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东北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国产手术机器人商业化突围在即。这一新兴市场正处于高景气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驱动下,有望顺利渡过研发瓶颈期,迎来自主创新和商业化的重大突破。中国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市场规模由2016年8.53亿元增至2020年的29.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6.2%,预计2030年将达584.26亿元,中国手术机器人正处于从依赖进口手术机器人转向基于国内参与者的技术创新的阶段,长期看好国产手术机器人未来发展潜力。
东北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手术机器人成为高速发展的黄金赛道。
手术机器人技术壁垒高、应用广泛,凭借临床效果和医患体验上的显著优势,机器人辅助手术朝主流手术方式迈进;利好政策、旺盛的临床应用需求以及“产、学、医”结合的独特技术路径助力手术机器人进一步普及。2021年超30家手术机器人企业获得融资,2022年多款国产手术机器人获NMPA注册,商业化进程加速。从临床适应症角度来看,该行测算国内腹腔镜手术机器人2026年市场空间可达154.5亿元。
全球市场蓬勃发展,中国前景一片蓝海。
手术机器人主要包括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泛血管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将达4,028亿元,其中腔镜手术机器人规模最大,骨科手术机器人增长态势良好。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市场规模由2016年8.53亿元增至2020年的29.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6.2%,预计2030年将达584.26亿元,中国手术机器人正处于从依赖进口手术机器人转向基于国内参与者的技术创新的阶段,长期看好国产手术机器人未来发展潜力。
京沪率先将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报销名单,患者费用负担有望降低。
上海市医保局将腔镜机器人手术纳入乙类医保,患者自付20%,医保报销范围包括前列腺癌根治、肾部分切除、子宫全切、直肠癌根治;北京医保局发布文件,明确“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作为辅助操作获得政府定价,并与“一次性机器人专用器械”共同纳入北京医保支付目录,即患者可获得100%全额报销。此外,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多政府部门开展惠民保,可报销额外的医疗费用(50%-60%),患者费用负担有望降低。
手术机器人技术壁垒高,直觉外科专利筑起护城河。
直觉外科作为手术机器人市场的绝对龙头,收入主要来自于手术机器人仪器、配件与服务。直觉外科将研发置于核心位置,利用专利授权筑建护城河,其达芬奇系列产品持续创新迭代,开发整合吻合、仪器、动力系统和视觉系统核心技术及升级OS软件以提升用户体验;同时推行经营租赁并不断扩大临床适用范围,拉动装机量和手术量大幅增长。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商业化进度不达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