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加速向头部集中,“快运之王”安能物流(09956)一个半月大涨158%只是开始?

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已消除,安能物流作为行业龙头在供给侧出清之时实现了市场的加速整合,内在价值不断提升。

布局安能物流(09956)正当时。

由于防疫政策的放宽,明年经济复苏已是大概率事件,当前的资本市场也开始调仓换股,布局“复苏线”,资金逐渐向消费、旅游、出行、物流等板块聚集。其中,零担快运领域的龙头企业安能物流获资金青睐,股价表现尤为突出。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自11月以来,安能物流股价呈现放量上升趋势,短短一个半月,其股价便从1.82港元涨至4.7港元,涨幅高达158.24%,直接突破了前期长达6个月的横盘,走势犀利。

cn1.png

若深入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安能物流的基本面,便不难发现,当前的市值仍未反映安能物流的真实价值,拉长时间线看,安能物流股价或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自疫情爆发以来,有两个因素一直制约着零担货运行业的发展,其一是疫情防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宏观经济。由于零担货运作为服务国民经济流通领域的毛细血管,对宏观经济相对敏感,因此宏观经济的疲软导致零担货运下游市场需求的减弱。其二是疫情防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货运的流通速度。

但黎明已经到来,随着防控政策的放松,影响行业成长的上述两个关键因素将逐渐消除,一旦宏观经济企稳,整个零担货运行业的增速便有望快速回升。

更为关键的是,供给侧的出清将让市场向头部企业加速集中。零担货运市场与高集中度的快递领域有明显不同,据艾瑞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零担市场,2020年市场规模约为1.5万亿元,约为美国的5倍,但国内前10大零担网络市场的份额却仅有5.7%,集中度远低于快递领域,亦远低于美国前10大零担网络高达74%的市场份额,这就意味着,我国的零担货运市场中小玩家居多,行业整合空间较大。

而疫情的爆发加速了这一整合过程。在长达三年的疫情中,有相当数量的小玩家由于市场需求的减弱以及资金链的断裂而被迫退出市场,明年需求恢复后,市场便将向大中型企业集中,特别是拥有全国性物流网络的企业,将在此次需求复苏与供给加速集中的共振中获益,安能物流便是其中确定性最强的标的。

作为货运领域的头部玩家,安能物流以创新的加盟模式整合行业资源,开创了货运合作商平台模式。在该模式下,安能物流直接运营及控制所有关键的分拨和干线运输环节,而货运合作商则建立网点并与货运代理商一起提供揽件和派送服务。

ane2.png

基于该创新模式,安能物流已发展出了覆盖度极广的物流网络体系,实现了对城市的完全覆盖以及对中国约98%的县城和乡镇的覆盖。早在2020年时,若以货运量计算,安能物流便已在中国所有快运网络中排名第一位,单日货量峰值突破5万吨。

从安能物流2022年上半年的财报中,不难发现其已开始加速整合市场。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截至2022年6月30日,安能物流共计拥有约3.2万家货运合作商及代理商,较2021年底增加2900家,增幅达10%。且头部合作商留存率高达95.2%,保持在了较高水平。

为实现了对干线运输网络的优化,安能物流2022年上半年还增加了约150条干线运输线路,总数达至3260条,这将降低区域间及区域内的中转率,并在新运营的分拨中心建立直接的全国性连接。

ane1.png

此外,为扩大运力,安能物流2022年上半年在自营车队上投入1.92亿人民币,购买了1300辆挂车,自营车队由约4000辆干线高运力卡车和超过5900辆挂车所组成。同时,为了充分利用单边线路所使用直营车队的回程运力,安能物流在2022年5月推出整车业务,利用整辆卡车处理终端客户的货运需求,提供直接的点对点服务。

上述整合措施多管齐下,整合的效果也直观地体现在了客户数量上。2022年上半年时,安能物流的终端客户高达430万,较2021年底时增加高达40万之多。

显然,安能物流对于供给侧的整合成效显著,一旦明年经济复苏,安能物流将迎来终端客户数量增加、货运量增长以及货运价格上升对收入增长的“三连击”,收入重回高增长水平或是大概率事件。

由于货运零担行业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营收规模的增大或将带动盈利能力的回升。且从成本端来看,油价是影响成本支出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油价已有明显回落,这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公司明年的毛利率水平。

综合来看,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已消除,安能物流作为行业龙头在供给侧出清之时实现了市场的加速整合,内在价值不断提升,随着行业的复苏,安能物流收入有望迎来“三连击”式增长。因此,若拉长时间维度,当下的安能物流或仍处于上涨的初级阶段,随着业绩的持续释放,其股价有望升至更高。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