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几十年来,人们对又一场“英镑危机”的担忧一直不绝于耳,但随着六年来第四位英国首相上台,这种担忧似乎更难消除了。
在上个月的一次采访中,英国央行行长贝利愤怒地驳斥了英国货币或国际收支危机正在酝酿的说法,并将过去一年英镑兑美元暴跌20%、跌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从未见过的水平的原因归咎于全球美元走强。
“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一场危机。”
但自那以后,英镑和英国政府债券价格罕见地同步下跌,这似乎给市场敲响了警钟:除了对美元的喜爱或动荡的外汇市场的起伏外,这其中还有其他更不对劲的事情。
外国投资者似乎对英国通胀飙升和通胀预期逼近衰退的双重不利因素望而却步:利率继续不断上升,而在新任首相特拉斯的领导下,市场预计政府借款将再次飙升。此外,特拉斯似乎有意减税,但与此同时,她也“矛盾地”指出将增加1000多亿英镑的支出,以缓解冬季能源价格危机。
另外,由于英国脱欧后的贸易政策也存在不确定性,海外金融家似乎有意避开英国资产。
本周,德意志银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英国发生国际收支危机的风险正在上升,随着政府债券风险溢价上升、借款成本上升,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可能会被打击。
更重要的是,德意志银行估计贸易加权英镑(衡量英镑相对于对国际贸易主要货币的价值)可能需要再下降15%,才能将该国创纪录的经常账户赤字(超过国民产出的8%)拉回到10年平均水平。
“如果投资者信心进一步削弱,这种动态可能会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国际收支危机,外国人将拒绝为英国的外部赤字提供资金,”该行表示。
“英镑危机”这个词在英国引起了许多人的深刻共鸣,因为它勾起了二战后英国经济史上最黑暗的时刻——当时,英国努力维持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为其长期国际收支赤字融资。
由于这些周期性危机(1967年、1976年和1992年)往往发生在固定或半固定汇率时期,解决危机往往意味着货币大幅贬值,以使英国资产足够廉价并吸引外资。
而前两个时期还至少需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有条件的援助贷款,以帮助稳定局势,并以新的利率支撑英镑,使政府能够在债券市场以负担得起的利率再次借款。
随着英镑自1992年退出欧洲汇率机制以来自由浮动,以及英国央行在过去15年中通过印钞和购买债券来支持政府借贷,这种对英镑危机和外资危机的想法才随之消失。
1976年夏季一幕重演?
诚然,英镑也会暴跌的时候,但过去20年中英国并不存在通胀问题,这让英国央行得以在政府紧急借款负担时为英国国债市场提供担保,并且,较低的汇率又迅速吸引外资回流,从而重新实现平衡,并提振了出口。
然而,如今时代已经变了。通胀抬头、利率上升以及英国央行为缩表而积极发债,这些都改变了这一平衡,而随着贸易和经常账户缺口不断扩大,英国对外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德意志银行所担心的潜在危机与1976年英镑危机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能源冲击、激进的财政支出和英镑疲软,并导致了IMF痛苦地出手纾困。该行还表示,新首相必须说服投资者,她能够找到正确的平衡,因为“扩张性强、针对性差的财政政策将扩大双赤字,并加剧通胀预期”。
虽然在海外资金枯竭的情况下,英国央行可以再次求助于债券购买——但这将妨碍其抗击通胀的行动,并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胀预期和借贷溢价。
海外基金也承认,在公允价值模型中,英镑可能已经显得相对便宜,但他们还无法找到解决国内多重问题的方法。
Pictet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投资官Cesar Perez Ruiz表示,尽管估值较高,但他仍"非常不看好"英债和英镑。他表示:“许多人把英国视为一个新兴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往往是货币。”
野村策略师Jordan Rochester也认为,最好还是不买入英镑,因为政府为限制家庭能源支出而推出的1000亿英镑支出计划,将导致英国国际收支和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同时债务成本飙升。
同样在汇丰策略师Dominic Bunning看来,除了短暂的反弹之外,英镑的下行风险依然存在。
“英国有了一位新首相,但经济和货币面临着同样的老挑战:增长疲软和高通胀、外部失衡加剧,以及对外资流入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