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追踪 | 氢燃料电池再迎突破!背后这些上市公司或受益(附概念股)

近期,香港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邵敏华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新的氢燃料电池。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期,香港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邵敏华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新的氢燃料电池,不仅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在电池的耐久性方面也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为全球更广泛地应用绿色能源铺平了道路。东吴证券表示,氢能是中国由高碳能源向低碳化、最终转变为无碳化能源的第三次能源革命中重要的能源载体。交通领域是氢能需求的主要增量来源,也是实现氢能向其他领域大规模拓展的突破口,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现阶段实现氢能在交通领域推广和应用的切入点和关键点。

氢能虽然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但由于技术限制,直到今天其发展仍然不温不火。多年以来,氢燃料电池依赖昂贵的铂金作为催化剂,因此生产成本高企,其商业化道路也十分艰难。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352.1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卖出291.6万辆,混动汽车卖出60.3万辆,而氢燃料电池汽车仅卖出0.2万辆。

如今香港邵敏华教授团队减少了80%的铂金使用比例,氢能源电池将更具成本效益。他们设计了一种由原子分散的 Pt 和 Fe 单原子和 Pt-Fe 合金纳米粒子组成的混合电催化剂。其 Pt 质量活性是燃料电池中商业 Pt / C 的 3.7 倍。更重要的是,阴极中 Pt 负载量低的燃料电池(0.015 mg Pt  cm -2) 依然具有出色的耐久性,在 100000 次循环后还可以保持 97% 的活性,并且在 0.6V 下超过 200 小时没有出现明显的电流下降。

氢燃料电池系统由电堆与进气系统、冷却系统、供氢系统和电控系统等构成,其中双极板作为氢燃料电池电堆的重要组成部件,其功能主要是保证气体在电极表面的流动,将反应气体输送至膜电极,收集电流和热量,同时排出电池反应中生成的水。一般而言,在电堆成本构成中,金属双极板可占42%。

我国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处在商业化初期阶段,2019年、2020年、2021年我国市场销售的燃料电池汽车总数分别是2737、1177、1586辆,市场规模较小且采用燃料电池系统的商用车制造商集中度高。2020年前五大燃料电池系统供应商以燃料电池系统总销售功率输出计的总市场份额达到93.2%。 亿华通招股说明书预计2035年中国氢能产业值将达到5万亿元人民币,交通运输领域氢气需求量将由2020年不足1%增至2050年40%左右。灼识预计到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系统销量将达到51200套,5年CAGR达94.8%。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将降至2200元/KW,相比2020年下降63.3%。

现阶段我国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及电堆独立供应商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较早从事燃料电池行业且具备自主核心技术的发动机供应商,以新源动力、亿华通、弗尔赛为代表;另一类是近年来兴起的以国际技术引进与合作见长、具备一定批量化生产能力的供应商,以上海重塑、国鸿氢能为代表;此外还有一系列上市公司通过投资、产业链合作与技术引进等方式不断拓展燃料电池相关业务,以大洋电机、雄韬股份为代表。

氢燃料电池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较大的研发投入。目前,虽许多企业看好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前景而纷纷加入研发行列,但大都未形成规模化运行,氢燃料电池业务营收占比很小,其中占比最大的为亿华通,亿华通氢燃料电池业务营收不断增长,2021年达6.29亿元,实现毛利率37.83%;该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为1.65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达26.2%,在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其次是中塑集团、科威尔和雄韬股份等。

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必然随着技术进步、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预计未来10年生产成本将降低至目前的50%。中国氢能联盟预测,203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生产成本将降至当前的1/5(约800元/kW)。到203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成本将具有与内燃机汽车同等的竞争力并基本接近国外先进水平。至2025年中国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达到5万辆,按1:1配套测算,未来仅是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就有超百万台的潜在增长空间,氢燃料电池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上市公司具体名单如下:

制氢储氢上市公司:和远气体(002971.SZ)、潞安环能(601699.SH)、中国石化(600028.SH)、华昌化工(002274.SZ)、富瑞特装(300228.SZ)、东华能源(002221.SZ)、金能科技(603113.SH)、巨正源(831200)、鸿达兴业(002002.SZ)、中材科技(002080.SZ)、滨化股份(601678.SH)、北方稀土(600111.SH);

循环系统上市公司:雪人股份(002639.SZ)、汉钟精机(002158.SZ);

电堆及系统上市公司:清源股份(603628.SH);

双极板上市公司:安泰科技(000969.SZ);

质子交换膜上市公司:东岳集团(00189)、三环集团(300408.SZ)、同济科技(600846.SH)、德威新材(300325.SZ)、百利科技(603959.SH);

电机及电控系统上市公司:科力尔(002892.SZ)、江苏雷利(300660.SZ)、通达动力(002576.SZ);

催化剂上市公司:贵研铂业(600459.SH)、龙蟠科技(603906.SH);

膜电极上市公司:道氏技术(300409.SZ);

氢燃料电池制造上市公司:亿华通(688339.SH)、潍柴动力(000338.SZ)、大洋电机(002249.SZ)、深冷股份(300540.SZ)、雄韬股份(002733.SZ)、东方电气(600875.SH)、南都电源(300068.SZ)、美锦能源(000723.SZ)、全柴动力(600218.SH)、长城电工(600192.SH)、上汽集团(600104.SH)、蠡湖股份(300694 .SZ)、穗恒运(000531.SZ)、越博动力(300472.SZ)、腾龙股份(603158.SZ)、先导智能(300450.SZ)、科威尔(688551.SH)、动力源(600405.SH)。

相关概念股:

长盈精密(300115.SZ):公司在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其在氢燃料电池金属极板领域正在为国家重大装备客户承接相关研发任务,已基本掌握了氢燃料电池金属极板的关键技术,且形成了研发和生产所需要的设备配置、工艺条件和相关技术开发的人才团队,得到部分氢燃料电堆企业的初步认可。

亿华通(688339.SH):是氢燃料电池系统龙一,2020年市占率为34.8%,已与宇通客车、北汽福田等合作,2021年底,发布了额定功率达到240kW的燃料电池系统产品。

雄韬股份(002733.SZ):子公司雄韬氢瑞拥有华南地区首条氢燃料电池电堆全自动化生产线

雪人股份(002639.SZ):在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链上已布局两块业务,一是氢气制取与加氢站建设运营相关设备,二是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成,包括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空压机及氢气循环泵等。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