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招商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当前POE胶膜的渗透率在20%上下,预计伴随TOPCon产业的继续放量,POE胶膜渗透率可能会相应的加速提升。现阶段只有头部几家验证量产,此外POE粒子目前基本为外企主导,未来1-2年上游粒子材料的供应可能仍比较紧张,因此产品验证成熟、供应链保障度高、扩产领先的胶膜企业,份额及盈利都有望受益。国内领先企业已经启动了POE粒子以及上游α烯烃、催化剂的国产化,如果明后年陆续取得成效,POE发展会进一步加速。
投资建议:推荐与关注福斯特(603806.SH)、激智科技(300566.SZ)、赛伍技术(603212.SH)、海优新材(688680.SH)等。以及上游材料国产化领先企业万华化学(600309.SH)、卫星化学(002648.SZ)、东方盛虹(000301.SZ)、岳阳兴长(000819.SZ)等。
招商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POE胶膜理化性能更优,更加适配N型电池/组件。
封装材料随电池/组件技术变化升级,PERC阶段EVA胶膜是最为成熟的胶膜材料,光学性能、粘结性表现好,且成本相对低廉,占据市场7成份额。相较EVA,POE主要优势体现在更优的酸碱性、水汽透过率、体积电阻率、应力表现及抗老化能力等。TOPCon等N型电池、组件,对胶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当前的TOPCon电池因正银含其他金属成分而对水汽更为敏感,需要胶膜有更强的防水性;同时EVA材质在光热、湿热等环境中可能会分解产生酸,进而与玻璃片发生反应后腐蚀电池栅线,导致组件性能衰减;且薄片化对胶膜造成应力也更加敏感。主要的N型组件公司都较早探索或导入POE胶膜作为封装材料。
TOPCon等N型电池/组件产业化推动POE渗透率快速提高。
晶科能源8+8GW的TOPCon产线、钧达股份8GW电池项目均已满产。此外包括天合、晶澳、通威等多家企业已经招标,众多的新规划产能也可能在明年陆续投运。TOPCon产业化会形成POE更强大的推动力,保守假设2023年N型出货80GW,若全部采用双层POE,对应需求增量达到约8亿平/38万吨。此外,随硅料价格合理回调,下游盈利修复,POE胶膜新技术的应用有更好的接纳度,且地面电站规模启动后双玻也将是POE需求的利好推动。
产品成熟、粒子有保障的企业将有更强的量利表现。
EVA/POE胶膜制造环节流程相似,但TOPCon所用POE仍需考虑薄硅片、电池金属化方案的差异,并非简单的产品平移。目前领先的胶膜企业,在配方及工艺控制方面形成储备,较好解决助剂析出、层压气泡等问题,并配合组件企业完成验证出货。同时,POE粒子供应链保障也非常重要。目前POE粒子基本上由DOW、三井、LG等海外企业供应,渠道保供能力可能是未来1-2年POE胶膜企业的关键竞争要素。国内化工企业也在逐步推动α烯烃、催化剂国产化,预计2024年前后有希望开始国产替代。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光伏装机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