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据央视财经报道,近期,受益于制造业复苏和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投资提速,工业机器人供不应求,订单迎来爆发式增长。上海某电气上市公司机器人事业部负责人介绍,在锂电和光伏这两个行业,工业机器人的订单在翻倍增长。据悉,工业机器人是我国智能制造2025的核心抓手之一,是我国机器换人、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核心环节。近几年,国内新能源产业快速崛起,工业机器人需求持续增加,今年以来,国产工业机器人开始涨价,业内人士判断,当下,工业机器人新增产能大部分还处在建设阶段,短期内供不应求的格局仍将持续。
从产业链来看,上游零部件作为原材料对于工业机器人极为重要,中游为机器人本体,下游是集成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3C、食品、饮料等行业。其中,技术难度最高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分别是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三者分别占工业机器人成本构成的35%、25%、10%。核心零部件成本占到工业机器人整机成本的70%,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在整个产业链中拥有最强的议价能力。目前我国85%的减速器市场、90%的伺服电机市场、超过80%的控制系统市场被海外品牌占据。
产销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20万套达到23.71万套,同比增长19.1%。2021年达近五年来最高值,产量累计达36.60万套,同比增长44.9%,预计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超40万套。2021年销量达25.6万台,同比增长49.5%。2022年上半年,总销量13.1万台,继续同比增加,预计2022年市场销量有望达到30.1万台。2020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422.5亿元,同比增长18.9%。预计到2022年,国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有望逼近500亿元。
总得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保持产销两旺的状态。
市占率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销量的比重为52.88%,预计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销量的比重将提升至56.19%。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外资品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FANUC、ABB、安川、爱普生和KUKA合计占比超五成,国产龙头以埃斯顿、众为兴、汇川技术等为代表,起步时间较早,已具备一定规模和技术实力。据互联网周刊发布的2021工业机器人TOP50,埃斯顿作为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提供商和服务商排名第一,库卡(Kuka)、汇川技术排名第二和第三,新松机器人、新时达机器人、绿的谐波、博实股份、科大智能、南京熊猫、拓斯达进入前十,依次排名第4-10名。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机器人智能化的进一步提高,其他行业对于智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电力、石油石化、矿场等易燃易爆、有毒高危环境下对于特种机器人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未来,防爆型巡检机器人、专用型巡检机器人等代替人力进行巡检工作,不仅更安全,对于巡检工作也更可靠。
中原证券认为,目前看,我国制造业三化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工业机器人中长期看仍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受疫情影响国外供应链冲击明显,国内企业对国产工业机器人供应链自主可控需求明显增强,有望带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进一步加快国产替代的速度。
开源证券认为,在机器人开发步态模拟和运动模型等运动控制技术、高精度伺服系统和低延迟实时算法三位一体、高度集成的背景下,全栈自研/实验室合作模式或为人形机器人开发的未来趋势。伺服方面,国内具有电机开发、多I/O口控制器及伺服技术以及机电一体化能力的厂商有望受益。
减速器方面,大厂不具备生产研发能力,仍需外购,在小尺寸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有技术积累的厂商存在机会。受益标的:汉宇集团、中大力德、绿的谐波、双环传动、秦川机床、大族激光;
伺服电机:鸣志电器、步科股份、禾川科技、埃斯顿、江苏雷利;
传感器:汉宇集团;
机器人本体:埃斯顿、埃夫特。
相关概念股:
埃斯顿(002747.SZ):公司使用独立关键技术开发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已成功完成了小规模生产以及销售,其每年都不断保持着优异的高速增长态势,当前产品已运用在焊接、码垛与上下料等领域,并取得客户的高度认可,且公司作为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的品牌优势已开始形成。
领益智造(002600.SZ):旗下子公司现如今已在工业机器人以及机器视觉等领域取得了良好成绩,不仅拥有工业机器人当中的所有核心技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专利与软件著作权合计有67项。
汇川技术(300124.SZ):公司从2016年开始做工业机器人业务,前两年公司开始切入六关节机器人,今年也推出了适用于锂电行业的中大负载六关节机器人。
均胜电子(600699.SH):胜普瑞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主要技术来自于公司的下属子公司Preh和IMA,子公司在工业机器人集成领域拥有多年的经验和积累以及强大的机器人生产线研发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