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8月4日下午,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上海市第一批车辆集中发车仪式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举行,来自捷氢、重塑、神力、航天氢能、清志和青氢6家企业的100辆燃料电池汽车集体发车。广发证券表示,碳中和政策背景下,氢成为确定性发展方向。氢能的应用场景丰富,当前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早期,未来发展潜力较大。氢能产业链不断发展完善,未来氢能渗透率有望随能源成本下降而快速提升。从终端应用来看,氢燃料电池系统技术走向成熟,降本空间较大。
此次集中发车的燃料电池汽车,包括乘用车、客车、物流车、重卡等多款车型。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将有望带动氢能全产业链的布局和发展,有利于产业链生态的构建。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兵兵认为,燃料电池汽车的第一个拐点会在2025年左右实现。其表示:“今年下半年,我们会推出全国产化材料的电堆和系统。到2023年逐步批量应用,到2025年可以完全实现国产化,供应和成本都可以降下来。同时,通过这些示范性活动,商业应用的整个模式可以打通,产业链的上游技术水平更高、规模更大、成本更低。这样就能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健康的商业体系”。
此前,上海市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建成3-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交通领域带动二氧化碳减排5万-10万吨/年。
氢燃料电池装机量方面,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氢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下滑至79.2MW,同比下降38.17%;2021年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累计装机量迅速增长,2021年1-12月中国燃料电池系统累计装机量173MW,同比增长119%。2022年6月,系统累计装机量创单月历史最高,为53.94MW,2022年1-6月燃料电池系统累计装机量100.65MW,同比增长99.5%,已达2021年近六成,预计下半年装机量继续保持高位。
2021年,装机量排名前三的是亿华通、海卓动力、上海杰宁,前三名装机量约占整体近六成。亿华通以累计装机量54.5MW排名第一,占比32%;其次海卓动力累计装机量26.1MW,占15%;第三上海杰宁累计装机量16.2MW,占比9%。
据悉,氢燃料电池电堆是燃料电池中氢燃料发生化学反应的场所,是燃料电池的核心。燃料电池电堆包括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双极板,以及其他结构件如集流板、密封件、端板等各种部件。2021年电堆成本约占燃料电池系统成本65%,所以降低电堆成本是燃料电池系统商业化的关键。目前,国内能够独立自主开发电堆并经过多年实际应用的主要包括新源动力、神力科技等企业。组成电堆的核心部件中,目前除了双极板基本实现国产化外,高活性催化剂、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等核心零部件均未实现国产化,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成本居高不下,仍是限制燃料电池发展的核心技术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南都电源(300068.SZ)8月4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是新源动力的第二大股东,将把自身经营管理及资本市场、融资等方面的经验和资源赋能给新源动力,同时氢及燃料电池在储能上的应用,新源动力团队也在积极推进。
金博股份(688598.SH)此前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基于各自在材料、工艺及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深入开展技术交流与联合研制,共同研发满足氢燃料电池领域应用的碳纸、柔性石墨极板,以满足神力科技对相关材料国产化的需求。截止目前,协议涉及的氢燃料电池用产品处于产品送样测试阶段。
国融证券表示,目前国内氢能车累计销量近9000辆,2022年随着氢能补贴政策继续发力,有望带动产业链继续放量。具体关注三条投资主线:1)国内氢能重卡放量带动,建议关注美锦能源 、 亿华通等;2)有望加快推进核心技术和材料国产化的环节,关注东岳集团 、 贵研铂业等;3)积极通过参股巴拉德入局燃料电池行业的企业,建议关注大洋电机 、 潍柴动力等。
相关概念股:
亿华通(688339.SH):公司主要专注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业务,核心产品为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和燃料电池电堆,旗下企业是最早从事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与电堆业务,拥有氢燃料电池领域众多的高端人才。
南都电源(300068.SZ):公司主要是和参股的企业一起进行氢燃料电池的业务,该企业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燃料电池业务的企业,主要的业务分别为氢燃料电池膜电极和电堆模块的研发与制造。
雪人股份(002639.SZ):在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链上已布局两块业务,一是氢气制取与加氢站建设运营相关设备,二是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成,包括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空压机及氢气循环泵等。
潍柴动力(000338.SZ):在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方面,公司坚持“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全方位布局,已形成新能源动力总成及核心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产品覆盖客车、物流车、长途牵引车、港口牵引车、自卸车、叉车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