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申港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聚醚胺行业进入壁垒较高,龙头公司具备良好的成长性和稳定的盈利能力。聚醚胺制备过程中,催化剂工艺复杂且价格昂贵,是影响聚醚胺成本的核心因素之一。因此,不断通过提高自有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是领先厂商与现有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最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聚醚胺下游客户对产品性能的稳定性、适用性要求较高,技术和工艺水平成为行业新进入者的主要壁垒。
配置上,该行建议关注:晨化股份(300610.SZ)、阿科力(603722.SH)、皇马科技(603181.SH)、万华化学(600309.SH)、隆华新材(301149.SZ)等。
▍申港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聚醚胺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方法是催化胺化法。
聚醚胺(PEA)属于脂肪胺大类中的一种,末端活性官能团为胺基,主链为不同分子量聚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大多数聚醚胺类化合物是以聚醚多元醇为原料,用多元胺或氨水对聚醚末端羟基进行胺化而制备的。合成方法有催化胺化法、离去基团法,水解法等。
其中,催化胺化法是工业化生产聚醚胺的主要方法(如美国Huntsman公司和德国BASF公司),实质就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聚醚、胺化剂、氢气在相应催化剂(如改性雷尼催化剂、镍、钌系催化剂等)的存在下进行的氨解反应。
催化胺化法设备要求高、催化剂制备复杂且价格昂贵。
催化胺化法一般选用具有脱氢-加氢功能的金属催化剂,并且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操作步骤对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有很大的影响,常用催化剂为金属负载型催化剂。
虽然催化胺化法制备聚醚胺的工艺路线简单、成熟,但长期以来,制约该方法工业化的主要因素,是其所需的催化剂制备工艺复杂且价格昂贵。
国内多采用间歇式工艺,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较低。
目前国内的聚醚胺大多来源于外国公司,国内的生产企业数量少且大多采用间歇式工艺。相比于连续式生产,间歇式工艺设备投资小,可以方便的切换不同产品种类,但是产品产量低,生产成本较高。同时,间歇式生产的聚醚胺链易断裂,产品质量与连续法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
供应端,全球聚醚胺主要供应商为亨斯曼和巴斯夫。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美国亨斯曼及德国巴斯夫两家企业合计产能占比64.41%。国内生产企业包括阿科力、晨化股份、烟台民生、山东正大、皇马科技、万华化学。据生意社,正大体系公司聚醚胺产能预计在2023年度中期超12万吨/年。
需求端,聚醚胺主要用于风电、建筑领域。
聚醚胺市场规模稳步扩张,据正大新材料招股书(申报稿),国内聚醚胺需求量从2016年的4.2万吨提升至2020年10.1万吨,CAGR24.5%。从2020年需求结构来看,国内62.1%的聚醚胺用于风力发电领域,24.9%用于建筑行业,二者合计占比达到87%。
聚醚胺作为环氧树脂固化剂用于风电叶片。
由于环境的特殊要求,环氧树脂风电叶片在世界各国基本上都选用聚醚胺或聚醚胺复配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由于风电叶片具有尺寸大、外形复杂和使用环境苛刻的特点,除了要求需要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的统一外,对耐候性也有很高的要求,工艺上要求操作时间长和高触变性。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风电叶片需要特殊的配方设计,目前所有的工业化胺类固化剂中,仅有聚醚胺可以满足大型风力发电叶片制造的性能和工艺性要求。
聚醚胺行业进入壁垒较高,龙头公司具备良好的成长性和稳定的盈利能力。
聚醚胺制备过程中,催化剂工艺复杂且价格昂贵,是影响聚醚胺成本的核心因素之一。因此,不断通过提高自有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是领先厂商与现有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最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
聚醚胺下游客户对产品性能的稳定性、适用性要求较高,技术和工艺水平成为行业新进入者的主要壁垒。该行认为相关龙头公司具备良好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建议关注:晨化股份、阿科力、皇马科技、万华化学、隆华新材等。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地缘政治加剧风险;原油价格剧烈波动风险;全球新冠疫情持续恶化风险。