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业绩会 | 中国卫星(600118.SH):持续加大卫星通信研发投入 距离形成流水线式工业化卫星生产模式有差距

目前国内有多家单位开展激光通信的研制和在轨验证工作,公司有与相关单位开展该领域的课题研究和论证工作。

智通财经APP获悉,9月16日,中国卫星(600118.SH)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会持续加大卫星通信领域的研发投入。公司在自动化总装、自动化测试等方面,开展了基于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装配系统、太阳翼自动对接系统、单机设备智能检测系统等先进总装装备和系统研制,但距离形成流水线式的工业化卫星生产模式尚存在一定差距。此外,目前国内有多家单位开展激光通信的研制和在轨验证工作,公司有与相关单位开展该领域的课题研究和论证工作。

中国卫星中报显示,公司2022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2.45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增长46.8%;每股收益为0.19元。

在业绩会上,卫星制造核心零部件方面,据介绍,公司卫星研制采用哑铃型模式,即自身负责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测试和在轨支持服务,承担测控、星务等功能的实现,其他包括结构、热控、控推、部分载荷等,需由协作单位提供。公司基于平台而研制各种用途的小卫星和微小卫星。公司开发的平台包括CAST5、CAST10、CAST20、CAST100、CAST968、CAST2000、CAST3000、CAST4000等多个小/微小卫星公用平台。公司具备复杂星座系统设计、全链路仿真、自主任务规划、星上智能处理、AIT一体化管控、组批生产等核心技术能力,涉及20余项标准规范。

此外,公司的卫星产品主要覆盖光学遥感、电磁与微波遥感、科学与技术试验等业务领域,公司完成过通信卫星的发射任务,如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但通信卫星的研制经验仍有待继续积累。

在成本方面,公司表示加强批量生产与采购的计划性,通过集中采购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对供货商进行询比价,择优选择,降低采购成本。在宇航制造领域采用公用平台及产品化的研制模式,聚焦设计、平台、产品、流程和机制五个维度,建立统一管控机制,降低生产成本,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