股东”加成:新浪通过New Fortune Fund L.P持有7.7%的股份,银泰资本持有7.5%股份,均位于前五大股东之列。
从市场热门的金融科技公司,到业绩下滑、成交量稀少的“1元股”,品钛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仔细调查这家公司,我们发现了更大的秘密。
与P2P平台的“不解之缘”
乍看之下,品钛是一家面向商业机构的P2P软件系统服务商,涉及领域包括消费场景分期、个人信贷、小微企业信贷等。但深究其股权关系,能够发现品钛旗下原本有个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积木盒子(JIMUBOX),2016年被划分了出去,两者从此各自成为独立法人运营。
2017年,积木盒子率先在港股借壳上市,但不久后股价就一路下跌,目前股价仅为0.037港元。
2016-2018年间,品钛来自于积木盒子的资金占比不断下降,2019年终止了和积木盒子的合作业务。由于积木盒子暴雷,涉案3万人、涉案资金约40亿元,也连累品钛计提减值约10.9亿元。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和积木盒子“分手”后,品钛的业务仅剩为金融贷款提供技术服务,包括为去哪儿、携程等平台的消费贷款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营收、亏损双双收窄 贷款业务缩水超六成
脱离了积木盒子后,品钛近几年的日子过得有些艰难。
根据公司2021年财报,营业收入为1.7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跌54.2%;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1.02亿人民币元,同比增长65.39%。
2019-2021年间,营收与亏损双双收窄,收入分别为12.85亿元、3.78亿元和1.73亿元,其中2020年同比下降70.58%。归母净亏损分别为9.06亿元、2.96亿元和1.09亿元。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公司年度毛利率为48.2%,较2020年的24.5%有所上升,主要是收回逾期贷款,导致信用损失拨备和担保成本转回,领先收入的下降被成本的下降所抵消。
2019-2021年间,公司处理的贷款申请连年下滑,分别为约860万、480万和120万,分别促成约人民币110亿元、18亿元和8亿元的贷款。在2020年贷款量同比下降83.2%后,2021年又继续下降了59%。
2021年,公司的技术服务费和分期服务费双双大幅下降,技术服务费从2020年年底的3.307亿元下降至1.153亿元,分期服务费从2020年年底的4,270万元下降至1,690万元,理财服务费则上涨738.5%至4,100万元,主要是由于业务转型带来的保险经纪业务的扩张。
在流动性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品钛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8亿元,流动资产总额从2020年年底的7.209亿元减少至2021年年底的5.269亿元。
虽然没能“开源”,但“节流”已经产生了一些效果。2021年,公司收入成本下降68.6%至8,970万元,销售及营销费用下降8.4%至4,090万元,管理费用下降40.4%至8,810万元,研发费用下降39.5%至2,270万元。
濒临退市,进军东南亚成“救命稻草”?
近年来,品钛的股价一直在1美元的“退市红线”附近浮动,数次接到纳斯达克的退市通知书。2022年五月,为了应对退市危机,品钛宣布将进行反向拆分,将ADS比率从7股A类普通股的1股ADS修改为35股A类普通股的1股ADS,这将使其股价上涨至原先的四倍,变为2.3美元/ADS。
对于很多股价偏低的个股,反向拆分是市场上的常见操作,但从其实质来说,这只能带给股价暂时的“繁荣”,无法挽救公司下滑的业绩。品钛只有拿出真正能够增收增利、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举措,才能重振投资者信心。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除了已经脱离的积木盒子之外,目前,品钛集团旗下还拥有读秒智能信贷、璇玑数字化资产配置、虹点基金、麦芬保险、企乐汇等公司,拥有基金销售牌照、保险经纪牌照和企业征信牌照等。然而,至今这些业务也没有翻起太大的水花。
2021年8月,品钛宣布成立一家名为PIVOT的金融科技公司,将引入采用璇玑的智能投顾技术,面向东南亚地区推广数字化财富管理及智能投顾技术服务,这是中国智能投顾行业的首次出海,也是公司寻找新的增长点的一次尝试。
不过,在东南亚市场上,已经有不少智能投顾企业进行竞争,近来国际金融巨头汇丰也收购了安盛保险的新加坡业务,试图分享东南亚财富管理市场的蛋糕。在这块行业格局尚不稳固的土地上,品钛能否“打出一片天”,还有待时间检验。
在新的计划能够奏效前,留给品钛的时间或许不多了。2022年,品钛集团创始人董骏已被昆明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其控股的多家公司均失信、破产。而截至2022年3月,董骏虽然已辞去品钛的代理首席执行官一职,但仍持股12.1%,拥有52.1%的投票权。
在已经有阿里、蚂蚁金服、京东数科等巨头牢牢盘踞的金融科技领域,品钛既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也缺乏资金和决心进行转型。内忧外困之下,如品钛一般的“一元股”前路显然被蒙上了一层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