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1月9日,私募大佬睿郡资产董承非向旗下基金持有人客户做年度汇报。此次汇报的主题为《能源革命:又一个超级周期来临?》,董承非认为,能源价格走势对未来全球市场至关重要。新能源革命刚刚开始,其体量从量变到质变,开始挤压传统能源的市场份额,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是一个趋势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传统能源价格可能会进入一个低迷期。对于大消费领域,董承非则表示,对大消费领域的投资机会还没有明确结论,但未来中国消费行业存在四大挑战。另一方面,董承非也预测,2023年股票市场将出现多方面的“再平衡”。
传统能源替代是趋势性的 新能源革命刚刚开始
回顾2022年的投资关键词---能源。不仅仅是资本市场,更是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大家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年初的俄乌战争导致了全球能源价格的飙涨,油价接近历史最高价格,国内外煤价创历史新高。欧洲天然气和电力供应频频告急,基础工业也受到阶段性影响。新旧能源都是2022年资本市场的热点,利润增速领先于其他行业。
全球维度看,煤炭行业涨跌幅一枝独秀,电力设备与新能源一度也有较大涨幅。以A股为例,煤炭板块是在所有的行业里面是唯一实现大幅正收益的行业,行业的利润增速也是在A股所有板块里面是名列前茅,所以2022年表现最好的一个公募基金,它就是重仓的煤炭板块。
董承非强调,能源价格怎么走对未来数年全球市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回顾历史,能源价格的飙涨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美国的通货膨胀来自于美国联储。所以也有很多观点认为,是不是一个大宗或能源的超级周期年,如果简单对比70年代,可能现在还只是第一波,第二波还有更猛烈的上涨,包括对通胀的上涨。
实际上过去的十多年,资本主要是集中在以互联网为主的投资上面,而对于大宗的商品,传统能源的投资严重不足。但第二个大家认为石油和煤炭迟早会退出历史的舞台,所以即使看到这一轮价格上涨以后,但实际上传统行业的煤炭或石油的行业的固定资产的资本开支,并不并没有像历史上一样明显上行。
从需求方面来看,董承非认为,2023年动力煤的需求未来会萎缩。动力煤的需求其实主要是两大块,一块是电力的行业的需求,电力行业需求可能占比在6成左右,其他的可能主要最重要的就是建材和化工,这两个行业对需求的占比是在25%。董承非认为,2023年建材和化工对于动力煤的需求大概率是负增长,而电力动力煤的需求,负增长会是一个趋势性的。
另一方面,假设中国未来几年按照4%到5%的年用电量增长,2023年中国对于新增电力需求约达到3800亿度电。而2022年国内的风光年装机量超过150GW,按照风电的利用小时和光伏的利用小时测算,风电装机就能基本满足2025年之前每年新增的电力需求。并且董承非相信后面会趋势性的增长。
整体而言,董承非预计,2023年是中国火电需求见顶的元年,未来几年火电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可能会持续负增长。从2022年、2023年开始,新能源总量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对传统能源的替代,由质变,由量变发生到质变的阶段。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是一个趋势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传统能源价格可能会进入一个低迷期。
新旧能源替代同样也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全球新旧能源的替代稍晚于中国发生,但是时差也就是一到两年的样子。这几年光伏行业过量投资为未来光伏价格下跌埋下伏笔,未来新能源的装机很有可能超过预期,那么对新旧能源的替代也会加速。
董承非认为,新能源革命刚刚开始,其体量从量变到质变,开始挤压传统能源的市场份额。在需求不断收缩的情况下,传统能源的价格很难长时间的维持高位,上世纪70年代长时间的通胀压力不会重新,市场高估了通胀压力。
未来中国消费行业存在四大挑战
在本次路演中,董承非还介绍了他对于大消费领域投资机会的研判。值得注意的是,其对于该板块的看法却是“未置可否”,但是他提出未来中国消费行业存在四大挑战。
一是人口总量变化。人多嘴多,消费多。2021年中国人口总量仅增长仅仅48万,中国的吃穿住行总量如何增长值得观察。
二是人口结构变化。随着老年人的增多,它们的单人绝对消费金额可能是下降的,老年人的消费喜好也发生变化。
三是财富效应。房产承载了国内居民的主要财富,房价的调整对消费行业的影响不可小觑。
四是消费品的国际化步伐落后于制造业。国内主要消费品公司严重依赖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开拓几乎为零。对标国际大市值消费公司和国内制造业公司,这些公司国际化之路还没有开启。
2023年“再平衡”成为关键词
对于2023年配置风格,再平衡可能会是一个关键词。
上下游利润的再平衡:由于地缘冲突和疫情等因素影响,去年上下游行业的盈利能力的差距不断拉大;上下游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程度历史罕见。考虑到下游对上游的影响会持续发生,未来上下游利润的“喇叭口”般的持续扩大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上游向下游利润的回补,会是2023年的大概率事件。
实和虚的再平衡:实体经济目前受到短期因素的影响要远大于金融行业,盈利能力上有较大差距。但金融企业的利润是来自于实体,未来金融反哺实业可能是必要的,也是可以预期的。
港股和A股的再平衡:展望2023年,港股应该比a股会更乐观一些。2021年以来,港股给投资人的感受比较差,部分行业红利的消失和外部环境的恶化带来估值水平的收缩是主要原因。目前,虽然A/H溢价率有所扩大,但还在合理范围内,相信大环境的改善会带来港股和A股表现的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