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氢能源掀起涨停潮。截止收盘,板块上涨1.55%,德固特(300950.SZ)收获20cm大长腿,鸿达兴业(002002.SZ)、雄韬股份(002733.SZ)、动力源(600405.SH)等多股涨停。
从博弈角度看,市场热点再度发生轮动,昨日最为强势的油气、航运、煤炭等周期板块今日遭遇明显的分化回调,可见当前市场延续性不佳的问题并未改善。氢能源板块成为今日新风口,并在盘中上演涨停潮,不过主要是由消息面所驱动的,在赛道其余方向全面退潮的背景下,这一题材的延续性仍有待持续观察。
8月26日,上海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政策》提出,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重点企业和项目在临港新片区布局,推进在符合条件的特定区域探索开展一定规模的光伏发电制氢、风电制氢等“绿氢”示范,稳妥布局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供设施等多个重点支持方向。
此外,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7月,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94辆和1633辆,同比分别增长2.1倍和1.3倍。国金证券预计,下半年燃料电池单月装车量有望超千辆,氢燃料汽车开始步入大规模量产时期。
中泰证券表示,2022年将是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的爆发元年,十四五期间各地的政策出台和产业的本土专利研发速度,以及商用车市场的销量都进入加速车道。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而氢能汽车主要依靠氢气和空气中氧气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进而驱动电机让汽车行驶,整个循环过程排放物一般只有水,可实现“零碳排放”。
我国发展氢能产业有其必要性,有助于促成顺利达成双碳目标、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增强能源体系的灵活性。
从市场规模看,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承担全球18%的能源终端需求,创造超过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燃料电池汽车将占据全球车辆的20%-25%。
从产业链看,当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氢能产业支持政策,“制、储、运、用”成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四大环节,直接决定了氢气的成本。
其中,氢气的制取方式多样,化石能源制氢因技术成熟、成本低廉,为现阶段主流。但化石能源制氢的碳排放太高,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为最终发展目标,降低电解水制氢过程的用电成本为当前最有效的方式。
远期内若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电的电价下降到0.15元/kWh,对应碱性电解槽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制氢成本将分别下降到约17、29元/kg,与煤制氢+碳税、煤制氢+CCUS或工业副产氢+PSA提纯的成本接近。
储运方面,高压气态储运为当前主流,国内Ⅳ型车载储氢瓶尚在产业化早期,GGII预计,随着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不断推广,到2030年,储氢瓶需求量和市场规模年均增长有望超60%。
加注方面,当前加氢站氢气使用成本尚高,压缩机、储氢瓶及加氢系统是外供氢加氢站建设成本中的主要部分,约占60%,现场制氢加氢站还需额外考虑制氢系统成本。
可见,氢气作为理想的能源有其广阔的应用空间,但当前氢能产业链还存在制取过程碳排放较高、氢气纯度较低、储运密度较低、氢气成本较高等问题。
尽管氢能产业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下游对上游产业带动能力有限。但随着国内各地政策的密集出台,技术的突破与迭代成熟、用氢基础设施的完善,都能将显著降低终端用氢成本,从而降低下游应用推广难度,提振氢能渗透率。
中信建投认为,氢能是能源革命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利用非化石能源电力、提升电气化率方面具备广阔应用潜力,是电力的重要补充。从现状到“达峰”到“净零”,氢的利用规模有望实现3倍以上的增长,接近1亿吨每年。建议关注:
1)在产业发展仍处于导入期,政策扶持力度和节奏非常关键,竞争格局远未明朗的当下,考虑到产业发展政策对技术进步的高度需求与直接推动作用,建议投资者关注技术优势相对明显的标的:亿华通,雄韬股份,东岳集团(化工组覆盖),中材科技,厚普股份等。
2)考虑到未来可再生能源制氢是氢生产的主流技术路线,也建议投资者关注光伏、风电及新型电力系统的优质标的: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运达股份、明阳智能、新强联、金雷股份、大金重工、国电南瑞、许继电气、中国西电、思源电气、新风光、智光电气等。
3)考虑到部分车企、设备企业在氢燃料电池方面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储备,也建议投资者关注长城汽车、上汽集团、潍柴动力(汽车组覆盖),冰轮环境(机械组覆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